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来了一群特殊的人,第一批生丝-《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哥,我们的马为什么这么少啊?”

  “在台岛时,我们家那么多马的。”

  郑敏骑着马,跟旁边同样骑着马的郑明说着话。

  兄妹俩今天来马场瞧瞧,顺便骑骑马。

  虽然说是马场,但这里只有二十多匹马,都是跟随郑明他们从台岛过来这里的。

  婆罗洲这个热带雨林气候,不太合适马匹生存,一开始有更多马匹的,来到这里后,水土不服,得病等死了许多。

  最后这二十多匹,要不是郑明穿越过来了,并且有了空间泉水来给它们喂,它们多半已经全没了。

  喂过几次稀释后的空间泉水汤药,这些马匹现在已经适应这里的气候,在空间泉水的作用下,它们应该是有了新的抗体,能抵抗这里的各种病。

  在婆罗洲,在南洋,马匹用来作战的机会不多,多是海战。

  但对于郑家来说,马匹,耕牛,是很重要的运输能力。

  轨道车建造需要时间,而且地势不平坦的地方不好用,这就需要马匹和耕牛来运输了。

  耕牛现在有近三百头,但多是用来耕地,闲时就帮着运输水稻,没空闲做其他的,数量还不够的。

  马匹比耕牛更好用来运输东西,尤其是上山下山的。

  只是现在数量太少。

  “我和你嫆姐姐说了,他们家会给我们弄一些马匹来,以后会多起来的。”郑明给李幼嫆说了马匹的事情,她答应了。

  “嫂子真好!”郑敏问道:“嫂子一次要来吗?”

  郑明摇头:“不会,要等明年十月了。”

  “啊,这么久。我会想她的。”郑敏失落道。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1685年1月初。

  “郑明,恭喜你和幼嫆订婚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不必太客气。”

  李家的船队来了,这次是李彦盛,他是李彦昌的堂弟,辈分上,现在算是郑明的叔。

  刚见面,免不了相互间寒暄一阵。

  之后,李彦盛给郑宽,郑明他们说这次带来了哪些货物。

  “这次带来了一千二百多人,其中九百多是买船票来的,剩下三百多人都是倭国女人,我们也是碰到机会才弄来的,正好你们现在女人太少,补充补充。

  这些倭国女人中有几个会些汉话的,你们之后可以与她们几个沟通。”

  还真是没想到,带来了三百多倭国女人。

  有几个会汉话的!郑明已经在考虑如何安置这三百多倭国女人。

  先把她们单独安置在一起,然后教会她们基本的汉话,然后许配给没老婆的男人。

  这样能让她们以后更好的融入这里,同时郑明还有目的,就是先培养好这些倭国女人,以后以她们为桥梁,才好与后来的倭国人沟通,能省许多麻烦。

  倭国男人郑家也是要的,是很好的炮灰和劳动力,当然,对于愿意真心归顺的,可以给他们郑家子民的待遇。

  那九百多买船票来的,好安排,也不需要付钱,这三百多倭国女人,郑家要给钱,六千多两白银。

  虽然现在郑家和李家联姻了,双方做生意都会相遇优惠,优先,但还是要给钱的。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钱的上面不能糊弄,不然以后就是天大的祸患。

  除了人,李彦盛带来的货还有两千吨铁矿石,五十吨硝石,二十吨硫磺,三万匹麻布,一万匹棉布,一千吨小麦,马匹八十五匹,二十吨食盐,十吨菜油等等。

  价值大概是近四万两白银。

  有八十多匹马,这倒是让郑明惊喜。

  郑明先安排那三百多倭国女人,让她们先服用空间泉水稀释后的汤药,然后去清洗,换上干净衣服,吃东西,然后单独安排在一起。

  八十五匹马,也要特殊照顾,给它们喂汤药,免得嘎了。

  之后是劝,不,是忽悠那买船票来的九百多人,这个业务郑明已经十分熟练。

  最终,这些人为了这里的待遇,为了不热带病死去,几乎都会留下来。

  李彦盛在郑府休息了两天,然后去爪哇岛跟荷兰人交易,顺便给郑家带货物回来。

  “你们接下来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是学会用汉话交流,等你们学会了,我会安排你们在这里成家,以后就安心在这里生活,跟其他人一样,受到郑家的保护……”

  “你汉话说的最好,叫什么名字?”

  郑明在跟三百多倭国女人讲话。

  被问到的这个倭国女人二十岁左右,比较漂亮,就是身高矮了一些,但眼神清亮,显然是个心思活络的女子。

  她开口道:“公子,我叫千叶晴子,你要是不介意,可以叫我晴子。晴子,一切听公子的。”

  声音也不错,就是气质有点媚。

  “晴子,好。以后就你负责她们,带着会汉话的人,教会其他人说汉话。我也会安排人来教你们说汉话……”

  郑明对千叶晴子没什么意思,让她负责,是她汉话说的最好,看起来也很听话。

  半个多月后。

  李彦盛回来了,带回了两千吨石灰石,二十吨硫磺,三百吨高岭土,五十吨食盐,价值大概有一万两白银左右。

  在李彦盛离开时,郑家让他带走了两千吨水稻,两百吨胡椒,一千件次等的玻璃品,合计价值大概有三万五千两白银。

  以后郑家的玻璃品会专门给李家去卖,这也是李家与郑家联姻获得的好处之一。

  又过去数日。

  今天郑明特意来到了松柏港这边的一个桑蚕养殖园,因为这里开始出生丝了。

  这是郑明桑蚕养殖园里的第一批生丝。

  桑蚕养殖园里的桑树苗,桑蚕都是郑明从空间中培育出来的。

  “何叔,一亩桑树能出多少生丝?”

  郑明看到负责桑蚕养殖园的何勇拿着一些生丝,满面笑容的走过来。

  “公子,恭喜恭喜啊,这批生丝十分好,产量很高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亩桑树叶能产如此多生丝的,不可思议……”何勇很激动。

  听他说完,郑明知道了,这第一批生丝,亩产达到了三十斤左右。

  根据何勇所说,一般情况下,生丝亩产只有十五斤左右,现在直接翻倍。

  “公子,我们的桑树长得一直都很好,很少出现虫病,桑蚕一直很健壮,所以才有这么高的生丝产量啊!”这是何勇努力寻找,思考后得到的答案。

  也没有错。

  经过郑明随身空间育种的桑树苗和桑蚕,生丝产量高才正常。

  这一批生丝是四百多亩桑树喂出来的,大概能得到一千两百多斤的生丝。

  在大陆,生丝差不多一两白银一斤,若是卖到倭国,能卖五两白银一斤。

  织成丝绸的话,更值钱。

  利润很大,郑明才打算大规模种桑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