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合纵之策!-《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

  “是啊是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空口白话的保证,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能值几个钱?他现在手里攥着我们这么多股份,已经足以在股东大会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甚至影响我们重大的投资决策了!这就像一把悬在我们头顶的剑,随时可能落下来!让我们怎么安心经营?”

  “对!就算娄氏集团的信誉再好,何雨柱先生再德高望重,但何晓毕竟是年轻人,行事风格激进,谁能保证他不会一时冲动,或者找到了更好的借口,就对我们下手?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承诺’上!”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片反对和担忧的声音,显然,没有人相信娄氏集团的“解释”,更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份巨大的风险。

  郭德胜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其实内心也并不完全相信娄家的说辞。

  何晓近期的动作太大,目标性太强,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所能解释。

  他沉吟片刻,缓缓问道:“那么,各位兄弟,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总不能直接去跟娄氏集团开战吧?那是以卵击石。”

  李超人眼中精光一闪,他显然早有腹案,立刻接口道:“郭生,各位同仁,我认为,我们港城的华人地产商,一直以来虽然也有竞争,但面对外部压力,特别是像娄氏这样拥有碾压性实力的巨无霸时,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只有抱团取暖,形成合力,才能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

  他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提出建议:“我提议,我们成立一个‘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将所有有实力的华人地产公司都吸纳进来。

  协会的宗旨就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信息联动,更重要的是——一致对外!当任何一家会员公司遭遇恶意收购威胁时,其他会员有义务在资金、信息、乃至市场行动上提供支援,共同抵御外敌!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成立协会?”李照基眼睛一亮,第一个表示赞同,“李生这个提议好!我恒记地产第一个支持!我们华人地产商早就该有一个正式的组织来加强联系了。

  现在面对何晓的威胁,正是成立协会的最佳时机!有了协会作为平台,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协调行动,避免被各个击破!”

  “我也同意!”郑玉同紧随其后表态,“单打独斗,我们谁也不是娄氏的对手。

  但如果我们十几家,甚至几十家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那力量就完全不同了!何晓再想动我们任何一家,都得掂量掂量,是否承受得起整个协会的反击!”

  “对!成立协会!”

  “我同意!”

  “算我们公司一份!”

  “……”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所有人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对抗威胁的希望。

  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大家心照不宣:这个所谓的“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对抗何晓,对抗娄氏集团可能发起的收购威胁。

  这是一个基于共同恐惧和利益而结成的临时同盟。

  郭德胜看着群情激昂的众人,尤其是李超人眼中闪过的锐利光芒,心中了然。

  他缓缓站起身,沉声道:“好!既然各位兄弟都赞同李生的提议,那我们就着手筹备成立‘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

  具体章程、会员资格、运作机制,我们接下来详细商议。

  当务之急,是尽快把这个架子搭起来,发出我们的声音,让某些人知道,港城的地产界,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

  维多利亚港的夜色,永远被璀璨的霓虹和摩天大楼的轮廓线所勾勒。

  在这座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城市里,财富的流动如同海水般永不停歇,而土地,则是这片弹丸之地最核心的财富密码。

  中环,港城的心脏地带,寸土寸金已不足以形容其价值,这里是权力与资本交织的终极舞台。

  在这片舞台上,娄氏集团,一个横跨实业与地产的庞然大物,以其深厚的根基和精明的运作,早已矗立为难以撼动的巅峰。

  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更像是一座无形的山峰,其阴影笼罩着整个香港的地产版图。

  娄氏自身所持有的核心地段优质物业,已是令人艳羡的资产库。

  然而,更令同行们望尘莫及、甚至心生绝望的是,娄氏集团通过与英资巨头和记黄埔、汇德丰等建立的紧密联盟或深度合作,实质上掌控了远超其自身名下的、遍布港九新界的黄金地皮资源库。

  这些地皮,如同散落在棋盘上的关键棋子,被娄氏及其盟友牢牢攥在手中,构筑了一道令后来者难以逾越的壁垒。

  每一次中环地皮的公开拍卖,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拍卖槌的起落之间,牵动着亿万资本的神经。

  然而,对于众多觊觎中环地段的华资地产商而言,这更像是一场注定艰难的挑战。

  即便有两三家颇具实力的公司联手出击,倾尽全力筹集资金,也往往难以撼动娄氏集团与其另一重量级盟友——怡和置地公司组成的坚固防线。

  怡和置地,作为历史悠久的英资洋行,同样坐拥中环核心区域的庞大物业群。

  娄氏与怡置,这两家巨头的联盟,几乎瓜分了中环最精华、最具升值潜力的地块,形成了一种近乎垄断的态势。

  在它们巨大的资本实力和战略协同面前,其他竞争者所能分得的,往往只是些边角料,或是需要付出远超理性代价才能获得的“残羹冷炙”。

  一杯羹?对于绝大多数参与者而言,能闻到些许香气已是难得。

  这种格局,在港岛地产圈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众多华资地产商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他们看着娄氏集团凭借无可匹敌的资金实力,在拍卖场上所向披靡。

