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这真是你写的?-《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

  第二首歌他选择了《知心爱人》,这是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温馨,正好可以和徐楠一起演唱。

  写完后,李文轩把歌词和简谱拿给工会的音乐老师看。

  “这…这真是你写的?”音乐老师看完后震惊了,“这两首歌的水平很高啊,特别是这首《愚公移山》,简直就是为我们工人量身定做的!”

  消息很快传开,大家都想听听李文轩写的歌到底怎么样。

  彩排的日子到了,厂里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不仅有本厂的工人,连其他单位的人也闻讯赶来。

  李文轩先唱了《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移山移山,高山挡住去路,愚公挖山不止…”

  雄壮的歌声在礼堂里回荡,每一句歌词都唱到了工人们的心坎里。台下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首歌深深震撼了。

  “好!”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声,接着掌声如雷鸣般响起。

  接下来是和徐楠的合唱《知心爱人》。徐楠的声音清甜,和李文轩的声音形成了完美的配合。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优美的旋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醉其中。很多人的眼中都泛起了泪花,想起了自己的爱人。

  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

  刘广生坐在台下,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本想看李文轩出丑,没想到反而让他大出风头。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天电视台也派人来录制新闻。导演看了演出后激动不已:“这两首歌太棒了!一定要播出去!”

  当晚的新闻节目中,《愚公移山》和《知心爱人》的片段被播了出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在全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市文化局局长正在家里看新闻,当看到李文轩的时候,眼睛突然亮了:“这不是那个小伙子吗?”

  他立刻想起了上次在古玩店里遇到的那个年轻人,当时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音乐才华。

  第二天一早,文化局局长就打电话到了工厂:“我要和你们李文轩谈谈,看能不能把他调到我们文化局来。”

  副厂长接到电话后,心情复杂。李文轩才调到工会没几天,现在文化局又要人,这个年轻人的能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李明正在工会办公室里翻看着一本旧书,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李明!李明在吗?”

  声音很陌生,李明抬头看去,门口站着三个人,为首的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

  “我是李明,你们是?”

  “我是化工厂的副厂长王建国,这两位是我们厂的干部。”眼镜男子走进来,脸上堆着笑容,“听说你现在在工会工作?”

  李明点点头:“是的,有什么事吗?”

  王建国四下打量了一下工会办公室,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他心里暗想,这小子能在工会混得这么安稳,肯定不简单。

  “是这样的,我们厂现在正缺人手,特别是像你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我们想请你回厂里工作,待遇方面绝对不会亏待你。”

  李明放下手中的书:“我在这里挺好的,哪也不想去。”

  话音刚落,身后的两个年轻干部就忍不住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副厂长亲自来请你,你还摆什么谱?”

  “就是,工会能有什么前途?到我们厂里,以后升职加薪都有机会。”

  李明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我说了,我在这里很好。”

  两个年轻人更加激动了:“你这不是傻吗?好机会摆在面前都不要!”

  “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

  王建国却若有所思地看着李明。这小子面对他们的邀请,不卑不亢,甚至有些漫不经心。要么是真的傻,要么就是底气十足。

  从李明的表现来看,绝对不像个傻子。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小子背后有人。

  想到这里,王建国赶紧制止了两个下属:“你们别说了!”

  然后转向李明,态度更加恭敬:“李同志,是我们考虑不周。你在工会工作得这么好,我们也不好强求。不过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李明有些意外王建国态度的转变,但还是礼貌地说:“谢谢王副厂长的好意。”

  送走三人后,工会的老张走过来,摇着头说:“小李啊,你是不是真傻?化工厂副厂长亲自来请,这是多大的面子啊!”

  “就是,你在这里一个月才多少钱?到了工厂,收入翻倍都不止。”另一个同事也劝道。

  李明笑笑没有解释。他现在的收入来源根本不是工资,而是那些古董文物。在工会工作清闲,正好给他时间去收货。

  周末,李明骑着自行车来到城外的小村庄。这里民风淳朴,说不定能淘到什么好东西。

  第一家,老大爷热情地搬出一个黑乎乎的罐子:“小伙子,你看这个怎么样?我家祖传的!”

  李明仔细看了看,就是个普通的泡菜坛子,而且还有裂缝。

  “大爷,这个年代不对,而且有破损。”

  老大爷有些失望:“那这个呢?”

  又搬出一个铜盆,锈迹斑斑。李明摇摇头,这种东西市场上到处都是。

  接连跑了七八家,都没什么收获。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就是现代仿制品。李明有些口渴,看到前面有户人家,便走过去讨口水喝。

  “大娘,能给点水喝吗?”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走出来:“当然可以,快进来坐。”

  李明跟着进了院子,老太太去厨房倒水。他四下打量,这是个很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里养着几只鸡,墙角堆着柴火。

  就在墙角的柴火旁边,李明看到了一个大罐子,上面刷着厚厚的黑漆,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罐子的形状让他心中一动——这个器形很像明代的青花瓷。

  “大娘,那个罐子是做什么用的?”

  老太太端着水出来:“哦,那个啊,以前用来装粮食的,现在不用了,就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