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
昭武帝的话语,好似有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他不仅解决了谁先谁后的问题,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制衡’。
“可陛下,三院分立,恐门户之见越重啊。”
另一位儒家博士,在这时候提出新的质疑。
“三院学子,除了修习本院核心课程,还需要跨院选修,通过至少两门的其他学府核心课业,方有机会参与最终‘大考’!”
“太学生,必须通晓《秦典》概要,明算术水利;律学生,必须习得《礼记》概要,知晓民情农事;格物院生,亦是要知人伦,懂民法!”
“大考为全国统考,一体命题,容三院之学,来定天下官吏!”
“朕,需要的不是针锋相对的儒生、法吏,而是可以为帝国解决实际问题的大秦之臣!”
昭武帝的话语,掷地有声响彻大殿。
…
咸阳宫,寝宫之内。
嬴政听着赢辰,虎目当中化作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最终变成了认可。
毫无疑问,这是环环相扣、几乎毫无破绽的制度设计。
而理念和构想,也相当宏大。
“老头子……”
赢辰吞咽了口水,不由得觉得嬴政看自己的表情,变得有些不对劲起来。
刚才还生气的嬴政,怎么现在就变得那么好说话了。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嬴政不知何时,就已经来到了赢辰的身边。
“好……好一个‘大秦之臣’!”
他拍了拍赢辰的肩膀,力道之重,都不免认赢辰感觉到了一丝疼痛。
“朕会给你时间,更会给你权力。”
不一会儿,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朕要亲眼看看,你能否将天幕的蓝图,在朕的大秦变成现实。”
“诶!?”
赢辰这下真的惊讶了。
他没有想到,经过这些事情后,嬴政还会对自己这么说。
“哼,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心底的那些想法,朕明白你心有怨怼,天幕的你虽然是你,但是现在的你,可没有成长到天幕的高度。”
“大秦有不少问题,以前朕觉得时间还够,但大秦会亡,赢氏江山社稷会亡,朕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祖龙顿了顿,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大殿,“不要说朕不给你机会,偏心你长兄。”
“朕要的,是你将如今的大秦,变成真正的煌煌盛世,该给的朕会给你。”
“但是,不该要的,你也不能要,明白吗?”
皇帝的言语,说的很明白了。
他会支持赢辰,而且支持的力度不小。
可赢辰也需要拿出成绩,证明自己在现实中的实干能力。
天幕上的‘昭武帝’有多耀眼,而赢辰就得表现出如天幕那般的英明神武。
“是!”
赢辰没有说什么,很快就应了下来。
虽然对他来说,压力确实有点大,但某种意义说,这也是他的机会。
就在父子二人达成这份默契的时候,天幕的画面,光芒流转,回到了女主播的视角。
“自此,大秦的六柱达成,昭武帝的‘三院构想’,更是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还有人才选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下一期节目中,我将为大家揭晓——”
天幕上,金戈铁马的一幕一闪而过,无数身披玄甲的秦军,还有和旌旗蔽日的六国联军,展开殊死搏杀。
一个身形魁梧如同山岳的身影,还有一个身着布衣、却气度不凡的亭长身影,在画面中若隐若现。
“——面对着项羽、刘邦等当世人杰枭雄的崛起,还有六国联军的滔天之势,我们的昭武大帝,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此评定天下,开创那煌煌盛世的?”
“敬请期待——《昭武本纪·平天下篇》!”
预告结束,天幕散去。
“平天下……”
闻言,嬴政的眸光一闪,露出了期待之色。
而赢辰的心中则是一紧,天幕上的自己到底是如何与项羽、刘邦这样BUG级别的人物正面对决,而且赢的呢?
…
寝宫外。
传来内侍的声音,嬴政没有没有留其他人继续在这边,独留了赢辰一人在寝宫陪同。
殿外,早已经等候许久的扶苏,脸色瞬间苍白,多了几分失望之色。
父皇……把其他人都驱离,独留六弟在身旁侍候。
那自己呢?自己这个长子,在他心中,又算的了什么?
