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股长带着五十六团的支援知青,在黑河城外一个背风的山脚下扎营,旁边不远就是五十五团的营地。
五月初的黑河,地下的寒气正是往上返的时候,中午气温有时在十度左右,但晚上就降到零度左右,此时住帐篷,就别提多遭罪了。
齐霁如果单独住一个帐篷,她肯定会把奇迹空间里的床垫寝具拿出来用的,但曹股长为了安全起见,让她和米小冬住一个帐篷,她有再多的保暖设备,也是枉然了。
曹股长是个人帅心善的,他命人把十公分粗的圆木铺在齐霁她们的帐篷里,上面还垫了从城里淘来的草垫子,有热水也都是紧着她们喝。
有宋继根那个精神病做对照组,曹东升简直就是个超级暖男,米小冬对他印象也不错,“曹股长人真好,仅次于我们连长!”
“是,你们连长确实不错。”齐霁还记得那次挖土豆时,十二连连长对她的照顾,“对了,她妻子随军了吗?”
“还没有,说是级别不够,去年她媳妇儿带着儿子来探亲了一次,小孩儿长得可好看了!”
“特殊时期特殊处理,这随军级别就别卡那么严了,两地分居啥时候是个头啊!”
“是啊。听说已经打报告了,就是高团长还没批就要调走了,估计得新团长批了。”
提到高团长,齐霁就想到宋继根这货居然要提副营了,提了之后他媳妇就能随军了吧!齐霁忍不住腹诽,这宋继根是不是两地分居阴阳不调才导致的这狗脾气啊!
不对,说他是狗脾气都侮辱了小喜!
第二天清晨,齐霁在冰凉的被窝里醒来,小喜扑棱一下站起来,抖抖毛,齐霁连忙放它出去撒尿。
接触寒气,齐霁一连打了三个喷嚏,心里更加痛恨宋继根,有些人,不能因为他穿了军装,就当他是君子,她都不跟他计较了,两年过去这人居然再次发难,看来,必须是要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了。
那是返回临江农场以后的事情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却是住宿问题,齐霁躲到树林里打开手机,火速建了十个木屋,挤就挤点吧,反正也住不了几天。
返回时,帐篷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暖烘烘的木屋,里面还坐着两个五十五团的女知青。
本以为很快可以出发,结果一连逗留数日,黑龙江仍然没有开江。
而在黑河城外聚集的兵团知青却越来越多,一周下来,竟有了四五千之众。
原来,不止是五十五团和五十六团来此集合,各个兵团来支援的知青都需经由黑河乘船北上。
此时中苏关系十分紧张,随着多次边界谈判的失败,苏方在边境地区部署了重兵,形势几近白热化,稍有不妙,就是一场大战。
而修建国防公路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兵团,本就是一种屯兵的方式,平时种田,战时参战,齐霁私以为,这次支援漠河的筑路队,更像是一次民兵的大集合。
本来是准备分批次乘船而上的,现在却形成了拥堵之势,大家苦不堪言,吃水如厕都是难事。木屋基本都让给领导和女知青住了,男知青们则硬靠着火力旺,继续住帐篷。齐霁倒是想再建木屋,可是四五千人,得建多少屋子啊!——并且,备战时期,可不能把金币和绿钞都用在盖房子上。
营地就在城边,但兵团知青们被勒令不许随意走动,要静待命令,好在各团每天都有进城的名额,采购食材和生活必需品,男知青们也不跟女生争,所以几天时间里,齐霁就得了两次进城的机会。
第一次米小冬也去了,但她这个人抠惯了,一律只看不买,竟然一分钱也没花。齐霁却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了一堆吃的。
此时除了紧俏物资,其实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票的,尤其在临江农场,物资供应还算充足,除了一些军用品和工业品,大多都可直接用钱购买。
黑河这边更偏远一些,但百货大楼的物品却不少,只是价格上要贵一两分钱而已。
第二次进城购物时,米小冬没去,五十五团的一个女知青跟她同去,齐霁建议大家分头购物,一起来的负责采买食材的男知青拿着票证去买猪肉了,齐霁估计他还会和前几天一样,有再多的肉票也是买不到多少肉的,干脆也不惦记什么排骨五花肉了,她和女知青去了百货商店,两人同样约了时间在门口会合,就各逛各的了。
齐霁拎了个帆布的大提包,把买到的十斤桃酥和十斤长白糕都放进去,售货员好奇地问她,“你好像昨天就买了不少,这是要结婚还是咋的,买这么多点心?”
当然是因为临江农场没有食品厂,那边的点心比不了黑河这刚出炉的糕点了,这该酥的酥,该软的软,不囤货更待何时?
但齐霁嘴上解释着,“我这都是替别人买的,我自己的就一斤。”
“哦。那也不少了,你们一共多少人啊,这一买就是二十斤的?”
