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林峰语气坚定,“做人要讲信用。他既然送给我了,就是我的了。”
王建军看着姐夫坚决的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那我怎么跟他说?”
“实话实说就行。”林峰想了想,“不过你告诉他,如果那块木头真的值钱,我可以按市价补偿他。”
“真的?”王建军眼睛一亮。
“当然。我不会占朋友的便宜。”
王建军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林峰关上门,心中却并不平静。李德成能在一夜之间想起那块木头的价值,说明这个人也不简单。看来自己昨天表现得还是有些明显了。
不过既然木头已经到手,他也不打算轻易放弃。大不了到时候给李德成一些补偿,但绝不会把黄花梨还回去。
上午,林峰继续做着手里的木工活,心中却在盘算着那块黄花梨的用途。这种珍贵的木料,一定要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正想着,院门又被敲响了。
“林师傅在家吗?”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
林峰开门一看,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像个文化人。
“您是?”
“我姓陈,陈文博。”来人客气地说,“听说您对古董很有研究,特来请教。”
林峰心中警觉起来。这个陈文博他从没见过,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情况?
“您太客气了,我只是略懂皮毛。”林峰没有让对方进屋的意思。
陈文博似乎看出了林峰的戒备,笑着说:“是这样的,我是文物店的,听李德成提起过您。昨天他跟我说,您对他收藏的家具很有见解。”
原来如此。林峰这才明白,李德成昨晚肯定找了不少人打听那块木头的来历。
“李老板过奖了。”
“林师傅,我这次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陈文博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木盒,“这里有件东西,想请您帮忙鉴定一下。”
林峰接过木盒打开,里面是一个小巧的玉佩,雕工精细,色泽温润。
“这是明代的和田玉,工艺很好。”林峰仔细看了看,“应该是宫廷用品。”
陈文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林师傅真是慧眼如炬!这确实是明代宫廷的东西。”
“您这是想?”
“我想请您帮个忙,”陈文博压低声音,“过几天的拍卖会,我有几件东西想参加。但我对价格把握不准,想请您帮忙参谋参谋。”
林峰明白了,这个陈文博是想拉拢自己。
“我对拍卖不太了解。”
“没关系,您只要帮忙看看东西的真假就行。”陈文博从包里又拿出一个信封,“这是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林峰没有接信封:“陈先生,我只是个普通的木匠,真的帮不了您什么忙。”
陈文博见林峰态度坚决,也不勉强:“那好吧,不过如果您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找我。”
说完,他留下一张名片就离开了。
林峰看着手中的名片,心中若有所思。看来昨天的事已经在圈子里传开了,不少人开始关注自己。
这不是什么好事。他现在只想低调地生活,不想卷入什么纠纷。
下午,王建军又来了,脸色比上午更加难看。
“峰子,李德成那边又有消息了。”
“怎么说?”
“他找了个专家看了看那块木头的照片,说可能是黄花梨。”王建军苦着脸,“现在他铁了心要要回去。”
林峰心中暗骂,这个李德成动作还真快。
“他怎么说?”
“说如果你不还,他就要闹到派出所去。”王建军急得直搓手,“峰子,要不然你还是还给他吧。”
“不行。”林峰断然拒绝,“东西是他主动给我的,有什么理由要回去?”
“可是…”
“建军,你听我说。”林峰拉着小舅子坐下,“这件事如果我们妥协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麻烦。今天他可以因为后悔要回木头,明天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
王建军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你打算怎么办?”
“等他来找我。”林峰语气平静,“我倒要看看,他能拿我怎么样。”
傍晚时分,李德成果然来了,还带着两个人。
“林师傅,昨天的事我们需要重新谈谈。”李德成的态度比昨天冷了许多。
“有什么好谈的?”林峰站在门口,没有让他们进屋的意思。
“那块木头是黄花梨,很值钱。”李德成直接摊牌了,“我当时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所以要收回来。”
“李老板,昨天那么多人在场,你亲口说不要的。”林峰不紧不慢地说,“现在反悔,不太合适吧?”
“我当时不知道那是黄花梨!”李德成有些激动,“如果知道,我绝对不会送给你。”
“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德成带来的两个人也向前走了几步。
“林峰,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其中一个人威胁道。
“怎么,还想动手?”林峰冷笑一声,“来啊,看看谁怕谁。”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脚步声。几个穿制服的人走了进来。
“怎么回事?有人报警说这里有纠纷。”
看到警察出现,双方都愣了一下。
李德成率先反应过来:“同志,是这样的,我的东西被这个人拿走了,他不肯还给我。”
“什么东西?”领头的警察问道。
“一块木头,很值钱的黄花梨。”
警察看向林峰:“你怎么说?”
“昨天他主动送给我的,有人可以作证。”林峰指着王建军,“我小舅子当时就在场。”
王建军连忙点头:“对,昨天李老板确实说不要了,让我姐夫拿走的。”
警察听了双方的叙述,皱起了眉头:“这样吧,你们都到所里去,把事情说清楚。”
“不用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众人回头一看,是陈文博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年轻人。
“陈先生,您怎么来了?”李德成有些意外。
“我听说这里有纠纷,过来看看。”陈文博笑着说,“正好我带了个朋友过来,他对这种事很有经验。”
“没什么可是的。”林峰语气坚定,“做人要讲信用。他既然送给我了,就是我的了。”
王建军看着姐夫坚决的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那我怎么跟他说?”
