第66章 流窜二十六记(一)-《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天刚蒙蒙亮,东郊乡下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

  王家庄,村口土路旁的一户三间平房,静得出奇。邻居老李习惯性地早起去地头浇菜,经过时,突然觉得有些异样。

  狗没叫。那家二狗子平时最凶,隔着几十米路都能扑到篱笆边狂吠。可今天,连根狗毛都没看到。

  老李皱了皱眉,脚步慢了下来,透过矮矮的篱笆,看见院门虚掩着,半扇铁皮门被夜露打湿,沉甸甸地挂在门轴上,微微晃着。

  “老王!”他试着喊了一声。

  没人应。

  老李心里咯噔一下。村里人穷,但讲究个早起干活。老王家三口,平常这时候,早就该有人在屋外生火做饭了。

  他迟疑几秒,推开院门。

  院子里安静得过分。鸡棚旁边的水盆倒翻在地,干涸了一半,几只鸡挤在角落里,像被惊过。

  老李忍着心里的不安,敲了敲堂屋的门。

  没人答。

  他又喊了一声,踮脚往窗户里看,忽然僵在原地。

  屋里,横七竖八倒着三个人影。

  一股铁锈味混着发闷的潮气,从破损的门缝里钻出来。

  等到村支书赶来、报警、乡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来,雾气消散,现场的残酷暴露无遗。

  屋内三具尸体:男主人王志刚,女主人刘小花,还有他们十四岁的儿子王小勇。

  尸体位置分散,头部伤势极重。血迹从床铺、地板一直蔓延到门口,干涸成黑褐色。墙角的老式木头柜子被撬开,里头翻得乱七八糟。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金首饰全没了。

  桌子上,还留着没来得及吃完的早饭残渣。

  勘查员用手电照着屋角,忽然看到一枚硬币大小的鞋印,花纹浅浅,像是解放鞋底的印痕。

  “凌晨作案,入室盗窃杀人。”乡派出所所长脸色灰败,说话时手一直在抖,“下手太狠了。”

  村里炸开了锅。

  县刑警队第一时间赶到,拉起警戒线。技术员反复拍照、取样、勘查。尸体运送去县医院法医室。

  整个王家庄在这天上午陷入沉寂。村民三三两两聚在巷口、田头,议论声压低到了几乎听不见的程度,谁都不敢靠近那户门口还残留着血迹的房子。

  而在距离此地两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小镇,一户独居老夫妻,也在同样清晨,被人发现死在卧室地上,死法几乎如出一辙。

  县局刑警队队长郑海涛接到联络电话的时候,刚从王家庄回来,整个人还带着满身的尘土和血腥气。

  “队长,这边也出了命案。”

  电话那头,是邻县刑警队的熟人,语气低沉:“两个小时内,两个灭门。”

  郑海涛握着电话,脸色一点点沉下去。

  他知道,这不是偶然。

  当天晚上,市局指挥中心收到多地警方报案:三天内,省内四个县市接连发生五起灭门杀人案,死者共计十五人。

  每起案发时间都在凌晨,每起都是入室行凶,每起现场都有严重钝器击打致死的痕迹。

  更可怕的是,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清晰指纹、可用足迹,作案手法极其熟练,财物被洗劫一空,凶手如同凭空消失。

  “这不是一般流窜惯犯,这是有计划、有节奏的多地连续作案。”

  江州市刑侦支队队长程望,站在市局刑侦总队指挥中心的地图前,眉头紧锁。

  面前的电子地图上,五个红点如同扎在皮肤里的暗针,从东到西,一线相连。

  他转身,看着身后站着的专案组人员,声音低哑而坚定。

  “从现在开始,全省联动,调取三个月内所有流动人口轨迹记录。通知沿线车站、客运站、货运站,筛查近期出入异常人员。”

  “命案连环,不破,不眠。”

  程望接过专案卷宗,头也不回地出了指挥中心。

  他知道,这次,对手不一样了。

  这将是一次消耗漫长、极其残酷的追凶战。

  而王家庄三口的血,只是刚刚开始。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