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离乡-《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之后大家举杯共庆了一阵,期间不断有村民前来敬酒。

  姜淮来者不拒,一一谦逊的回。

  渐渐,午后,宴席渐散。

  姜家正堂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体己话。

  “爷,奶,我马上就要去京城赴任了!”

  之后他又转头对姜玉山和姜阳道。

  “家里大哥二哥就多关照一下……”

  姜玉山听了道:“三弟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和你二哥呢。你出息了,咱全家都光荣!你放心上任!”

  “是啊!”姜阳也接口,“三弟,你就放心上任吧,村里人都说,咱们姜家出了文曲星,还出了个京官儿,连带咱整个村子都沾光。”

  “可不是!”

  姜淮之后看向他们,“不过,这些年还是多亏大哥二哥支撑家业,我才能专心读书。如今我虽有些俸禄,但家中田产还是需要两位兄长打理……”

  大嫂李芷兰听了连忙摆手:“三弟说的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倒是你,在京城开销大...……花销也不少……”

  “大嫂放心!”姜淮笑了笑,“我买了宅邸,也有俸禄,我想着,目前嘉宝也在读书,赶明儿等玉璋大了,也该进学念书了……”

  他话未说完,老姜头就拍案叫好:“正该如此!咱姜家要世代书香!”

  “就是!等玉璋大了,我也把他送去学堂。”姜玉山道。

  吃完了,家里人收拾残渣。

  姜淮回房休息。

  没一会儿,身后传来脚步声,姜淮转头一看,是老姜头。

  “爷!您不歇会儿?”

  姜老爷子站在孙子身旁,沉默良久才道:“孙儿,爷没什么学问,但知道一个道理,做官如做人,要清清白白。”

  姜淮郑重地点头:“爷的教诲,孙儿铭记在心。”

  “嗯,从你几年前回我们老姜家起,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爷不担心这个,只是……”姜老爷子拍了拍姜淮的肩,“只是京城繁华,诱惑也多...……爷担心……”

  “爷放心!”姜淮直视老姜头的眼睛,“孙子绝不会辜负姜家的门风,更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

  姜老爷子欣慰地笑了:“那就好,好。休息吧,明天还要祭祖呢。”

  “好,爷也休息一下!”

  之后姜淮回到自己的小屋,秦氏早已将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熏了艾草驱蚊。

  枕边放着一套崭新的中衣,是给他明日祭祖用的。

  姜淮收拾着东西,想起还有一件事情没做。

  他要去拜访一下李夫子。

  这会儿,天还没黑,还来得及。

  姜淮独自来到文翰学堂。

  看了看这学堂的鎏金牌匾。

  他走进学堂里面,来到一处斋舍。

  轻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咳嗽声:“谁啊?”

  “学生姜淮,特来拜谢恩师。”

  门“吱呀”一声开了,须发皆白的李老夫子举着油灯眯着眼看了半晌。

  突然手一抖,灯油差点洒出来:“景...景行?”

  “是!”姜淮撩袍,当即跪在门槛外:“若无先生当年教诲,学生断无今日。请受学生三拜。”

  李夫子急忙搀扶,上前感慨道,“使不得!使不得!景行,让您这六元及第状元公跪我这老朽,折寿啊!”

  说着拉着姜淮进了屋。

  “京城可还好?适不适应?”李夫子拉着姜淮各种询问。

  姜淮一一解答。

  “景行啊,你之前离乡后,我每日给你祈福...后面…后面我听说你考试被奸人所害……我担心的整晚没睡着,后来和你家里人打听,才知道你躲过一劫!”

  姜淮握住李夫子的臂膀,“学生不肖,让恩师担心了!”

  之后斋舍内,一灯如豆。

  师徒二人对坐长谈至深夜。

  临走时,姜淮将一包银子悄悄塞在炕席下:“恩师,学生想为您重修书院,来年开春,还望您继续教导家乡子弟。”

  ”景行……这……不可……不可啊……”李夫子连连摆手。

  “恩师,书院梁柱蠹蚀已久,这些...就当我的心意……”姜淮硬塞过去。

  李夫子握着银子,久久没有言语,最终还是接下了。

  .............

  次日,就该祭祖了。

  姜家祠堂是一座三开间的青砖建筑。

  姜淮推开祠堂沉重的黑漆大门,一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正中的神龛上,整齐排列着姜家历代祖先的牌位。

  姜淮深吸一口气,向祠堂走去。

  里面已摆好三牲:牛头、羊头、猪头。

  都盛在朱漆木盘,五谷也置于青瓷碗中。

  时令鲜果也在桌案上摆放得整整齐齐。

  姜家子弟分列两侧,皆着素服,神情肃穆。

  祠堂内,香烟袅袅。

  姜淮立于主祭位,姜老头与姜正河立于左侧,其余族人按辈分排列。

  随着一声“启户”,祠堂大门缓缓打开。

  “跪!”司仪拖长声调喊道。

  姜淮双手捧起一炷香。

  老姜头见状,当即上前,“淮哥儿,香要这样插。”

  老姜头示范着,将三炷线香插入青铜香炉,嘴里道,“淮哥儿,你等会儿插香的时候,天、地、人三才要端正,香灰落下时不能断。”

  之后他枯瘦的手又调整了一下姜淮手中的香束角度,“对,就是这样。祭祖如祖在,要诚要敬。”

  “好,我知道了,爷!”

  之后姜淮跪倒在蒲团上,脊背挺直如松,额头触地发出轻微声响。

  “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姜淮三跪九叩的大礼行得一丝不苟,非常庄重。

  之后,他清朗的声音在祠堂内回荡:“维大黔隆庆二十年,孝玄孙姜淮谨以清酌庶馐,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灵...姜淮承庭训,长读诗书。今侥幸登科,实乃祖宗荫庇...”

  他声音微颤。

  “...孙儿誓将洁己奉公,光大门楣。伏惟尚飨!”

  祭文诵毕,姜淮将祭文焚化,纸如黑蝶飞舞,盘旋至祠堂横梁。

  之后姜淮又拜了再拜,众人又诚敬了一番,姜淮就离开了祠堂。

  再过几日,他就要赴京上任了。

  同时还得去一趟州府府学,拜访一下崔知府和曹山长。

  几日后,姜淮告别了老姜家的人,姜淮带着姜家人的叮咛嘱咐,踏上了前往京城赴任的路。

  这日,村里人都来送姜淮赴任。

  “孙儿!京城不比家乡,遇事多思量,谨言慎行啊。”老姜头贴心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