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预言,狠狠击打在守藏先生的心头。老人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至于您说的赌不起……”
陈九嘴角勾起一丝近乎残酷的弧度,
“先生,您以为我现在来求文墟相助,是让文墟去赌吗?不!是我陈九,是姑苏,在为您,为文墟,去赌一个未来!”
他猛地抬手,指向姑苏的方向,尽管那里远隔千山万水:“姑苏现在是什么?是钉在江南的钉子!是吸引大周、洛京、仙门所有火力的靶子!我陈九,就是那个举着火炬,站在风暴眼里,对所有人喊来战的疯子!”
“我的存在,我姑苏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文墟最好的保护!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谁会注意到这片被迷雾笼罩的遗落之地?只要姑苏不倒,只要我陈九还举着凡俗非草芥的旗,文墟就是安全的!”
“但姑苏不能倒!”陈九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姑苏若倒,下一个,就是文墟!所以,我不是来求文墟下场搏杀,我是来……请求文墟,为了你们自身的存续,助我稳住姑苏,迟缓那最终可能毁灭你们自己的巨浪!”
逻辑被彻底颠覆!不再是陈九求文墟冒险,而是文墟必须投资陈九这个“盾牌”!
守藏先生彻底动容了。他睿智的眼中第一次出现了剧烈的波动,陈九的推论冰冷而准确,将他最深的担忧赤裸裸地剖开。文墟,早已无法独善其身。
陈九趁热打铁,语气放缓,却更加致命:“先生,我不需要文墟的学子拿起刀枪,不需要你们的匠人奔赴战场,我只需要……一条路,一个联系。”
他的目光变得幽深:“既然您推断有永兴旧臣辅佐大周女帝,那么,在西北,在长城沿线,必然还存在着一股力量,他们或许依旧怀念公主殿下,或许对当前道路心存疑虑,或许……只是被迫依附。他们,是可能被影响、被争取、至少……可以被迟缓的力量。”
“文墟在此地盘桓百年,与外界虽隔绝,但真的就……一点联系都没有吗?对那些失散的同胞,就真的……完全失去了音讯吗?那些偶尔流入泽中的商旅、避难的修士、甚至被驱逐的罪囚……就真的没有带来过只言片语吗?”
陈九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魔力:“先生,我只需要一个名字,一个地点,一个……或许早已被你们废弃的、通往旧日同胞处的隐秘联系方式。
剩下的事情,我来做。
我姑苏靖难司的人,去接触,去试探,去散播疑虑,去延缓大周东进的脚步。”
“此举,并非背叛公主殿下的理想,恰恰相反!”
陈九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是在拯救它!防止她的智慧结晶,彻底沦为单一霸权纯粹征伐的工具!是在为她的道,保留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是在告诉那些可能迷失的旧臣——公主殿下的道,不止大周女帝那一条实现方式!在江南,在姑苏,还有另一条路,一条或许更接近她守护与生民本意的路,正在血火中开辟!”
