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言论,就犹如一道惊雷。
给了六国之人巨大的震撼。
相较之下,秦国甚至比起六国要好上不少了。
天幕上,列出了无数的画面。
其中,赵地就见到了李牧之死的真相。
“那是武安君……武安君居然是被奸贼害死的!”
“若武安君不死,我大赵岂会有亡国之祸啊!”
“痛哉,惜哉!”
赵人们痛哭流涕,想起了亡赵之时赵人的凄惨。
对于秦人,赵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但是,赵亡于秦国,过去赵人的身份,变成了秦国统治的子民。
一时间,甚至都无法让赵人接受。
…
与此同时。
楚地,会稽郡。
“天幕妖言,竟敢如此辱我项氏!”
项梁须发皆张,怒不可遏。
尤其当他亲眼目睹,天幕之上,那些在他眼中卑贱如泥的黔首,竟敢违逆他的意志,拒不为大楚效死之时,那股怒火更是焚心。
我大楚光复在即,征召尔等黔首壮士为国捐躯,此乃天经地义,有何不可?!
大楚必兴,秦国必亡。
这是项梁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信念。
下邳,圯上。
张良和黄石公的议论停止,二人同时抬头,看向天幕的画面。
尤其是看到若是没有那位昭武帝一统乱世,中原便将陷入无休止的战火,处处皆是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悲惨画面时。
张良的面色愈发凝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山风猎猎,吹动着师徒二人的衣袍。
此刻的张良,早已褪去了昔日韩国贵公子的青涩与不谙世事。
颠沛流离的岁月,让他对底层黔首的苦难,自然也有了一些切肤的感悟。
通过天幕,他看到了自己殚精竭虑,终是辅佐韩国复立的未来。
然而,那个他亲手扶持起来的新韩国,却并未成为他心中理想的“王道沃土”。
新立的韩王耽于声色犬马,暴虐的酷吏手持鞭笞,肆意欺压着昔日的韩国子民。
韩国的复立,非但没有给韩地百姓带来分毫福祉,反而化作了更为沉重的枷锁,无情地压榨着他们的血汗,贪婪地索取着他们的一切。
“老师,子房复韩,错了吗?”
张良望向了黄石公,试图想从黄石公这边获得答案。
面对着弟子的疑问,黄石公坦然一笑。
“这要看你,是单纯的想‘复韩’,还是想借助‘复韩’为契机,来实现胸中沟壑了。”
他语气一顿,继续开口道,“‘复韩’并没有错,《道德经》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黄石公目视远山,语气显得意味深长。
“是执念于故国虚名,还是以万民实利为衡?天幕昭昭,其示汝者,非命数,乃抉择也。”
“六国旧贵复辟,徒增民瘼,岂合圣贤之道?若昭武帝真能承天命、安黎庶,子房何不效法伊尹佐商、太公辅周,转‘复韩’之志为‘安天下’之业?”
听着黄石公的话语,张良朝着黄石公一拜道:“子房受教了。”
不论天幕的昭武帝如何,张良也要去亲自见见那位开创了前所未有太平盛世的现实昭武帝。
他要看看,这位大秦的六公子,凭什么如此得天幕推崇。
话落,天幕的画面,也在这时候继续往前推进。
女主播的声音再次响起,似乎为这场复国的闹剧,盖棺定论。
“所谓六国复辟,不过是将天下从一个『暴政』,推向了六国复立,乃至于无数诸侯国林立的混乱『暴政』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六国复辟后,依旧会陷入自相残杀的血腥循环。”
“最终,又会是谁能够结束这场乱世?”
“关于这个问题,我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大汉帝国》,我们来通过这部作品,来看看没有昭武帝的时间线,会是如何?”
画面轰然一变,宏伟的片头出现,伴随着苍凉悲壮的音乐,【大汉帝国】四个古朴的篆字缓缓浮现。
“汉?!”
