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的春节在二月六号,都已经一月底了,团部关于回城过年的名单依然没有确定下来。
知青们已经已经急得不行,一群人聚集到团部办公楼前喊口号,嚷着既要报效国家,也要孝顺父母。
二月一号,团里举行年底表彰大会,评选出三个先进集体和二十个先进个人,一连的先进个人就是齐霁,她得了一张奖状和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白色带盖搪瓷缸子。
这一天,团部因着各连队都上来不少人,和杀年猪,而热闹非凡,更因随后团部宣传栏上又贴出的一连春节休假人员名单而沸腾起来。
来参加大会的其他连队的知青,看不到自己连队的名单,急得抓耳挠腮,离得近的几个连队已经跑步回去了,离得远的,也想办法去团部打电话回自己的连队询问。
齐霁就是幸运的返程过年名单之上的人,但她对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她毫不犹豫的就把名额让给了刘文静,刘文静抱住她又跳又叫,“小西你最好了!”
江兰羡慕地说,“这下好了,你可以和周和平一起回去过年了。”
刘文静终于不跳了,可还是很激动,“我还从来没离开家那么长时间呢,我可想我妈了!...小兰你别着急,明年你一定可以回去的,再说王建国也没在名单上,要不,要不我都可以让给你的!”
“嗯,今年你们回去,明年我们回去!”
“哎小西,我要看到你爸妈咋说啊?”刘文静问齐霁。
“就说我工作忙脱不开身,让他们好好过年,不用惦记我,我好着呢!”
“哎呀,弄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是我主动让给你的,又不是你来抢的,有啥不好意思的!”齐霁拍拍她的手,“再说我还得照顾小喜呢,它还没好利索。”
“你可真能找借口!”
**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家人远隔千里,也都会尽力相聚到一起。
齐霁之所以不想回齐市,是因为记忆里,每到春节,家里都会吵架,而她,孟繁西就是吵架的导火索。
——母亲关秀琴厌恶婆婆,也厌恶与婆婆相貌酷似的她。
齐霁没有生过孩子,但她听说过“月子仇”的说法,就是说很多女人因为在月子里受到婆家的委屈,而一生都无法释怀,甚至生出仇恨来。
虽然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但母亲依然会在任何契机下都会想起她,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顺带着将父亲再骂一通。
那种家庭氛围,齐霁一丁点想回去的想法也没有。
已经二十岁了,也工作赚钱了,以后就是独立个体,过自己的日子了,没必要回那个家,徒增烦恼,无端消耗。
这次返程过节的名单里,大半都是外省的知青,年根儿上这几天,团部天天都派车送知青去车站,回来的司机都说,临江县的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车站简陋,停站时间短不说,连个站台也没有,女生根本就挤不上火车,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然后失声痛哭。
没赶上车的,又跟着返回齐市的知青乘坐解放车去了齐市火车站,不管是始发的还是经停的列车,只要离家能近一些的,他们就挤上去。
阖家团圆,身体健康,始终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
除夕那天,留下的知青约二百人,聚集在食堂共同庆祝佳节,团长指导员这几天挨个连队慰问,安抚知青情绪,忙得脚打后脑勺。听说除夕这天,他要在距离兵团最远的二十连度过。
宋继根前段时间,被黑熊抓伤的伤口发炎,发了高烧,伤口溃烂,差点死了,还是刘院长当机立断,将他送往齐市医院,才算捡了条命回来。
此时的宋连长端着大碗,声音激动地喊着激昂的口号,他那发自丹田的声音在食堂里回荡着,震得人耳膜生疼。
“我们是光荣的兵团战士!我们要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食堂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大高个,有人大叫一声,“李家伦!”
“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李家伦丢掉拐杖哈哈大笑,完全不知自己无意中打断了领导的讲话。
李家伦这人,在齐霁眼中是个毒舌,是个讨人嫌的军二代,但他在一连的人缘居然还不错,呼啦一下十来人都迎上去,“家伦儿,大过年的你咋回来了?”
“你没回京城过年啊?”
“谁送你回来的?”
“你吃饭了没有,赶紧坐下,连长正讲话呢!”
李家伦接过别人帮他捡起的拐杖,一步步走到宋连长跟前,“报告连长,李家伦返回销假,请批准。”
“嗯,坐下吃饭吧!”宋连长似乎也不怎么待见李家伦。
只是他的思路被李家伦截断,一时想不起自己说到哪儿了,又组织不起来新的词汇,眨巴着眼睛愣了几秒钟,有点焦躁,“行了,大过年的,我也不打扰大家吃年夜饭,听我口令,预备——吃!”
大家哈哈嬉笑着,纷纷举起捏在手里半天的筷子,朝着自己喜欢的菜式而去。
今天晚上,会不会喝酒的知青,都喝了点白酒,大家传着一个酒碗,轮番喝着。
在酒精的刺激下,齐霁的心跳都有点加快了。
她轻轻晃晃脑袋,想让自己清醒一些,就听到有旁边一桌有两个女生已经哭起来,坐在齐霁旁边的江兰也眼圈发红,一时间一连的所有女知青都哭了起来,除了齐霁。
有人文绉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就在此时,李家伦端着酒碗来到齐霁这一桌,把正哭泣的江兰赶到一边,“来,我的救命恩人,我敬你一杯!”
“别这么说,救你的可不是我,是给你手术的医生!”齐霁跟李家伦碰了一下碗,“祝你少喝酒,早日恢复健康。”
“少喝酒,少喝酒,你跟谁都说少喝酒啊!”李家伦一口把碗里的酒干了,“我今天又不开车,我喝点酒怎么了?我回到连队,我高兴,喝点酒,怎么了?”