“而这,难道不正是文墟守护火种的最终意义吗?难道要让公主殿下留下的所有遗产,都变成大周战车上冰冷的零件吗?”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守藏先生佝偻的身躯微微颤抖起来。
陈九的话,像一把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他内心一层层紧锁的顾虑和枷锁。安全、存续、道义、对公主理想的忠诚……所有这些因素被陈九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清晰逻辑重新排列组合,指向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方向。
帮助陈九,不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基于文墟自身存续的必然选择,更是对永兴公主遗产的一种更高级别的守护和挽救。
屋外的读书声不知何时停了下来,仿佛连这片天地都在等待着守藏先生的决断。
时间一点点流逝,油灯的光芒将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布满古籍的墙壁上,显得无比沉重。
终于,守藏先生缓缓地、极其艰难地抬起头。
他的脸上似乎瞬间又多了几道皱纹,但那双眼睛,却重新焕发出一种决断的光芒。
他走到那张堆满典籍的木案前,颤抖着枯瘦的手,在几卷兽皮地图下,摸索了许久,最终,取出了一枚不过巴掌大小、色泽沉暗、仿佛只是普通顽石的令牌。
令牌入手冰凉,上面没有任何纹饰,只有一角刻着一个几乎被磨平的、古老的“兴”字篆文。
“此物……并非信物,也非兵符。”
守藏先生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他将令牌递给陈九,动作缓慢而郑重,
“它……什么也代表不了,只是很多年前,一位负气离开文墟的故人……留下的纪念。他说……若遇真正不忘兴之本意、而非徒具其形者,或许……可持此物,去长城西风镇,残碑涧下,寻一个……酿忘忧酒的跛脚老头,或许……他会知道些……旧人的消息。”
守藏先生的话语断续而模糊,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几乎是一条渺茫到极致的线,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联系人,一个近乎于传说的地方和人名。
但这,已经是他所能给出的极限。
这枚令牌,代表的不是力量,不是一个承诺,仅仅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一个文墟与过去、与外部世界残存的、几乎断裂的联系。
陈九没有丝毫犹豫,伸手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冰凉的石牌。他知道,这已是守藏老人,乃至整个文墟,在历经浩劫、坚守百年后,所能挤出的最后一点勇气和信任。
这枚石牌,比千军万马更重。
“多谢先生。”陈九将石牌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触感让他肩头的伤痛和疲惫都清醒了几分,
“陈九……定不负所托,文墟之火,绝不会熄灭于姑苏之前,更不会……湮灭于大周铁蹄之下。”
他没有再多的承诺,转身,大步走出木屋。
门外,老乞丐倚在门边,看着他手中的石牌,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最终只是拍了拍陈九另一侧未受伤的肩膀,塞给他一个油腻的葫芦。
“省着点喝,娃娃,路还长着呢……别死外头了。”
陈九点了点头,将葫芦挂好,对着老乞丐和默默走出木屋、站在雾气中的守藏先生深深一揖。
然后,他毅然转身,沿着来路,向着云梦泽之外,向着那更加波诡云谲、杀机四伏的西北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浓雾之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
守藏先生久久伫立,望着陈九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被雾气吞噬:
“公主殿下……您当年所预见的风暴……终于……又来了吗?这一次……这个年轻人……他能……走出不同的路吗?”
无人回答,只有云梦泽亘古的雾气翻涌,吞噬了一切声响。
“至于您说的赌不起……”
陈九嘴角勾起一丝近乎残酷的弧度,
“先生,您以为我现在来求文墟相助,是让文墟去赌吗?不!是我陈九,是姑苏,在为您,为文墟,去赌一个未来!”
他猛地抬手,指向姑苏的方向,尽管那里远隔千山万水:“姑苏现在是什么?是钉在江南的钉子!是吸引大周、洛京、仙门所有火力的靶子!我陈九,就是那个举着火炬,站在风暴眼里,对所有人喊来战的疯子!”
“我的存在,我姑苏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文墟最好的保护!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谁会注意到这片被迷雾笼罩的遗落之地?只要姑苏不倒,只要我陈九还举着凡俗非草芥的旗,文墟就是安全的!”
“但姑苏不能倒!”陈九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姑苏若倒,下一个,就是文墟!所以,我不是来求文墟下场搏杀,我是来……请求文墟,为了你们自身的存续,助我稳住姑苏,迟缓那最终可能毁灭你们自己的巨浪!”
逻辑被彻底颠覆!不再是陈九求文墟冒险,而是文墟必须投资陈九这个“盾牌”!
守藏先生彻底动容了。他睿智的眼中第一次出现了剧烈的波动,陈九的推论冰冷而准确,将他最深的担忧赤裸裸地剖开。文墟,早已无法独善其身。
陈九趁热打铁,语气放缓,却更加致命:“先生,我不需要文墟的学子拿起刀枪,不需要你们的匠人奔赴战场,我只需要……一条路,一个联系。”
他的目光变得幽深:“既然您推断有永兴旧臣辅佐大周女帝,那么,在西北,在长城沿线,必然还存在着一股力量,他们或许依旧怀念公主殿下,或许对当前道路心存疑虑,或许……只是被迫依附。他们,是可能被影响、被争取、至少……可以被迟缓的力量。”
“文墟在此地盘桓百年,与外界虽隔绝,但真的就……一点联系都没有吗?对那些失散的同胞,就真的……完全失去了音讯吗?那些偶尔流入泽中的商旅、避难的修士、甚至被驱逐的罪囚……就真的没有带来过只言片语吗?”
