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船厂的困境-《港综,开具截胡冠猜霸》

  杨记像一头怪兽一样,

  在香江野蛮的发展了起来,

  目前,香江18个区已经开设了20几家大大小小的杨记加盟店,

  位于荃湾的杨记总店改变是最大的,

  除了粮油蔬菜以外,

  其他的奶制品,二次加工食品也开始卖了起来,

  特别是经过杨记严选,

  超市里还进驻了卖烧腊的,卖各种干货的,

  杨记的崛起对市民生活影响很大,

  有人算了一笔账,

  若是所有生活必需品都成杨记购买,那每月的生活成本至少下降一半,

  要是水电气的价格再能被人打下来,

  香江弄不好会成为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阿力,你干的不错,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正式转正了,以后你就是杨记的总经理。”

  在超市转了一圈,发展的比杨猛预计的好很多,

  “谢谢老板!”

  尽管早有预料自已会当上总经理,张自力还是很激动,

  老板曾经跟他谈过未来对于杨记的构想,

  那就是把杨记打造成大型商场品牌,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在内地到处开花,

  未来至少是几百亿资产的大型公司,

  “对了,楼上买下来了吗?”

  这一座大厦总共有22层,

  地下一层是停车场,一到三层是大型商场,

  现在超市客流量这么大,

  也是时候扩展了,

  “大体条件已经谈妥了,就是价格还有些分歧。”

  “尽快买下来,一点小钱而已,现在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发展。”

  杨猛现在有的是钱,说话硬气了不少,

  明年联合声明以后,内地那边就要真正进入大发展模式了,

  时间不等人啊,

  “好的老板。”

  张自力拿出小本本把老板的指示记了下来,

  这还是跟王秘书学的,

  “甫光,我已经跟石领导说好了,你这次过去主要就是圈地,将来我们要在海陆丰盖一个工业区。”

  跟内地的贸易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只好从矮个子里拔高个了,

  电影里,甫光干过走私,跟贸易差不多,杨猛就让他暂时当杨氏贸易公司总经理,

  负责跟内地的一切贸易往来,

  濠江之行让杨猛把许多计划都提前了,

  没办法,太有钱了,

  “好,我记住了。”

  一开始,甫光是不情愿的,

  跟兄弟们每天待在一起多好,可他拗不过杨猛,

  “以后要多跟张总沟通,商超是我们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缺什么少什么要尽快补货。”

  现在杨记的货源除了极少数高档进口商品外,几乎全是内地过来的,

  三条500吨的船早就不够用了,

  好在,

  交趾国战争结束才几年,

  内地那边还没有真正发力,

  正是航运萧条的时候,

  杨猛重新购买了两条5000吨的货船,

  船厂也重新恢复了开工,连刚当上了厂长,

  “我知道了老板。”

  公开场合下,老战友们全都称呼杨猛为老板,

  “叮铃铃!”

  “喂,阿霞,吃饭啊,一会儿我还要去趟船厂,好,一会我来接你。”

  挂了电话,

  杨猛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从濠江回来后,他似乎一刻都不得闲,

  看人家那些老板,不是在打高尔夫就是游艇嫩模,

  他老早就想成立集团公司了,

  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去濠江之前,他看上了丁善本和甘量宏,

  原先还想着等风华国际暴雷,自已再把丁善本拉过来,

  可现在他有些等不及了,

  汇丰的沈弼沈大班是继阿祖以后的新任多啦A梦,

  “喂!老沈啊,我这边要成立集团公司了,现在缺少一名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有没有合适的推荐。”

  “杨生,你这太突然了,给我半个月时间,我帮你慢慢物色。”

  “半个月太久,我看你就不错,不如你来帮我,放心,薪水比汇丰只高不低。”

  “杨生的美意我心领了,我总不能随意帮你推荐个吧。”

  沈弼心里暗暗腹诽,你踏马那个草台班子能跟汇丰比,老子是差那点薪水的人吗,

  知不知道当汇丰的大班光是人脉就不止那点钱,

  “那就算了,我问问花旗那边,原本正想跟你谈谈杨记走账的问题......”

  “杨生,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沈弼一听杨记两字立即就改变了主意,

  现在杨记可不得了,说是现金奶牛也不为过,比那些连锁便利店还厉害,

  他老早就觊觎这笔业务了,

  “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人。”

  “明天.....不,就今天下午!”

  “一言为定!”

  “.......”

  连刚怎么也没想到,自已会有现在的际遇,

  就在两个月前,

  船厂濒临破产,要不是周老太爷念旧,他们早就被辞退了,

  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也让他操碎了心,

  老大不是念书的料,早早的就跑出去混了,

  没想到,寄予厚望的老二也偷偷跟着老大出去混了,

  幸好,

  关键时刻碰到了老板,

  儿子被拉入了正行,现在还混成了鸡笼街道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

  小儿子也老老实实的回到了校园,

  他自已还被提拔成了船厂的厂长,

  这段时间,

  周围的三姑六婆来给自家老大说媒的都快把自已家门槛踏破了,

  连刚甚至还抽空去看了看房子,

  他家也是时候换一个居住环境了,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顺顺利利的,

  可最近老板突然下达了制造大型货轮的命令,

  以前的周家造船厂可是造过4000吨的货轮,

  可这几年过去了,

  设备老旧,技术工人流失,想要制造大型货轮难度很大,当时老板正在濠江,

  说是不能打扰,

  当了这么多年的工人,连刚也不是白混的,

  在业内的人脉也不是白给的,每家船厂都有熟人,

  他通过老熟人打听到,

  香江有一家大型造船厂现在正面临困境,

  那家船厂比周家的可大多了,交趾战争期间,他们还制造过万吨货轮,

  老板龙四爷他也认识,是香江造船业的名人,

  原本他还想着自已先去跟龙四爷谈谈,

  可谁曾想,对方出了人命官司,不知道跑路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