  只要娄氏看中的地皮,几乎没有失手的记录。

  久而久之,娄氏集团在行业内赢得了一个既敬畏又无奈的称号——“标王”。

  这个称号,是实力的象征,也是压迫感的来源。

  1987年深秋,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刚刚席卷而过,余波仍在震荡。

  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不安与对未来的迷茫。

  然而,在港岛半山区一栋低调却奢华的私人会所内,气氛却异常凝重而热烈。

  这里汇聚了香港地产界举足轻重的六位华人领袖:以稳健务实着称的李超人、擅长开发新市镇的李照基、作风硬朗的郭德胜、精于财务运作的郑羽彤、以及后起之秀陈曾熙和陈启宗。

  他们代表着香港华资地产的中坚力量,各自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在娄氏集团这座大山面前,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促成这次秘密聚会的直接导火索,并非仅仅是长期的地皮竞争压力,而是一个更具威胁性的行动——娄氏集团年轻的少东家何晓,近期在二级市场上动作频频,利用股灾后市场低迷的时机,悄然吸纳了在座六家公司各自超过10%的流通股份!这一举动,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它超越了以往在土地拍卖场上的正面竞争,直接触及了公司控制权的核心。

  何晓的持股,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商业巨子们感到了切肤之痛和深深的危机感。

  他们意识到,娄氏集团已不满足于在业务层面保持优势,其触角正伸向更深层的股权控制。

  会议室里,雪茄的烟雾缭绕,映衬着众人严肃的面容。

  李超人作为公认的领袖,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诸位,娄氏之势,已成尾大不掉之局。

  单打独斗,我们任何一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长此以往,港岛地产,恐成娄氏一言堂。”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提议,成立‘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号,我们要的是实质性的联合!在资金上,我们要建立互助机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抵御资本市场的风浪;在房产定价上,我们要互通信息,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行业合理利润;在土地开发上,更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力量办大事。”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更重要的是,龙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起,鹏城、羊城,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潜力无穷。

  我们团结一致,未来可以共同挥师北上,开拓这片蓝海市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此乃存亡之道!”

  李超人的话,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座的几位大佬,不少人近期都已亲自北上考察过。

  深圳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广州老城焕发的新机,内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需求,都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比港本土广阔无数倍的未来市场。

  这个“共同开发内地”的蓝图,极具诱惑力。

  李照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素来以稳健着称,此刻也难掩心中的认同:“李生所言极是。娄氏根基深厚,怡置更是树大根深。

  我们若继续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倾轧,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内斗不休,永远不可能有人能真正挑战娄氏的地位。

  唯有精诚合作,拧成一股绳,才能壮大自身,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他回想起与娄氏过往的交集,除了在争夺稀缺地皮时不可避免的激烈碰撞,双方在其他领域尚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井水不犯河水。

  但何晓这次突如其来的股权收购,彻底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将对抗推向了更直接、更核心的层面。

  郭德胜、郑裕彤等人也纷纷表态支持。

  共同的危机感和巨大的利益前景,让这六位平日里或明或暗存在竞争关系的巨头,暂时放下了成见,达成了共识。

  一个旨在联合对抗娄氏集团、共同开拓内地市场的“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就此诞生。

  会议室内,一种同仇敌忾的氛围开始弥漫。

  “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成立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瞬间在香港社会掀起了滔天巨浪。

  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电视新闻的黄金时段、街头巷尾的茶餐厅谈资,无不充斥着这个爆炸性新闻。

  “六大地产巨头结盟!‘港城华人地产商协会’横空出世,剑指何方?”

  “六大华资地产商合纵连横,娄氏集团‘霸主’地位遭遇空前挑战?”

  “资金互助、资源共享!华人地产商协会成立,娄氏‘标王’神话或将终结?”

  “李超人领衔,六大地产商抱团取暖,能否撼动娄氏与怡置双巨头格局?”

  “……”

  各种耸动的标题,极尽渲染之能事。

  媒体敏锐地嗅到了这场商战背后的火药味,纷纷以“合纵抗秦”作为核心比喻,将六大地产商的联盟比作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对抗强秦,而娄氏集团则被塑造成了那个咄咄逼人、意图一统天下的“秦国”。

  这种历史隐喻极具传播力,瞬间点燃了公众的兴趣。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场现实版的“商战大戏”,猜测着双方下一步的动作,讨论着谁将笑到最后。

  有趣的是,连娄氏集团旗下的传媒旗舰——盛世传媒,也加入了报道的行列,并且立场相对客观,甚至略带调侃。

  这源于娄氏集团董事长何雨柱定下的规矩:盛世传媒拥有高度的新闻自主权,只要不涉及公司高层私人生活,所有商业决策和行业动态,记者均可依据事实和自身判断进行报道。

  这条指令,使得盛世传媒在报道这场针对自家母公司的联盟时,反而显得更为超然和犀利。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香港真正的商业圈层和消息灵通人士,却有着更为清醒和现实的解读。

  他们关注的焦点并非那冠冕堂皇的“资金互助”、“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内地”,而是那个无法回避的关键事实:何晓已经持有这六家公司每家超过10%的股份!这个持股比例,已经足以让何晓在股东大会上拥有相当的话语权,甚至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构成实质性影响或干扰。

  因此,在知情者眼中,这个所谓的“战略合作协会”,其最核心、最迫切的目的,就是“抱团取暖”,共同抵御何晓这位“门口的野蛮人”的进一步入侵,防止娄氏集团通过股权渗透实现对他们的控制。

  所谓的“合纵抗秦”,抗的并非业务上的娄氏,而是股权上的何晓。

  媒体看似热闹的推波助澜,在明眼人看来,不过是隔岸观火,甚至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