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
大殿内,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斯更为震惊。
瞳孔放大,对于天幕上的言论,下意识的陷入了思考。
“公私……分明?法……竟可分作『国法』与『民法』?!这……这究竟是何道理?”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他学自荀子,但却是法家门徒。
对于法家,他奉《商君书》为圭臬,讲的可是求法令滋彰,一体而治。
又怎么听闻,如此石破天惊的言论呢。
尤其是这个国法和民法的概念,让他觉得没有必要。
一时间,大秦这位曾经的廷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和困惑。
而天幕好像知道了他的迷惘,在画面中给出了答案。
天幕画面流转,来到了重新一统后,昭武帝听证的庄严景象。
章台殿内。
虽然和现在的章台殿别无二致,但是御座上的主人,换成了年轻的帝王。
帝王气度沉凝如渊,眼神洞若观火,好似能够看清万物人心。
殿内群臣肃立,气氛虽然肃穆,却没有始皇帝时期那样让人感觉到窒息的压抑。
这,正是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朝廷。
“诸位爱卿,《大秦律》虽为强国之基,然其条文繁苛,亦多有不便之处。”
“尤其是『连坐』一法,使父子相疑,夫妻相怨,邻里相忌,人伦之信荡然无存。”
年轻的帝王,温润有力的声音响起,直指帝国痛点。
“然,商君旧制,历经百年,已如老树盘根,深植于帝国肌理。”
“朕今日问于诸卿,当如何修其枝叶,而不伤其主干?”
帝王之问,重若千钧!
此问,不仅关乎律法条文的增删,更触及了大秦帝国的立国之本!
殿内,群臣陷入了一场大讨论当中。
不久,身着廷尉服的官吏出列,气宇轩昂的模样,正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他躬身奏道:
“陛下,臣以为,连坐之法,其本意在于使民互监,以绝奸邪。”
“若骤然废之,恐致天下懈怠,可将『知情不报,罪加一等』,改为『首告奸非者,免其本罪,并有赏』。”
“如此,既可存举奸之实效,又可免无辜者互相倾轧之苦。”
蒙毅话音刚落,另一侧的一位老者,就神色激动的出言打断了他。
此人,则是昭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表叔孙通。
“陛下!”叔孙通高声奏道,“《尚书·大禹谟》有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乃上古圣王之治道!”
“连坐之法,有违天和,乃暴政之源!”
“何不趁此新政伊始,尽废此法,以彰陛下仁德,使天下归心?”
儒法之争,再次于殿上重演。
天下安定,儒和法都想重新在帝国的朝堂上,获得皇帝的青睐,主导帝国的意识形态。
“好了。”
就在叔孙通还想在说什么的时候,昭武帝却轻轻抬起手,一股无形的威严,让殿内恢复了平静。
“博士且安。”
他的声音温和,没有急着否定叔孙通,而是给他说明了大秦如今的状况。
“正如良医疗疾,猛药虽可去沉疴,却也易伤及元气。”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变法不可操之过急。”
昭武帝安抚了叔孙通,随即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新政之下,律法确然当变!”
“朕以为,新法之立,必先确立其根本原则。”
“如今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国策当以休养生息为重。”
“是故,法之功用,在于禁暴,而非禁言!”
“法之目的,在于保民,而非役民!”
他从御座上缓缓站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自其体内沛然而出。
“自今日起,我大秦之法,当分公私,明权责!”
“国法与民法,必当彻底分离!”
“法,不是酷吏的鞭子,还可以是商家的算筹,大秦和万民的‘契约’!”
天幕的话语,如同石破天惊一般,粉碎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而女主播的言论,也在此时恰逢其会的响起。
“自此,大秦的律法开始前进,在昭武帝的命令下,原有秦律设计到国家安全、军事、行政及重大犯罪的部分,加以提炼,简化为一部新的法典——《秦典》。”
“《秦典》是刑法的核心,简明扼要的明确了哪些是设计到谋反、或者威胁到大秦的罪是犯罪。”
“其特点,做到了那个时代下的基本公正、严明,《秦典》的连坐保留,而《民法》中彻底废除——”
除却诛九族的大罪,或者‘十恶’之罪,其余罪在《秦典》中减少了连坐的几率。
而民法的概念,则是把民间契约、婚姻、债务、田产买卖等纠纷的条例独立出来。
编纂为另一部法典——《民法》。
天幕的主播,言语颇为激动的解说着。
“民法确保了官吏行事的基本公正,这是华夏历史上的里程碑一幕。”
“意味着帝国首次承认,并且保护平等的私有财产和契约自由,这为了未来的商业繁荣,带来了最为重要的基石。”
紧接着,一幕幕画面飞速闪过。
农夫凭藉田契,从官府手中获得了耕地损毁的补偿。
工匠拿着雇佣契约,讨回了被东家克扣的工钱。
商队的货物在官道上受损,依旧是凭借《民法》,得到了合理的赔偿。
《民法》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它不束缚人的手脚,反而为每一个守信的秦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轰!
李斯只觉得一道天雷在脑中炸开,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那部脱胎于《大秦律》的《秦典》,他能看懂!
那里面有着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影子。
可那部《民法》……
那是什么?
能够让天下万民自我约束,又能激发出无穷活力的全新力量!
它不靠严刑峻法,却能使人信守承诺;它不靠官吏监督,却能让商业繁荣,让社会井然有序!
国法如剑,斩除奸邪,威慑宵小,保大秦江山永固!
民法如水,滋养万物,定纷止争,使天下人心思安!