“实话实说就行。”林峰想了想,“不过你告诉他,如果那块木头真的值钱,我可以按市价补偿他。”
“真的?”王建军眼睛一亮。
“当然。我不会占朋友的便宜。”
王建军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林峰关上门,心中却并不平静。李德成能在一夜之间想起那块木头的价值,说明这个人也不简单。看来自己昨天表现得还是有些明显了。
不过既然木头已经到手,他也不打算轻易放弃。大不了到时候给李德成一些补偿,但绝不会把黄花梨还回去。
上午,林峰继续做着手里的木工活,心中却在盘算着那块黄花梨的用途。这种珍贵的木料,一定要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正想着,院门又被敲响了。
“林师傅在家吗?”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
林峰开门一看,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像个文化人。
“您是?”
“我姓陈,陈文博。”来人客气地说,“听说您对古董很有研究,特来请教。”
林峰心中警觉起来。这个陈文博他从没见过,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情况?
“您太客气了,我只是略懂皮毛。”林峰没有让对方进屋的意思。
陈文博似乎看出了林峰的戒备,笑着说:“是这样的,我是文物店的,听李德成提起过您。昨天他跟我说,您对他收藏的家具很有见解。”
原来如此。林峰这才明白,李德成昨晚肯定找了不少人打听那块木头的来历。
“李老板过奖了。”
“林师傅,我这次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陈文博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木盒,“这里有件东西,想请您帮忙鉴定一下。”
林峰接过木盒打开,里面是一个小巧的玉佩,雕工精细,色泽温润。
“这是明代的和田玉,工艺很好。”林峰仔细看了看,“应该是宫廷用品。”
陈文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林师傅真是慧眼如炬!这确实是明代宫廷的东西。”
“您这是想?”
“我想请您帮个忙,”陈文博压低声音,“过几天的拍卖会,我有几件东西想参加。但我对价格把握不准,想请您帮忙参谋参谋。”
林峰明白了,这个陈文博是想拉拢自己。
“我对拍卖不太了解。”
“没关系,您只要帮忙看看东西的真假就行。”陈文博从包里又拿出一个信封,“这是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林峰没有接信封:“陈先生,我只是个普通的木匠,真的帮不了您什么忙。”
陈文博见林峰态度坚决,也不勉强:“那好吧,不过如果您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找我。”
说完,他留下一张名片就离开了。
林峰看着手中的名片,心中若有所思。看来昨天的事已经在圈子里传开了,不少人开始关注自己。
这不是什么好事。他现在只想低调地生活,不想卷入什么纠纷。
下午,王建军又来了,脸色比上午更加难看。
“峰子,李德成那边又有消息了。”
“怎么说?”
“他找了个专家看了看那块木头的照片,说可能是黄花梨。”王建军苦着脸,“现在他铁了心要要回去。”
林峰心中暗骂,这个李德成动作还真快。
“他怎么说?”
“说如果你不还,他就要闹到派出所去。”王建军急得直搓手,“峰子,要不然你还是还给他吧。”
“不行。”林峰断然拒绝,“东西是他主动给我的,有什么理由要回去?”
“可是…”
“建军,你听我说。”林峰拉着小舅子坐下,“这件事如果我们妥协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麻烦。今天他可以因为后悔要回木头,明天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
王建军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你打算怎么办?”
“等他来找我。”林峰语气平静,“我倒要看看,他能拿我怎么样。”
傍晚时分,李德成果然来了,还带着两个人。
“林师傅,昨天的事我们需要重新谈谈。”李德成的态度比昨天冷了许多。
“有什么好谈的?”林峰站在门口,没有让他们进屋的意思。
“那块木头是黄花梨,很值钱。”李德成直接摊牌了,“我当时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所以要收回来。”
“李老板,昨天那么多人在场,你亲口说不要的。”林峰不紧不慢地说,“现在反悔,不太合适吧?”
“我当时不知道那是黄花梨!”李德成有些激动,“如果知道,我绝对不会送给你。”
“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德成带来的两个人也向前走了几步。
“林峰,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其中一个人威胁道。
“怎么,还想动手?”林峰冷笑一声,“来啊,看看谁怕谁。”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脚步声。几个穿制服的人走了进来。
“怎么回事?有人报警说这里有纠纷。”
看到警察出现,双方都愣了一下。
李德成率先反应过来:“同志,是这样的,我的东西被这个人拿走了,他不肯还给我。”
“什么东西?”领头的警察问道。
“一块木头,很值钱的黄花梨。”
警察看向林峰:“你怎么说?”
“昨天他主动送给我的,有人可以作证。”林峰指着王建军,“我小舅子当时就在场。”
王建军连忙点头:“对,昨天李老板确实说不要了,让我姐夫拿走的。”
警察听了双方的叙述,皱起了眉头:“这样吧,你们都到所里去,把事情说清楚。”
“不用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众人回头一看,是陈文博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年轻人。
“陈先生,您怎么来了?”李德成有些意外。
“我听说这里有纠纷,过来看看。”陈文博笑着说,“正好我带了个朋友过来,他对这种事很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