嬴政瞳孔地震。
大秦之后,怎么可能是什么闻所未闻的‘汉’来替代。
他的心底怒火扑通的一下就冒出来了,但是随即又强行压下去。
“哼!”
祖龙冷哼了一声,心中告诫自己,这不过是天幕推演的另一种可能性,是虚妄之言。
自己,又何须在意。
话虽如此,他的眼神却不由自主的锁定着天幕。
一种强烈不详预感,瞬间笼罩心头。
天幕之上,《大汉帝国》的剧情正式拉开了序幕。
画面中,并没有展示金戈铁马的战场。
而是聚焦于一座刚刚被攻陷的的城池——大秦的都城,咸阳。
预想中,烧杀抢掠的画面每一出现。
一个身着寻常亭长服饰,带着几分市井气息,眼睛明亮的中年男子。
他正对着黑压压的秦地父老,还有他麾下同样出身草莽的将士,朗声宣布:
“父老乡亲们,兄弟们,尔等苦秦久矣!”
那人指着背后的巍峨宫室,洪亮的声音回荡四周。
“今日,我刘季与诸君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其余秦之苛法,尽数废除!”
此言一出。
那些个秦地父老,都爆发出了热烈地欢呼。
先前还担心因为城破惶恐不安的关中百姓,竟纷纷在这时候跪倒在地。
对着那名为刘季的亭长,山呼「仁义」!
甚至,直接将「王」的称呼,都按在了那刘季的身上。
轰!!!!!
这一幕画面,就犹如九天惊雷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混账!!!!!”
嬴政“豁”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那双本来还算镇定的眼睛,早就布满了血丝。
关中的老秦人,就因为这个叫刘季的泥腿子几句话,就高兴成这样。
就因为一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就把商君之法给他们带来的所有好处,忘得一干二净!
大秦靠的是军功爵制才强大起来的,老秦人的地、钱,不都是从战场上拼命换来的吗?
历代的秦王,对他们老秦人,还不够好吗?
为何,关中秦人要背叛大秦,奉他人为王!
给了六国之人巨大的震撼。
相较之下,秦国甚至比起六国要好上不少了。
天幕上,列出了无数的画面。
其中,赵地就见到了李牧之死的真相。
“那是武安君……武安君居然是被奸贼害死的!”
“若武安君不死,我大赵岂会有亡国之祸啊!”
“痛哉,惜哉!”
赵人们痛哭流涕,想起了亡赵之时赵人的凄惨。
对于秦人,赵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但是,赵亡于秦国,过去赵人的身份,变成了秦国统治的子民。
一时间,甚至都无法让赵人接受。
…
与此同时。
楚地,会稽郡。
“天幕妖言,竟敢如此辱我项氏!”
项梁须发皆张,怒不可遏。
尤其当他亲眼目睹,天幕之上,那些在他眼中卑贱如泥的黔首,竟敢违逆他的意志,拒不为大楚效死之时,那股怒火更是焚心。
我大楚光复在即,征召尔等黔首壮士为国捐躯,此乃天经地义,有何不可?!
大楚必兴,秦国必亡。
这是项梁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信念。
下邳,圯上。
张良和黄石公的议论停止,二人同时抬头,看向天幕的画面。
尤其是看到若是没有那位昭武帝一统乱世,中原便将陷入无休止的战火,处处皆是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悲惨画面时。
张良的面色愈发凝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山风猎猎,吹动着师徒二人的衣袍。
此刻的张良,早已褪去了昔日韩国贵公子的青涩与不谙世事。
颠沛流离的岁月,让他对底层黔首的苦难,自然也有了一些切肤的感悟。
通过天幕,他看到了自己殚精竭虑,终是辅佐韩国复立的未来。
然而,那个他亲手扶持起来的新韩国,却并未成为他心中理想的“王道沃土”。
新立的韩王耽于声色犬马,暴虐的酷吏手持鞭笞,肆意欺压着昔日的韩国子民。
韩国的复立,非但没有给韩地百姓带来分毫福祉,反而化作了更为沉重的枷锁,无情地压榨着他们的血汗,贪婪地索取着他们的一切。
“老师,子房复韩,错了吗?”