一刚一柔,一体两面,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
大殿内,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斯更为震惊。
瞳孔放大,对于天幕上的言论,下意识的陷入了思考。
“公私……分明?法……竟可分作『国法』与『民法』?!这……这究竟是何道理?”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他学自荀子,但却是法家门徒。
对于法家,他奉《商君书》为圭臬,讲的可是求法令滋彰,一体而治。
又怎么听闻,如此石破天惊的言论呢。
尤其是这个国法和民法的概念,让他觉得没有必要。
一时间,大秦这位曾经的廷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和困惑。
而天幕好像知道了他的迷惘,在画面中给出了答案。
天幕画面流转,来到了重新一统后,昭武帝听证的庄严景象。
章台殿内。
虽然和现在的章台殿别无二致,但是御座上的主人,换成了年轻的帝王。
帝王气度沉凝如渊,眼神洞若观火,好似能够看清万物人心。
殿内群臣肃立,气氛虽然肃穆,却没有始皇帝时期那样让人感觉到窒息的压抑。
这,正是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朝廷。
“诸位爱卿,《大秦律》虽为强国之基,然其条文繁苛,亦多有不便之处。”
“尤其是『连坐』一法,使父子相疑,夫妻相怨,邻里相忌,人伦之信荡然无存。”
年轻的帝王,温润有力的声音响起,直指帝国痛点。
“然,商君旧制,历经百年,已如老树盘根,深植于帝国肌理。”
“朕今日问于诸卿,当如何修其枝叶,而不伤其主干?”
帝王之问,重若千钧!
此问,不仅关乎律法条文的增删,更触及了大秦帝国的立国之本!
殿内,群臣陷入了一场大讨论当中。
不久,身着廷尉服的官吏出列,气宇轩昂的模样,正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他躬身奏道:
“陛下,臣以为,连坐之法,其本意在于使民互监,以绝奸邪。”
“若骤然废之,恐致天下懈怠,可将『知情不报,罪加一等』,改为『首告奸非者,免其本罪,并有赏』。”
“如此,既可存举奸之实效,又可免无辜者互相倾轧之苦。”
蒙毅话音刚落,另一侧的一位老者,就神色激动的出言打断了他。
此人,则是昭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表叔孙通。
“陛下!”叔孙通高声奏道,“《尚书·大禹谟》有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乃上古圣王之治道!”
“连坐之法,有违天和,乃暴政之源!”
“何不趁此新政伊始,尽废此法,以彰陛下仁德,使天下归心?”
儒法之争,再次于殿上重演。
天下安定,儒和法都想重新在帝国的朝堂上,获得皇帝的青睐,主导帝国的意识形态。
“好了。”
就在叔孙通还想在说什么的时候,昭武帝却轻轻抬起手,一股无形的威严,让殿内恢复了平静。
“博士且安。”
他的声音温和,没有急着否定叔孙通,而是给他说明了大秦如今的状况。
“正如良医疗疾,猛药虽可去沉疴,却也易伤及元气。”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变法不可操之过急。”
昭武帝安抚了叔孙通,随即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新政之下,律法确然当变!”
“朕以为,新法之立,必先确立其根本原则。”
“如今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国策当以休养生息为重。”
“是故,法之功用,在于禁暴,而非禁言!”
“法之目的,在于保民,而非役民!”
他从御座上缓缓站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自其体内沛然而出。
“自今日起,我大秦之法,当分公私,明权责!”
“国法与民法,必当彻底分离!”
“法,不是酷吏的鞭子,还可以是商家的算筹,大秦和万民的‘契约’!”
天幕的话语,如同石破天惊一般,粉碎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而女主播的言论,也在此时恰逢其会的响起。
“自此,大秦的律法开始前进,在昭武帝的命令下,原有秦律设计到国家安全、军事、行政及重大犯罪的部分,加以提炼,简化为一部新的法典——《秦典》。”
“《秦典》是刑法的核心,简明扼要的明确了哪些是设计到谋反、或者威胁到大秦的罪是犯罪。”
“其特点,做到了那个时代下的基本公正、严明,《秦典》的连坐保留,而《民法》中彻底废除——”
除却诛九族的大罪,或者‘十恶’之罪,其余罪在《秦典》中减少了连坐的几率。
而民法的概念,则是把民间契约、婚姻、债务、田产买卖等纠纷的条例独立出来。
编纂为另一部法典——《民法》。
天幕的主播,言语颇为激动的解说着。
“民法确保了官吏行事的基本公正,这是华夏历史上的里程碑一幕。”
“意味着帝国首次承认,并且保护平等的私有财产和契约自由,这为了未来的商业繁荣,带来了最为重要的基石。”
紧接着,一幕幕画面飞速闪过。
农夫凭藉田契,从官府手中获得了耕地损毁的补偿。
工匠拿着雇佣契约,讨回了被东家克扣的工钱。
商队的货物在官道上受损,依旧是凭借《民法》,得到了合理的赔偿。
《民法》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它不束缚人的手脚,反而为每一个守信的秦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轰!
李斯只觉得一道天雷在脑中炸开,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那部脱胎于《大秦律》的《秦典》,他能看懂!
那里面有着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影子。
可那部《民法》……
那是什么?
能够让天下万民自我约束,又能激发出无穷活力的全新力量!
它不靠严刑峻法,却能使人信守承诺;它不靠官吏监督,却能让商业繁荣,让社会井然有序!
国法如剑,斩除奸邪,威慑宵小,保大秦江山永固!
民法如水,滋养万物,定纷止争,使天下人心思安!
一刚一柔,一体两面,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