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商量商量-《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

  老人在一旁听着,眼中满含欣慰:“建国啊,你这是在救我们父子俩。”

  “大家互相帮助嘛。”张建国笑了笑,“李兄弟,你先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我去准备资金。”

  离开李家,张建国摸了摸口袋里的戒指。虽然收了不少古董,但手头现金确实不多,而那些古董他又不舍得卖掉。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戒指拿去典当行抵押一下。

  城南有一家老字号典当行,门面不大,但生意一直不错。张建国推门而入,里面的装修很有年代感,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柜台后面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您好,请问是要典当什么东西?”男子抬起头,声音很和气。

  “想抵押这枚戒指。”张建国将戒指放在柜台上。

  男子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东西啊,这红宝石的成色很不错。”

  就在这时,门外又进来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块金光闪闪的手表。

  “老板,这块劳力士能当多少钱?”来人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挺体面。

  典当行老板接过手表,刚要仔细查看,张建国瞥了一眼,眉头微皱。

  “等一下。”张建国轻声对老板说道,“您仔细看看这表的表盘。”

  老板疑惑地看向张建国,又低头仔细观察手表。张建国指了指表盘上的字母,小声说:“正品的字母印刷会更精细一些,而且这个表冠的工艺也有问题。”

  老板恍然大悟,抬头对那人说:“不好意思,这块表我们不收。”

  “为什么不收?这可是正宗的劳力士!”来人有些急了。

  “抱歉,我们有自己的标准。”老板态度坚决。

  那人见状,只能悻悻离开。

  老板转向张建国,眼中满是感激:“兄弟,多亏了你提醒,要不然我就看走眼了。”

  “现在南方已经有人开始仿造名表了,工艺越来越精细,确实容易看错。”张建国笑道。

  老板伸出手:“我姓陈,陈志华。敢问兄弟贵姓?”

  “我姓张,张建国。”

  陈志华热情地握住张建国的手:“张兄弟,你这眼力真是厉害。说实话,我们家祖传开典当行,但在那些特殊年代,很多传承都断了。我对金银首饰还算了解,但对字画珠宝、古董名表这些就不太懂了。”

  说着,陈志华从柜台下面拿出几样东西:“张兄弟,要不你帮我看看这几件?”

  张建国仔细观察,很快就挑出了两件赝品:“这个青花瓷的釉色不对,应该是现代仿品。还有这幅字,笔法虽然不错,但纸张明显是新的。”

  陈志华连连点头:“果然如此,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

  “陈老板,要不我们合作吧。”张建国提议,“我可以帮你鉴别一些古董字画,你看怎么样?”

  “太好了!”陈志华眼中满是兴奋,“不过我该怎么联系你?”

  张建国写下工厂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需要鉴别的,你就打这个电话找我。”

  陈志华收好纸条,又拿起那枚红宝石戒指:“这戒指确实是好东西,我给你三千块钱,利息按月算,你看行吗?”

  “行,就按你说的办。”张建国很满意这个价格。

  正要离开时,张建国注意到柜台里有一把小斧子,样式很是精致,斧头部分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陈老板,这把斧子挺有意思的,是什么来历?”

  陈志华笑了:“这是我没事的时候自己做着玩的,用的是上好的钢材,花纹是我亲手雕的。张兄弟要是喜欢,就送给你了。”

  “那怎么好意思,我给你点钱吧。”张建国掏出一百块钱。

  “真不用客气。”陈志华推辞着。

  “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规矩。”张建国坚持把钱放在柜台上,拿起小斧子仔细端详,“这工艺真不错,我很喜欢。”

  走出典当行,张建国心情不错。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更意外收获了一把精美的小斧子。

  回到工厂,张建国开始盘算台球厅的事情。台球桌的木制部分厂里可以加工,关键是要采购优质的大理石台面和一些进口配件。

  第二天一早,张建国就开始联系大理石供应商。经过一番打听,他找到了城里最大的石材厂。

  厂长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姓王,听说张建国要做台球桌用的大理石台面,眼睛就亮了。

  “张师傅,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儿。我们以前都是做建筑用的石材,台球桌的台面还真没做过。”王厂长搓着手,“不过你放心,技术上绝对没问题。”

  “关键是精度要求很高,表面必须绝对平整。”张建国强调道。

  “这个你放心,我们有专业的打磨设备。”王厂长拍着胸脯保证,“价格方面,一张台面三百块,怎么样?”

  张建国心里算了算,这个价格还算合理:“先做五张试试,质量好的话后面还有大订单。”

  谈妥了大理石的事,张建国又去联系台球杆和台球的供应商。这些配件大多需要从南方进货,价格不菲。

  忙了一整天,张建国基本把设备采购的事情安排妥当。晚上回到家,他拿出那把小斧子仔细把玩。

  斧子虽小,但做工精细,握在手中很有分量。斧头上雕刻的花纹看起来像是某种古代的图腾,很有神秘感。

  “这陈老板还真是个手艺人。”张建国自言自语道。

  正想着,电话响了。是李强打来的。

  “张师傅,我跟家里商量过了,大家都很支持这个想法。我爸说了,一定要好好跟着你干,不能再走歪路了。”李强的声音很兴奋。

  “那就好,明天你到我们厂里来一趟,我带你看看台球桌的制作过程。”

  “好的,我一定到。”

  挂了电话,张建国心情很好。看来这个合作伙伴选对了。

  第二天上午,李强准时来到木器厂。张建国带着他参观了整个生产车间,详细介绍了台球桌的制作工艺。

  “这木工活看着简单,其实很有讲究。”张建国指着正在加工的台球桌框架,“每个接口都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