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辰苏丹国位于婆罗洲的最南端,人口大约有六千多人。
王都是马辰城。
但现在早已经被荷兰人占据。
马辰有一个大的港口,荷兰人占据这里后,对港口进行了修建,布置了岸防炮,堡垒。
属于荷兰人在婆罗洲最重要的据点。
一般人想要攻破马辰港,十分困难。
然而,在今天,就有人来攻打马辰港了。
“不好了,是那些人来了!”
“敌人出现了,所有人戒备!”
“很可能就是华夏的那个郑家的舰队,该死的清人,为什么没有把郑家全部消灭!”
留守马辰的荷兰人军官现在比较害怕,因为上次与郑家的海战,他参与了,留下了阴影。
“都别慌!我们的港口,堡垒坚固,郑家的船再多也攻不破这里!”
虽然以前荷兰人被郑家打败过,留下了阴影,但荷兰人不服输的。
因为他们的战船速度比郑家战船快,火炮比郑家的威力大,射程更远。
郑家是用群狼战术和大量火攻船将他们荷兰人舰队打败的,荷兰人认为郑家是耍诈,胜之不武。
现在荷兰人控制坚固的马辰港,严阵以待,并不是在海上,就不信郑家舰队能攻破这里。
在前天,就有逃出来的荷兰人小船来到马辰禀报了被偷袭的事情。
荷兰人军官根据情况猜测可能是郑家的舰队,虽然很不可思议,但概率很大。
他一方面派人去爪哇岛求援,一方面在马辰港严阵以待,笃定郑家舰队无法攻破这里。
等支援来了,再痛击郑家舰队。
荷兰人军官虽然对郑家舰队有阴影,他理性分析,猜测这支郑家舰队只是从清人手中逃出来的一部分郑家的舰队。
实力远不如以前的郑家舰队。
要知道,以前的郑家舰队出动时,少则有一百多艘,多则有数百艘。
现在郑家舰队出动只有五十多艘规模,所以荷兰人舰队分析现在的郑家舰队远不如以前。
等他们的支援来了,就可以报仇。
现在马辰港的荷兰人舰队数量不多,三艘中型战船,七艘小船,以及两艘武装商船。
这样的实力,肯定无法与郑家舰队对抗,于是选择坚守马辰港等待支援。
“瞄准了,让我们给荷兰人一点震撼!”
郑家舰队这边,总兵郑亮意气风发。
他知道马辰港坚固,很难攻破。换作以前,他是不敢来硬碰硬的,最多在外面等着埋伏荷兰人的支援舰队。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一方面有了史密斯给郑家找来的三个铸炮师和助手们的帮助,郑家如今的冶炼,铸造,锻造等技术提高了一个层次。
铸造的火炮,燧发枪,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很小了,就算与荷兰人的比,差距也不大,可以忽略。
另一方面,郑明弄出了一些加了白糖的新火药,让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增加许多。
现在来强攻坚固的马辰港,就是有信心将它攻破了。
轰隆!
郑家舰队这边还在马辰港的岸防炮射程外就开炮了。
“郑家舰队不自量力,这个距离,还想摧毁我们的岸防炮,可笑!”
荷兰人军官还没有笑完,下一刻就懵逼了。
“这……怎么可能!”
他看到,郑家一阵火炮后,居然打到了一些岸防炮,而且还摧毁了一下。
“不可能!”
荷兰人军官不敢置信,以他对郑家火炮的了解,这个距离根本无法打到岸防炮,更别说还有能摧毁岸防炮的威力。
在他震惊时,郑家舰队继续攻击其他的岸防炮,逐渐往港口内前进。
无论是岸防炮,还是堡垒,都经不起郑家火炮的不断攻击而被摧毁。
“不好了,我们的岸防炮和堡垒挡不住郑家舰队的火炮!”
