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院试(二)-《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利,那么他难免会计功谋利,患得患失。

  与人相处,也难免“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当朝堂需要他,他会趋利避害,厚颜献媚,卖国求荣。

  同时,可以动态理解,“君子”是“立志成为”君子的好人,小人则是“无心或放弃成为”君子的人。

  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沦为小人;小人若上进,可改头换面成君子……

  君子行事因按“义以为质”,所以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姜淮洋洋洒洒写了一整面,阐述了自己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

  这题不算难,只是看你有没有其他见解,写的多不一定好,但满满当当整齐有序,给考官的印象也会好些。

  姜淮尽量誊写的标致工整。

  等答完这题,就已经快到午时,就这么些内容,就够他写一早上。

  除了在稿纸上作答,还得润色誊录到正式试卷上。

  答完这题,已经巳时。

  姜淮看了看天光,此时他已经浑身是汗。

  如今八月的天,暑热蒸腾。

  日头出来,明晃晃的照在试卷上,晃花人的眼。

  座位不好的考生,不仅要接受日头明晃晃的照耀,还有臭号的“熏陶。”

  想想考完出来,整个人都能腌入味了。

  能熬下去的考生都算善人了。

  还好姜淮的坐号离臭号还远,他也不敢多喝水,吃东西。

  怕要去厕所,不然被盖个“屎戳子印”一切白费。

  姜淮也没时间多想,直接从考篮里拿了点碎干粮嚼吧嚼吧继续写了。

  写着写着就感觉有蚊子在旁边嗡嗡嗡。

  姜淮抬手就是一拍,蚊子啪的被打在掌心,那里出现一抹红,姜淮抬手,快速擦掉。

  之后突听隔壁一考生大叫了一声,“啊!”

  随后一个衙役快步走过去,冷厉道,“叫什么叫?”

  “差爷,我这有蝎子。”姜淮听到一个考生微微颤抖的声音。

  “不就是蝎子吗?有什么怕的,再没事儿找事儿,把你拖出去!”

  之后姜淮就没听见动静了。

  估计那考生只能自己踩死蝎子,或者不敢踩死,忍着恐惧继续答题了。

  姜淮继续看下一题。

  下面一题,只有四个字“各得其所”。

  姜淮眨眨眼睛,思考了片刻,第一反应就是《周易·系辞下》中的“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日中为市指在中午时分形成集市,进行交易活动。

  中午的时候,天下的人民啊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形成集市,集市聚集各种各样的货物,交易完,各自离开,每个人都得到想要的。

  这是以物换物的交易,是古代商业的雏形。

  通过集市交易,可调剂余缺,促进商品流通和发展。

  “各得其所”体现事物结构和谐统一。在集市交易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进行交换,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综上所述,这句话不仅描述古代集市交易的场景和特点,还启示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需求和意愿,促进本朝公平、和谐繁荣。

  此次院试突然提到商业,姜淮猜想,可能是大黔要更加开放互市通商了。

  之后姜淮又从“国富民强,四海宾服”阐述开放通商互市之益。

  《史记》曾言,“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开放互市可使大黔的丝绸、茶叶、瓷器远销外域,同时可将西域玉石、南洋香料,引入本朝。

  互市可增加国库税收,增强国家财力,边境“互市”,可使边朝贪大黔之利,不敢轻犯边陲。

  《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商互市,实安邦之道,今若因势利导,严管开放,必能使国用足、四夷和、文明新……

  答完这题,已至下午,姜淮已经浑身是汗。

  他只能平心静气,心情自然凉。

  这会儿也没蒲扇,只能这么忍着。

  突然他就瞧着他面前有两个衙役架着一个人走过去。

  姜淮一看,就见那被架着的学子,散着发,衣衫几乎全湿,还口吐白沫,眼睛闭着,毫无精神。

  估计是中暑了吧。

  姜淮赶紧拿出秦氏准备的草药,放在一边,草药清冽如山涧的冷香瞬间窜入姜淮鼻腔,让姜淮精神为之一振。

  又等了会儿,见有考生交卷,姜淮也收拾好东西,喊来号军,交卷。

  交完后,他走出来,路过他右边考生的时候,那考生见他交了卷,顿时神情一片慌乱。

  随后提笔快速写着,姜淮瞧见他双颊两侧,汗水如注。

  姜淮摇了摇头,幸好他写完了,不然怕也是和这位仁兄一样,急的满头大汗。

  到了出口,号军发给他一个竹片,类似出入证,这是告诉他,可以出考场,但是出去后就不能再回来了。

  姜淮拿着竹片出去后没多久,就听到后面礼炮的“砰砰砰!”炸响。

  示意第一天考试结束了。

  之后姜淮赶紧出去找姜正河。

  “怎么样?淮儿考的还好吧?”姜正河心疼的给姜淮不停的用蒲扇扇着风。

  “还好,总算考完了。”

  “那好,快来好好凉快一下。”之后姜正河从一旁的食盒里拿出了一个竹筒。

  “这是我从小二那里买的,听说是附近的山泉水,可清冽可口嘞。”

  姜淮喝了一口,天然的山泉果然清澈甘冽,甜润可口,那种暑热的不适大大减少了。

  之后他又咕嘟咕嘟咕嘟,将整个竹筒里的水全部灌下了喉咙。

  姜正河在一旁,一边给他扇扇子,一边擦着汗,“考完了就好,考完了就好!走吧!我们赶紧回去歇一下。”

  姜淮说,“等等!”

  他想等一下程岩,看他出来没有。

  姜淮正等着,又看到不少的学子被他们家人或者书童抬出来,有的已经浑身汗湿。

  这天儿实在太热,那些容易出汗的学子坐这么一天,堪比酷刑。

  之后他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正是杭永望。

  只见他的书童正把他扶着,他捂着肚子,姿势歪斜,懒懒散散的朝前走,说是走,倒不如说是被拖着。

  然而杭永望看到姜淮也只淡淡的瞥了他一眼,随后继续神色痛苦的朝前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