喜欢姑奶奶的军婚
知青们已经已经急得不行,一群人聚集到团部办公楼前喊口号,嚷着既要报效国家,也要孝顺父母。
二月一号,团里举行年底表彰大会,评选出三个先进集体和二十个先进个人,一连的先进个人就是齐霁,她得了一张奖状和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白色带盖搪瓷缸子。
这一天,团部因着各连队都上来不少人,和杀年猪,而热闹非凡,更因随后团部宣传栏上又贴出的一连春节休假人员名单而沸腾起来。
来参加大会的其他连队的知青,看不到自己连队的名单,急得抓耳挠腮,离得近的几个连队已经跑步回去了,离得远的,也想办法去团部打电话回自己的连队询问。
齐霁就是幸运的返程过年名单之上的人,但她对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她毫不犹豫的就把名额让给了刘文静,刘文静抱住她又跳又叫,“小西你最好了!”
江兰羡慕地说,“这下好了,你可以和周和平一起回去过年了。”
刘文静终于不跳了,可还是很激动,“我还从来没离开家那么长时间呢,我可想我妈了!...小兰你别着急,明年你一定可以回去的,再说王建国也没在名单上,要不,要不我都可以让给你的!”
“嗯,今年你们回去,明年我们回去!”
“哎小西,我要看到你爸妈咋说啊?”刘文静问齐霁。
“就说我工作忙脱不开身,让他们好好过年,不用惦记我,我好着呢!”
“哎呀,弄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是我主动让给你的,又不是你来抢的,有啥不好意思的!”齐霁拍拍她的手,“再说我还得照顾小喜呢,它还没好利索。”
“你可真能找借口!”
**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家人远隔千里,也都会尽力相聚到一起。
齐霁之所以不想回齐市,是因为记忆里,每到春节,家里都会吵架,而她,孟繁西就是吵架的导火索。
——母亲关秀琴厌恶婆婆,也厌恶与婆婆相貌酷似的她。
齐霁没有生过孩子,但她听说过“月子仇”的说法,就是说很多女人因为在月子里受到婆家的委屈,而一生都无法释怀,甚至生出仇恨来。
虽然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但母亲依然会在任何契机下都会想起她,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顺带着将父亲再骂一通。
那种家庭氛围,齐霁一丁点想回去的想法也没有。
已经二十岁了,也工作赚钱了,以后就是独立个体,过自己的日子了,没必要回那个家,徒增烦恼,无端消耗。
这次返程过节的名单里,大半都是外省的知青,年根儿上这几天,团部天天都派车送知青去车站,回来的司机都说,临江县的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车站简陋,停站时间短不说,连个站台也没有,女生根本就挤不上火车,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然后失声痛哭。
没赶上车的,又跟着返回齐市的知青乘坐解放车去了齐市火车站,不管是始发的还是经停的列车,只要离家能近一些的,他们就挤上去。
阖家团圆,身体健康,始终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
除夕那天,留下的知青约二百人,聚集在食堂共同庆祝佳节,团长指导员这几天挨个连队慰问,安抚知青情绪,忙得脚打后脑勺。听说除夕这天,他要在距离兵团最远的二十连度过。
宋继根前段时间,被黑熊抓伤的伤口发炎,发了高烧,伤口溃烂,差点死了,还是刘院长当机立断,将他送往齐市医院,才算捡了条命回来。
此时的宋连长端着大碗,声音激动地喊着激昂的口号,他那发自丹田的声音在食堂里回荡着,震得人耳膜生疼。
“我们是光荣的兵团战士!我们要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食堂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大高个,有人大叫一声,“李家伦!”
“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李家伦丢掉拐杖哈哈大笑,完全不知自己无意中打断了领导的讲话。
李家伦这人,在齐霁眼中是个毒舌,是个讨人嫌的军二代,但他在一连的人缘居然还不错,呼啦一下十来人都迎上去,“家伦儿,大过年的你咋回来了?”
“你没回京城过年啊?”
“谁送你回来的?”
“你吃饭了没有,赶紧坐下,连长正讲话呢!”
李家伦接过别人帮他捡起的拐杖,一步步走到宋连长跟前,“报告连长,李家伦返回销假,请批准。”
“嗯,坐下吃饭吧!”宋连长似乎也不怎么待见李家伦。
只是他的思路被李家伦截断,一时想不起自己说到哪儿了,又组织不起来新的词汇,眨巴着眼睛愣了几秒钟,有点焦躁,“行了,大过年的,我也不打扰大家吃年夜饭,听我口令,预备——吃!”
大家哈哈嬉笑着,纷纷举起捏在手里半天的筷子,朝着自己喜欢的菜式而去。
今天晚上,会不会喝酒的知青,都喝了点白酒,大家传着一个酒碗,轮番喝着。
在酒精的刺激下,齐霁的心跳都有点加快了。
她轻轻晃晃脑袋,想让自己清醒一些,就听到有旁边一桌有两个女生已经哭起来,坐在齐霁旁边的江兰也眼圈发红,一时间一连的所有女知青都哭了起来,除了齐霁。
有人文绉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就在此时,李家伦端着酒碗来到齐霁这一桌,把正哭泣的江兰赶到一边,“来,我的救命恩人,我敬你一杯!”
“别这么说,救你的可不是我,是给你手术的医生!”齐霁跟李家伦碰了一下碗,“祝你少喝酒,早日恢复健康。”
“少喝酒,少喝酒,你跟谁都说少喝酒啊!”李家伦一口把碗里的酒干了,“我今天又不开车,我喝点酒怎么了?我回到连队,我高兴,喝点酒,怎么了?”
喜欢姑奶奶的军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