陈九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魔力:“先生,我只需要一个名字,一个地点,一个……或许早已被你们废弃的、通往旧日同胞处的隐秘联系方式。
剩下的事情,我来做。
我姑苏靖难司的人,去接触,去试探,去散播疑虑,去延缓大周东进的脚步。”
“此举,并非背叛公主殿下的理想,恰恰相反!”
陈九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是在拯救它!防止她的智慧结晶,彻底沦为单一霸权纯粹征伐的工具!是在为她的道,保留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是在告诉那些可能迷失的旧臣——公主殿下的道,不止大周女帝那一条实现方式!在江南,在姑苏,还有另一条路,一条或许更接近她守护与生民本意的路,正在血火中开辟!”
“而这,难道不正是文墟守护火种的最终意义吗?难道要让公主殿下留下的所有遗产,都变成大周战车上冰冷的零件吗?”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守藏先生佝偻的身躯微微颤抖起来。
陈九的话,像一把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他内心一层层紧锁的顾虑和枷锁。安全、存续、道义、对公主理想的忠诚……所有这些因素被陈九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清晰逻辑重新排列组合,指向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方向。
帮助陈九,不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基于文墟自身存续的必然选择,更是对永兴公主遗产的一种更高级别的守护和挽救。
屋外的读书声不知何时停了下来,仿佛连这片天地都在等待着守藏先生的决断。
时间一点点流逝,油灯的光芒将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布满古籍的墙壁上,显得无比沉重。
终于,守藏先生缓缓地、极其艰难地抬起头。
他的脸上似乎瞬间又多了几道皱纹,但那双眼睛,却重新焕发出一种决断的光芒。
他走到那张堆满典籍的木案前,颤抖着枯瘦的手,在几卷兽皮地图下,摸索了许久,最终,取出了一枚不过巴掌大小、色泽沉暗、仿佛只是普通顽石的令牌。
令牌入手冰凉,上面没有任何纹饰,只有一角刻着一个几乎被磨平的、古老的“兴”字篆文。
“此物……并非信物,也非兵符。”
守藏先生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他将令牌递给陈九,动作缓慢而郑重,
“它……什么也代表不了,只是很多年前,一位负气离开文墟的故人……留下的纪念。他说……若遇真正不忘兴之本意、而非徒具其形者,或许……可持此物,去长城西风镇,残碑涧下,寻一个……酿忘忧酒的跛脚老头,或许……他会知道些……旧人的消息。”
守藏先生的话语断续而模糊,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几乎是一条渺茫到极致的线,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联系人,一个近乎于传说的地方和人名。
但这,已经是他所能给出的极限。
这枚令牌,代表的不是力量,不是一个承诺,仅仅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一个文墟与过去、与外部世界残存的、几乎断裂的联系。
陈九没有丝毫犹豫,伸手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冰凉的石牌。他知道,这已是守藏老人,乃至整个文墟,在历经浩劫、坚守百年后,所能挤出的最后一点勇气和信任。
这枚石牌,比千军万马更重。
“多谢先生。”陈九将石牌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触感让他肩头的伤痛和疲惫都清醒了几分,
“陈九……定不负所托,文墟之火,绝不会熄灭于姑苏之前,更不会……湮灭于大周铁蹄之下。”
他没有再多的承诺,转身,大步走出木屋。
门外,老乞丐倚在门边,看着他手中的石牌,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最终只是拍了拍陈九另一侧未受伤的肩膀,塞给他一个油腻的葫芦。
“省着点喝,娃娃,路还长着呢……别死外头了。”
陈九点了点头,将葫芦挂好,对着老乞丐和默默走出木屋、站在雾气中的守藏先生深深一揖。
然后,他毅然转身,沿着来路,向着云梦泽之外,向着那更加波诡云谲、杀机四伏的西北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浓雾之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
守藏先生久久伫立,望着陈九消失的方向,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被雾气吞噬:
“公主殿下……您当年所预见的风暴……终于……又来了吗?这一次……这个年轻人……他能……走出不同的路吗?”
无人回答,只有云梦泽亘古的雾气翻涌,吞噬了一切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