天幕上的昭武帝越发光芒耀眼,扶苏的情绪就越发低落。
皇帝的态度明朗,而扶苏这个长子,已经处于失宠的边缘了。
他落魄的转身,脚步踉跄,甚至都没有和其他大臣道别。
而王绾、王翦等人,则是神情复杂地目送着扶苏离去。
他们知道,从今日起,大秦的天,恐怕真的要变了。
博士宫内,因为天幕中昭武帝那套“三院构想”,再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荒谬!简直是荒谬绝伦!”
一位老者气的脸色通红,毫无疑问他绝对不认同昭武帝的言论。
“六公子……他以为儒家是什么?工具?儒家学问,岂是法家、墨家之学能比的吗?”
在场的儒生们,更是在此刻义愤填膺,表示不甘。
“若是始皇帝要按照天幕之策行事,我们绝不结束。”
“对,法、墨两家学问,又岂能和我们儒家之学问比。”
就在其他人义愤填膺的时候,叔通孙却独自一人,陷入了沉思。
“如此,扶苏长公子的地位必定受到影响,而且天幕中昭武帝的‘三院构想’,分明是以法治儒。”
“为了儒门的长久未来,我等必定要想出个万全之策才行!”
博士宫们陷入了争论,淳于越则担心自己弟子扶苏的情绪。
长公子府邸。
扶苏将自己关在书房,面前的竹简散落一地。
“公子,切不可因此消沉!”
淳于越满脸忧色劝道,“陛下不过是被六公子的奇谈怪论所惑!”
“待他推行新政,触动天下利益,必将处处碰壁!届时,陛下自会明白,唯有公子的仁德之道,方为正途!”
作为扶苏老师,淳于越明白此时的扶苏,绝对不能在此刻意志消沉。
扶苏消沉下去,儒家在扶苏身上的投资,就全部会打水漂。
而儒门想要昌盛,可谓是难上加难啊。
昭武帝的话语,好似有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他不仅解决了谁先谁后的问题,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制衡’。
“可陛下,三院分立,恐门户之见越重啊。”
另一位儒家博士,在这时候提出新的质疑。
“三院学子,除了修习本院核心课程,还需要跨院选修,通过至少两门的其他学府核心课业,方有机会参与最终‘大考’!”
“太学生,必须通晓《秦典》概要,明算术水利;律学生,必须习得《礼记》概要,知晓民情农事;格物院生,亦是要知人伦,懂民法!”
“大考为全国统考,一体命题,容三院之学,来定天下官吏!”
“朕,需要的不是针锋相对的儒生、法吏,而是可以为帝国解决实际问题的大秦之臣!”
昭武帝的话语,掷地有声响彻大殿。
…
咸阳宫,寝宫之内。
嬴政听着赢辰,虎目当中化作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最终变成了认可。
毫无疑问,这是环环相扣、几乎毫无破绽的制度设计。
而理念和构想,也相当宏大。
“老头子……”
赢辰吞咽了口水,不由得觉得嬴政看自己的表情,变得有些不对劲起来。
刚才还生气的嬴政,怎么现在就变得那么好说话了。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嬴政不知何时,就已经来到了赢辰的身边。
“好……好一个‘大秦之臣’!”
他拍了拍赢辰的肩膀,力道之重,都不免认赢辰感觉到了一丝疼痛。
“朕会给你时间,更会给你权力。”
不一会儿,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朕要亲眼看看,你能否将天幕的蓝图,在朕的大秦变成现实。”
“诶!?”
赢辰这下真的惊讶了。
他没有想到,经过这些事情后,嬴政还会对自己这么说。
“哼,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心底的那些想法,朕明白你心有怨怼,天幕的你虽然是你,但是现在的你,可没有成长到天幕的高度。”
“大秦有不少问题,以前朕觉得时间还够,但大秦会亡,赢氏江山社稷会亡,朕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祖龙顿了顿,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大殿,“不要说朕不给你机会,偏心你长兄。”
“朕要的,是你将如今的大秦,变成真正的煌煌盛世,该给的朕会给你。”
“但是,不该要的,你也不能要,明白吗?”