张良望向了黄石公,试图想从黄石公这边获得答案。
面对着弟子的疑问,黄石公坦然一笑。
“这要看你,是单纯的想‘复韩’,还是想借助‘复韩’为契机,来实现胸中沟壑了。”
他语气一顿,继续开口道,“‘复韩’并没有错,《道德经》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黄石公目视远山,语气显得意味深长。
“是执念于故国虚名,还是以万民实利为衡?天幕昭昭,其示汝者,非命数,乃抉择也。”
“六国旧贵复辟,徒增民瘼,岂合圣贤之道?若昭武帝真能承天命、安黎庶,子房何不效法伊尹佐商、太公辅周,转‘复韩’之志为‘安天下’之业?”
听着黄石公的话语,张良朝着黄石公一拜道:“子房受教了。”
不论天幕的昭武帝如何,张良也要去亲自见见那位开创了前所未有太平盛世的现实昭武帝。
他要看看,这位大秦的六公子,凭什么如此得天幕推崇。
话落,天幕的画面,也在这时候继续往前推进。
女主播的声音再次响起,似乎为这场复国的闹剧,盖棺定论。
“所谓六国复辟,不过是将天下从一个『暴政』,推向了六国复立,乃至于无数诸侯国林立的混乱『暴政』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六国复辟后,依旧会陷入自相残杀的血腥循环。”
“最终,又会是谁能够结束这场乱世?”
“关于这个问题,我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大汉帝国》,我们来通过这部作品,来看看没有昭武帝的时间线,会是如何?”
画面轰然一变,宏伟的片头出现,伴随着苍凉悲壮的音乐,【大汉帝国】四个古朴的篆字缓缓浮现。
“汉?!”
嬴政瞳孔地震。
大秦之后,怎么可能是什么闻所未闻的‘汉’来替代。
他的心底怒火扑通的一下就冒出来了,但是随即又强行压下去。
“哼!”
祖龙冷哼了一声,心中告诫自己,这不过是天幕推演的另一种可能性,是虚妄之言。
自己,又何须在意。
话虽如此,他的眼神却不由自主的锁定着天幕。
一种强烈不详预感,瞬间笼罩心头。
天幕之上,《大汉帝国》的剧情正式拉开了序幕。
画面中,并没有展示金戈铁马的战场。
而是聚焦于一座刚刚被攻陷的的城池——大秦的都城,咸阳。
预想中,烧杀抢掠的画面每一出现。
一个身着寻常亭长服饰,带着几分市井气息,眼睛明亮的中年男子。
他正对着黑压压的秦地父老,还有他麾下同样出身草莽的将士,朗声宣布:
“父老乡亲们,兄弟们,尔等苦秦久矣!”
那人指着背后的巍峨宫室,洪亮的声音回荡四周。
“今日,我刘季与诸君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其余秦之苛法,尽数废除!”
此言一出。
那些个秦地父老,都爆发出了热烈地欢呼。
先前还担心因为城破惶恐不安的关中百姓,竟纷纷在这时候跪倒在地。
对着那名为刘季的亭长,山呼「仁义」!
甚至,直接将「王」的称呼,都按在了那刘季的身上。
轰!!!!!
这一幕画面,就犹如九天惊雷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混账!!!!!”
嬴政“豁”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那双本来还算镇定的眼睛,早就布满了血丝。
关中的老秦人,就因为这个叫刘季的泥腿子几句话,就高兴成这样。
就因为一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就把商君之法给他们带来的所有好处,忘得一干二净!
大秦靠的是军功爵制才强大起来的,老秦人的地、钱,不都是从战场上拼命换来的吗?
历代的秦王,对他们老秦人,还不够好吗?
为何,关中秦人要背叛大秦,奉他人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