“怎么办,我们现在的战舰根本打不过他们的。”
“要不,投降吧?然后跟郑家好好谈谈,没必要你死我亡。”
“这……”
面对众多投降的声音,荷兰人军官还在犹豫。
投降,大家多半能保命,这是以前跟郑家打出来的经验。
但这位荷兰人军官就完了,滚回欧洲去都是轻的,毕竟这次荷兰人损失不小,他要负不小责任。
就在荷兰人军官犹豫时,郑家舰队已经不断靠近,并尝试攻击港口内的荷兰人战舰和武装商船。
那些战舰和武装商船,退的退,投降的投降。
大势如此,荷兰人军官感到悲哀,只能投降,保住小命要紧。
“哈哈,他娘的,终于投降了,不然我们新火药都快用完了。”
见荷兰人全投降了,郑亮哈哈大笑。
“恭喜啊,再下一城。”旁边的朱文超都有些羡慕了,这次的功劳,肯定是郑亮和水师最大。
就在郑亮和朱文超拿下马辰港的当天,李家的船队到了坤甸港。
“你们一起来的。”
郑宽带人到码头迎接。
见到了很多的李家商船,还有李彦昌和李彦盛,他们这次一起来的。
“凑巧,就一起来了。”
李彦昌笑着说:“郑兄,这次运气好,倭国那边闹灾,我们弄到了不少人,这次都一起送了火来。”
这次李彦昌和李彦盛一起带着四十多艘大大小小的商船过来,为郑家带来了五千六百多人。
其中汉人一千二百多人,包含四百多人买船票下南洋的。
剩余的大概四千四百人,都是倭国人。
这次如此多的倭国人,是因为倭国出现了比较大的天灾。倭国的牙子势力抓住机会,弄了许多人,所以李家这次才能带这么多倭国人来。
还有就是这次四千四百的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拖家带口的,有一些老人,以前都没有老人。
具体来说,就是有倭国的青壮男子一千七百多人,有青壮女子一千三百多人,有孩子九百多人,有老人三百多人。
对于这些倭国人,郑宽考虑后,决定把其中单身的青壮女子和单着的孩子留在坤甸这边,让他们学习汉语,念书。
这部分人,大概有一千两百多人。
剩下的三千一百多人,包括单着的青壮男子以及拖家带口的人,有女子,有孩子,有老人。
这些人,与那一千两百多汉人,共四千五百多人,一起送到苏卡达纳去。
正好苏卡达纳那边要将最少一半的苏丹人和熟的土著人转移出来,这些人过去填补。
当然,那些过去倭国人也会分散安排,单着的青壮男子就去做苦力,拖家带口的每个地方分散一些,还要让他们尽快学会汉语。,孩子必须到学塾念书。
要让他们快速融入进来,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至于不听话的,依然会严格处理。
除了四百多买船票下南洋的人,其他五千一百多人,郑家都需要付钱,大约需要九万七千多两白银。
王都是马辰城。
但现在早已经被荷兰人占据。
马辰有一个大的港口,荷兰人占据这里后,对港口进行了修建,布置了岸防炮,堡垒。
属于荷兰人在婆罗洲最重要的据点。
一般人想要攻破马辰港,十分困难。
然而,在今天,就有人来攻打马辰港了。
“不好了,是那些人来了!”
“敌人出现了,所有人戒备!”
“很可能就是华夏的那个郑家的舰队,该死的清人,为什么没有把郑家全部消灭!”
留守马辰的荷兰人军官现在比较害怕,因为上次与郑家的海战,他参与了,留下了阴影。
“都别慌!我们的港口,堡垒坚固,郑家的船再多也攻不破这里!”
虽然以前荷兰人被郑家打败过,留下了阴影,但荷兰人不服输的。
因为他们的战船速度比郑家战船快,火炮比郑家的威力大,射程更远。
郑家是用群狼战术和大量火攻船将他们荷兰人舰队打败的,荷兰人认为郑家是耍诈,胜之不武。
现在荷兰人控制坚固的马辰港,严阵以待,并不是在海上,就不信郑家舰队能攻破这里。
在前天,就有逃出来的荷兰人小船来到马辰禀报了被偷袭的事情。
荷兰人军官根据情况猜测可能是郑家的舰队,虽然很不可思议,但概率很大。
他一方面派人去爪哇岛求援,一方面在马辰港严阵以待,笃定郑家舰队无法攻破这里。
等支援来了,再痛击郑家舰队。
荷兰人军官虽然对郑家舰队有阴影,他理性分析,猜测这支郑家舰队只是从清人手中逃出来的一部分郑家的舰队。
实力远不如以前的郑家舰队。
要知道,以前的郑家舰队出动时,少则有一百多艘,多则有数百艘。
现在郑家舰队出动只有五十多艘规模,所以荷兰人舰队分析现在的郑家舰队远不如以前。
等他们的支援来了,就可以报仇。
现在马辰港的荷兰人舰队数量不多,三艘中型战船,七艘小船,以及两艘武装商船。
这样的实力,肯定无法与郑家舰队对抗,于是选择坚守马辰港等待支援。
“瞄准了,让我们给荷兰人一点震撼!”