皇帝的言语,说的很明白了。
他会支持赢辰,而且支持的力度不小。
可赢辰也需要拿出成绩,证明自己在现实中的实干能力。
天幕上的‘昭武帝’有多耀眼,而赢辰就得表现出如天幕那般的英明神武。
“是!”
赢辰没有说什么,很快就应了下来。
虽然对他来说,压力确实有点大,但某种意义说,这也是他的机会。
就在父子二人达成这份默契的时候,天幕的画面,光芒流转,回到了女主播的视角。
“自此,大秦的六柱达成,昭武帝的‘三院构想’,更是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还有人才选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下一期节目中,我将为大家揭晓——”
天幕上,金戈铁马的一幕一闪而过,无数身披玄甲的秦军,还有和旌旗蔽日的六国联军,展开殊死搏杀。
一个身形魁梧如同山岳的身影,还有一个身着布衣、却气度不凡的亭长身影,在画面中若隐若现。
“——面对着项羽、刘邦等当世人杰枭雄的崛起,还有六国联军的滔天之势,我们的昭武大帝,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此评定天下,开创那煌煌盛世的?”
“敬请期待——《昭武本纪·平天下篇》!”
预告结束,天幕散去。
“平天下……”
闻言,嬴政的眸光一闪,露出了期待之色。
而赢辰的心中则是一紧,天幕上的自己到底是如何与项羽、刘邦这样BUG级别的人物正面对决,而且赢的呢?
…
寝宫外。
传来内侍的声音,嬴政没有没有留其他人继续在这边,独留了赢辰一人在寝宫陪同。
殿外,早已经等候许久的扶苏,脸色瞬间苍白,多了几分失望之色。
父皇……把其他人都驱离,独留六弟在身旁侍候。
那自己呢?自己这个长子,在他心中,又算的了什么?
天幕上的昭武帝越发光芒耀眼,扶苏的情绪就越发低落。
皇帝的态度明朗,而扶苏这个长子,已经处于失宠的边缘了。
他落魄的转身,脚步踉跄,甚至都没有和其他大臣道别。
而王绾、王翦等人,则是神情复杂地目送着扶苏离去。
他们知道,从今日起,大秦的天,恐怕真的要变了。
博士宫内,因为天幕中昭武帝那套“三院构想”,再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荒谬!简直是荒谬绝伦!”
一位老者气的脸色通红,毫无疑问他绝对不认同昭武帝的言论。
“六公子……他以为儒家是什么?工具?儒家学问,岂是法家、墨家之学能比的吗?”
在场的儒生们,更是在此刻义愤填膺,表示不甘。
“若是始皇帝要按照天幕之策行事,我们绝不结束。”
“对,法、墨两家学问,又岂能和我们儒家之学问比。”
就在其他人义愤填膺的时候,叔通孙却独自一人,陷入了沉思。
“如此,扶苏长公子的地位必定受到影响,而且天幕中昭武帝的‘三院构想’,分明是以法治儒。”
“为了儒门的长久未来,我等必定要想出个万全之策才行!”
博士宫们陷入了争论,淳于越则担心自己弟子扶苏的情绪。
长公子府邸。
扶苏将自己关在书房,面前的竹简散落一地。
“公子,切不可因此消沉!”
淳于越满脸忧色劝道,“陛下不过是被六公子的奇谈怪论所惑!”
“待他推行新政,触动天下利益,必将处处碰壁!届时,陛下自会明白,唯有公子的仁德之道,方为正途!”
作为扶苏老师,淳于越明白此时的扶苏,绝对不能在此刻意志消沉。
扶苏消沉下去,儒家在扶苏身上的投资,就全部会打水漂。
而儒门想要昌盛,可谓是难上加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