齐霁笑而不答,关于兵团的事情,还是不说为妙。
又换个柜台买了些酱油、醋。这个游戏是西方开发的,那么多【工厂】,硬是没有做酱油的。唯一一个【亚洲餐厅】,几样彩票也是不伦不类。
其实,齐霁并不缺少吃的,【仓库】的库存很多,牛奶、奶酪、蜂蜜、鸡蛋、大米、面团、面包、汉堡、白糖、红糖、培根、海鲜、水果以及西式菜品,可谓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七八种口味的冰激凌,但这些都是不能拿出来示人的,筑路的这几个月,她独处的机会将更少,所以必须买一些这个时代的食物储存。
此时全国的物资品类都单调得很,齐霁又转了一圈,居然没什么好买的了,本想将高团长给的一百块都花出去,可惜,加上她买的暖壶,也只花了六十多块钱。
她又按照带来的清单,帮五十六团知青们买了些肥皂牙膏之类的东西,这才去门口与其他两人会合。
“哎孟繁西,你买了这么多啊,都什么好东西?”五十五团的女知青很好奇。
“都是给大家捎带的。”齐霁打开背包拉锁,给她看。
“啊?你一下就买了四斤糕点?还买了个暖壶?你可真敢花钱啊!”
“我消化快,容易饿,也不能吃太凉的东西,所以必须得准备点吃的和热水,不然就容易胃疼。”齐霁拉上拉锁,问,“你买啥了?我看你去日化那边了?”
“哦。我买了一个蛤蜊油,还买了一条肥皂,一块手绢。这边的肥皂竟然卖四毛四分钱,我们团供销社的才四毛二,早知道就带一块来了!”女知青很容易就被带偏注意力,再不提齐霁的事了。
两人边走边聊,出了百货商店不远,就看到去买肉的知青庞志勇垂头丧气地走来,“又没买着肉!咱们这呼啦一下来这么多人,稍微慢一步,就连猪毛都买不着!得,我回去肯定又得挨埋怨了。”
“那买到土豆了吗?”
“买到了,还买了一麻袋红萝卜和一袋子粉条。”
“那就好,啊?你买到粉条了?哪儿买的啊?”
“一个老乡自己漏的粉,有点贵,也不知道曹股长会不会骂人呢!”
“不会不会,他得表扬你!”齐霁连忙说。想到酸辣粉,她忍不住暗暗咽了咽口水。
忽然有人喊,“你们看那边儿,冒烟了,妈呀,不是哪儿着火了吧?”
喜欢姑奶奶的军婚
五月初的黑河,地下的寒气正是往上返的时候,中午气温有时在十度左右,但晚上就降到零度左右,此时住帐篷,就别提多遭罪了。
齐霁如果单独住一个帐篷,她肯定会把奇迹空间里的床垫寝具拿出来用的,但曹股长为了安全起见,让她和米小冬住一个帐篷,她有再多的保暖设备,也是枉然了。
曹股长是个人帅心善的,他命人把十公分粗的圆木铺在齐霁她们的帐篷里,上面还垫了从城里淘来的草垫子,有热水也都是紧着她们喝。
有宋继根那个精神病做对照组,曹东升简直就是个超级暖男,米小冬对他印象也不错,“曹股长人真好,仅次于我们连长!”
“是,你们连长确实不错。”齐霁还记得那次挖土豆时,十二连连长对她的照顾,“对了,她妻子随军了吗?”
“还没有,说是级别不够,去年她媳妇儿带着儿子来探亲了一次,小孩儿长得可好看了!”
“特殊时期特殊处理,这随军级别就别卡那么严了,两地分居啥时候是个头啊!”
“是啊。听说已经打报告了,就是高团长还没批就要调走了,估计得新团长批了。”
提到高团长,齐霁就想到宋继根这货居然要提副营了,提了之后他媳妇就能随军了吧!齐霁忍不住腹诽,这宋继根是不是两地分居阴阳不调才导致的这狗脾气啊!
不对,说他是狗脾气都侮辱了小喜!
