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盐铁争锋触旧贵,新政受阻暗流涌-《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大秦,因为昭武帝的影响,更是快速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赵地,乡间酒肆。

  周围的议论声,此刻都变得有些喧哗,似乎对于六公子赢辰,何时能够登顶帝位有些猜测。

  “要是现在登基的就是昭武帝就好了,生活在昭武帝的治下,管他什么赵人、秦人还是楚人。”

  农夫的脸色,多了几分羡慕之色。

  毫无疑问,对于天幕上盛世的美好未来,农夫的眸子中充满着欣喜。

  “你是觉得,始皇帝不好吗?”

  就在这时候,一道声音响起,落魄士子的言论,当即引起了周围人的争论。

  “始皇帝,赵人长平之战的血仇,还没和他算呢!”

  “想当年,俺的小儿子,就是死在那里啊。”

  农夫泪眼婆娑,回忆起过往,情绪止不住的涌动而出。

  “要是大赵没有亡于秦,那么俺们的生活,或许就不会那么苦了。”

  民力压榨到了极限。

  农夫的不满,只是缩影。

  即便是刚统一天下,大秦帝国表现出十分强大的姿态,但是内里却早已经如同朽木一般。

  一碰就彻底分崩离析。

  同样的争论,发生在齐地、魏地,乃至于韩地,楚地。

  昭武帝的出现,就好似一道希望,这份希望能够支持着六国的民众,能够短暂的接受秦的压榨。

  为的就是等现实的昭武帝上位,做到与民休息。

  秦国之法是战时商君之法,过去的嬴政是太自信,觉得什么都不用改。

  结果,天幕上告知了嬴政答案,那就是大秦会‘二世而亡’。

  无法接受这种结果,嬴政也才因此允许,大秦进行改革。

  让赢辰的‘官山海’策,能够顺利的推动下去。

  …

  盐铁都尉府。

  自成立以来,已过了一段时日。、

  可赢辰始终按兵不动。

  他反倒是借助少府之力,陆续打造起一座座与盐铁相关的工坊,尤其在“盐”的生产上投入极大精力。

  大秦的盐业,以“井盐”与“海盐”为主。所用的工艺,不过是“煮卤法”——以海水或盐井卤水为原料,加热蒸发水分,最终结晶成盐。

  然而,这一基础产业却长期被地方豪强与六国旧族把持。

  私盐泛滥不说,盐价更是高昂到几乎抵得上一人一日的生活开销。“盐比金贵”在当时绝非虚言。

  想要打破这层盘根错节的利益网,赢辰的准备自然要十分周全。

  关于盐业,他已在筹备新的替代方案——推行较煮盐法更高效的“晒盐法”。

  如此一来,少府就能源源不断产出更多的盐,用来与盐商对抗。

  甚至无需动用权力,仅凭市场挤兑,就足以让这些盐商破产。

  然而,对赢辰而言,真正麻烦的,却在于“铁矿”。

  这东西,他不好贸然收回。

  “六公子,如今关中几大私营铁矿的幕后主人,几乎都是自孝公、惠文王以来就因军功受封的老牌贵族。”

  李斯神情凝重,将近日的经历一一道来,“臣尝试与他们交涉,可他们无一肯退让,皆以‘祖产’、‘先君所赐’为由,拒绝官营。”

  “更麻烦的是,其中数家在关中根基深厚,与军中诸将皆有姻亲与旧交。”

  “若要强行收回……只怕会引来他们联名上书,反咬六公子阻挠新政啊。”

  话音落下,府内的气氛瞬间沉寂下来。

  片刻后,赢辰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凌厉:“他们阻挠,是他们的事。”

  “把孤的旨意,明明白白下达到那几家拒绝官营的铁矿。”

  “若他们不从,就让盐铁锐士,做好抓人的准备。”

  先前还能好声好气地劝,交出铁矿,尚且能给些补偿。

  可如今,赢辰已然不打算再给补偿的余地。

  有三千盐铁锐士在手,这些所谓的关中贵族,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可是,公子…若是动了他们,说不定会动摇大秦的根基啊,毕竟他们可是……”

  李斯面色忧虑,还想说些什么。

  “够了,李斯!”

  赢辰冷哼了一声,随即怒斥道,“大秦的根基,是数百万为国流血的老秦人,不是几个躺在功劳簿上吸血的蛀虫。”

  “李大人,你以为父皇为何要把你这把‘刀’,交到我的手上?”

  他向前一步,来到了李斯的身边,重重拍了拍这位过去廷尉的肩膀。

  李斯能够感觉到,赢辰的力道,重重的落在自己身上。

  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他低着头,面色瞬间变得惶恐起来。

  “既然作为‘刀’,那就做好‘刀’的觉悟,明白吗?”

  他要李斯过来,是让李斯去染血的。

  而不是在这里,跟自己和稀泥的。

  “是!”

  李斯点头,最终没有在说什么。

  …

  长公子府邸。

  几位关中贵族的代表,此刻齐聚扶苏面前。

  “长公子,你是不知道啊,六公子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活路啊!”

  “我等祖产有限,又皆为先君所赐,如今他还要夺去,此举岂不是与民争利?”

  ……

  几位关中旧贵代表,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

  意思却只有一个:

  赢辰的新政“不通人情”,“与民争利”,彻底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为保自身利益,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长公子扶苏身上。

  不过面对扶苏,这些人自然换了一些好的说辞,利用好扶苏的‘仁善’性子。

  “诸位老大人,请起。”

  扶苏闻言,老好人的性子顿时显露,丝毫没往深处去想赢辰为何要如此行事。

  “六弟行事或有急切之处,但本意也是为了大秦。”

  “此事,扶苏必会向父皇陈情,寻一两全之法,既保证新政推行,又不伤诸位老大人颜面!”

  闻得扶苏允诺,几位关中贵族代表顿时露出笑容。

  “如此甚好!那便等公子佳音。”

  他们拱手而退。

  一旁的淳于越,兴奋地俯身进言:

  “公子此举大善!六公子行事霸道,而您行王道。”

  “正好借此,让陛下与天下人都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储君之选!”

  “若再联络博士宫、儒门之士,上书弹劾六公子‘逼迫功臣’。”

  “那时,六公子必定会让陛下失望,公子您再得陛下垂青,指日可待!”

  听着淳于越的鼓舞,扶苏瞬间心花怒放。

  他好似看到了,自己再次获得祖龙认可,未来成为真正意义上大秦储君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