郑家舰队这边,总兵郑亮意气风发。
他知道马辰港坚固,很难攻破。换作以前,他是不敢来硬碰硬的,最多在外面等着埋伏荷兰人的支援舰队。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一方面有了史密斯给郑家找来的三个铸炮师和助手们的帮助,郑家如今的冶炼,铸造,锻造等技术提高了一个层次。
铸造的火炮,燧发枪,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很小了,就算与荷兰人的比,差距也不大,可以忽略。
另一方面,郑明弄出了一些加了白糖的新火药,让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增加许多。
现在来强攻坚固的马辰港,就是有信心将它攻破了。
轰隆!
郑家舰队这边还在马辰港的岸防炮射程外就开炮了。
“郑家舰队不自量力,这个距离,还想摧毁我们的岸防炮,可笑!”
荷兰人军官还没有笑完,下一刻就懵逼了。
“这……怎么可能!”
他看到,郑家一阵火炮后,居然打到了一些岸防炮,而且还摧毁了一下。
“不可能!”
荷兰人军官不敢置信,以他对郑家火炮的了解,这个距离根本无法打到岸防炮,更别说还有能摧毁岸防炮的威力。
在他震惊时,郑家舰队继续攻击其他的岸防炮,逐渐往港口内前进。
无论是岸防炮,还是堡垒,都经不起郑家火炮的不断攻击而被摧毁。
“不好了,我们的岸防炮和堡垒挡不住郑家舰队的火炮!”
“怎么办,我们现在的战舰根本打不过他们的。”
“要不,投降吧?然后跟郑家好好谈谈,没必要你死我亡。”
“这……”
面对众多投降的声音,荷兰人军官还在犹豫。
投降,大家多半能保命,这是以前跟郑家打出来的经验。
但这位荷兰人军官就完了,滚回欧洲去都是轻的,毕竟这次荷兰人损失不小,他要负不小责任。
就在荷兰人军官犹豫时,郑家舰队已经不断靠近,并尝试攻击港口内的荷兰人战舰和武装商船。
那些战舰和武装商船,退的退,投降的投降。
大势如此,荷兰人军官感到悲哀,只能投降,保住小命要紧。
“哈哈,他娘的,终于投降了,不然我们新火药都快用完了。”
见荷兰人全投降了,郑亮哈哈大笑。
“恭喜啊,再下一城。”旁边的朱文超都有些羡慕了,这次的功劳,肯定是郑亮和水师最大。
就在郑亮和朱文超拿下马辰港的当天,李家的船队到了坤甸港。
“你们一起来的。”
郑宽带人到码头迎接。
见到了很多的李家商船,还有李彦昌和李彦盛,他们这次一起来的。
“凑巧,就一起来了。”
李彦昌笑着说:“郑兄,这次运气好,倭国那边闹灾,我们弄到了不少人,这次都一起送了火来。”
这次李彦昌和李彦盛一起带着四十多艘大大小小的商船过来,为郑家带来了五千六百多人。
其中汉人一千二百多人,包含四百多人买船票下南洋的。
剩余的大概四千四百人,都是倭国人。
这次如此多的倭国人,是因为倭国出现了比较大的天灾。倭国的牙子势力抓住机会,弄了许多人,所以李家这次才能带这么多倭国人来。
还有就是这次四千四百的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拖家带口的,有一些老人,以前都没有老人。
具体来说,就是有倭国的青壮男子一千七百多人,有青壮女子一千三百多人,有孩子九百多人,有老人三百多人。
对于这些倭国人,郑宽考虑后,决定把其中单身的青壮女子和单着的孩子留在坤甸这边,让他们学习汉语,念书。
这部分人,大概有一千两百多人。
剩下的三千一百多人,包括单着的青壮男子以及拖家带口的人,有女子,有孩子,有老人。
这些人,与那一千两百多汉人,共四千五百多人,一起送到苏卡达纳去。
正好苏卡达纳那边要将最少一半的苏丹人和熟的土著人转移出来,这些人过去填补。
当然,那些过去倭国人也会分散安排,单着的青壮男子就去做苦力,拖家带口的每个地方分散一些,还要让他们尽快学会汉语。,孩子必须到学塾念书。
要让他们快速融入进来,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至于不听话的,依然会严格处理。
除了四百多买船票下南洋的人,其他五千一百多人,郑家都需要付钱,大约需要九万七千多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