第二天清晨,齐霁在冰凉的被窝里醒来,小喜扑棱一下站起来,抖抖毛,齐霁连忙放它出去撒尿。
接触寒气,齐霁一连打了三个喷嚏,心里更加痛恨宋继根,有些人,不能因为他穿了军装,就当他是君子,她都不跟他计较了,两年过去这人居然再次发难,看来,必须是要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了。
那是返回临江农场以后的事情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却是住宿问题,齐霁躲到树林里打开手机,火速建了十个木屋,挤就挤点吧,反正也住不了几天。
返回时,帐篷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暖烘烘的木屋,里面还坐着两个五十五团的女知青。
本以为很快可以出发,结果一连逗留数日,黑龙江仍然没有开江。
而在黑河城外聚集的兵团知青却越来越多,一周下来,竟有了四五千之众。
原来,不止是五十五团和五十六团来此集合,各个兵团来支援的知青都需经由黑河乘船北上。
此时中苏关系十分紧张,随着多次边界谈判的失败,苏方在边境地区部署了重兵,形势几近白热化,稍有不妙,就是一场大战。
而修建国防公路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兵团,本就是一种屯兵的方式,平时种田,战时参战,齐霁私以为,这次支援漠河的筑路队,更像是一次民兵的大集合。
本来是准备分批次乘船而上的,现在却形成了拥堵之势,大家苦不堪言,吃水如厕都是难事。木屋基本都让给领导和女知青住了,男知青们则硬靠着火力旺,继续住帐篷。齐霁倒是想再建木屋,可是四五千人,得建多少屋子啊!——并且,备战时期,可不能把金币和绿钞都用在盖房子上。
营地就在城边,但兵团知青们被勒令不许随意走动,要静待命令,好在各团每天都有进城的名额,采购食材和生活必需品,男知青们也不跟女生争,所以几天时间里,齐霁就得了两次进城的机会。
第一次米小冬也去了,但她这个人抠惯了,一律只看不买,竟然一分钱也没花。齐霁却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了一堆吃的。
此时除了紧俏物资,其实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票的,尤其在临江农场,物资供应还算充足,除了一些军用品和工业品,大多都可直接用钱购买。
黑河这边更偏远一些,但百货大楼的物品却不少,只是价格上要贵一两分钱而已。
第二次进城购物时,米小冬没去,五十五团的一个女知青跟她同去,齐霁建议大家分头购物,一起来的负责采买食材的男知青拿着票证去买猪肉了,齐霁估计他还会和前几天一样,有再多的肉票也是买不到多少肉的,干脆也不惦记什么排骨五花肉了,她和女知青去了百货商店,两人同样约了时间在门口会合,就各逛各的了。
齐霁拎了个帆布的大提包,把买到的十斤桃酥和十斤长白糕都放进去,售货员好奇地问她,“你好像昨天就买了不少,这是要结婚还是咋的,买这么多点心?”
当然是因为临江农场没有食品厂,那边的点心比不了黑河这刚出炉的糕点了,这该酥的酥,该软的软,不囤货更待何时?
但齐霁嘴上解释着,“我这都是替别人买的,我自己的就一斤。”
“哦。那也不少了,你们一共多少人啊,这一买就是二十斤的?”
齐霁笑而不答,关于兵团的事情,还是不说为妙。
又换个柜台买了些酱油、醋。这个游戏是西方开发的,那么多【工厂】,硬是没有做酱油的。唯一一个【亚洲餐厅】,几样彩票也是不伦不类。
其实,齐霁并不缺少吃的,【仓库】的库存很多,牛奶、奶酪、蜂蜜、鸡蛋、大米、面团、面包、汉堡、白糖、红糖、培根、海鲜、水果以及西式菜品,可谓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七八种口味的冰激凌,但这些都是不能拿出来示人的,筑路的这几个月,她独处的机会将更少,所以必须买一些这个时代的食物储存。
此时全国的物资品类都单调得很,齐霁又转了一圈,居然没什么好买的了,本想将高团长给的一百块都花出去,可惜,加上她买的暖壶,也只花了六十多块钱。
她又按照带来的清单,帮五十六团知青们买了些肥皂牙膏之类的东西,这才去门口与其他两人会合。
“哎孟繁西,你买了这么多啊,都什么好东西?”五十五团的女知青很好奇。
“都是给大家捎带的。”齐霁打开背包拉锁,给她看。
“啊?你一下就买了四斤糕点?还买了个暖壶?你可真敢花钱啊!”
“我消化快,容易饿,也不能吃太凉的东西,所以必须得准备点吃的和热水,不然就容易胃疼。”齐霁拉上拉锁,问,“你买啥了?我看你去日化那边了?”
“哦。我买了一个蛤蜊油,还买了一条肥皂,一块手绢。这边的肥皂竟然卖四毛四分钱,我们团供销社的才四毛二,早知道就带一块来了!”女知青很容易就被带偏注意力,再不提齐霁的事了。
两人边走边聊,出了百货商店不远,就看到去买肉的知青庞志勇垂头丧气地走来,“又没买着肉!咱们这呼啦一下来这么多人,稍微慢一步,就连猪毛都买不着!得,我回去肯定又得挨埋怨了。”
“那买到土豆了吗?”
“买到了,还买了一麻袋红萝卜和一袋子粉条。”
“那就好,啊?你买到粉条了?哪儿买的啊?”
“一个老乡自己漏的粉,有点贵,也不知道曹股长会不会骂人呢!”
“不会不会,他得表扬你!”齐霁连忙说。想到酸辣粉,她忍不住暗暗咽了咽口水。
忽然有人喊,“你们看那边儿,冒烟了,妈呀,不是哪儿着火了吧?”
喜欢姑奶奶的军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