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建瞿通岭通道的同时,苏康就让周文彬帮他继续招人,又招募了三百多人,加入到了修路的大军之中,修路的进程就更为神速了。
瞿通岭通道的工程,一开始推进得十分顺利。
炸石头、铺碎石、浇水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民工们每天收工后,都会聚在工棚里,捧着粗瓷碗,边吃边掐算着:“照这个进度,顶多一个月就能全线贯通了!”
可没想到,修到一处名为“鹰嘴崖”的地方,工程突然卡了壳。
这鹰嘴崖名副其实,整座山岩探出一块巨大的岩石,形似鹰嘴,正好横亘在路中央。岩石坚硬得离谱,一锤子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再用劲敲,锤子震得人手臂发麻,虎口生疼。
负责爆破的老工匠皱着眉,试着用之前的方法,即使用炸药包来开山炸石。
他将炸药包塞进岩石的缝隙里,点燃引线,“轰隆”一声巨响,烟尘翻滚。可等烟雾散尽,大家定睛一看,岩石上只是剥落了几片碎石屑,主体依旧安然无恙,连一道裂缝都没有。
鲁琦急得嘴上起了泡,用指甲抠着水泡,蹲在地上翻着工程图纸,抬头对苏康说道:“大人,这鹰嘴崖太硬了!咱现有的炸药根本不顶用,炸不动啊!要不……咱们绕着走?多走十里地,虽然费点劲,但至少能接着修,总比在这儿卡着强!”
苏康走到鹰嘴崖下,仰起头仔细端详那块巨大的岩石,缓缓摇头:“绕着走不行!多走十里地,以后运货就要多花半个时辰,来回就是一个时辰,日积月累,这损失可不小!必须从这里过。硬的不行,咱就想办法让炸药威力再大点儿!”
鲁琦挠了挠头,一脸的为难:“咋加大威力啊?之前硫磺已经加不少了,再多加,会不会……炸着自己人?”
“放心,我心里有数!”
苏康胸有成竹,“上次做火药,硫磺只加了一点,这次加到一成五!装炸药包时再压得更实一些,威力肯定能翻倍!你让人回苗家寨的工坊改造火药,再做几个大炸药包,每个装两倍的火药,保准能炸开这石头!”
鲁琦半信半疑,但眼下别无他法,只得点头照办。
阎武听说要炸鹰嘴崖,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回到苗家寨去帮忙。
他力气大,装火药时能把袋子捣得结结实实,还能帮忙筛火药,让颗粒更为均匀。
工匠们按照苏康的吩咐,在鲁琦的指点下,将硫磺比例提高到一成五,然后用石磨细细研磨,混成火药后筛成颗粒状。
接着,他们将火药装进厚实的粗布袋子里,用木棍反复压实,一共做了五个大炸药包,每个都有几十斤重,看着就沉甸甸的。
第二天一早,大家用牛车将炸药包运到鹰嘴崖下。
老工匠们拿着凿子,在岩石上开凿炮眼 —— 炮眼必须足够深,否则炸药的威力发挥不出来。几个人轮换着干,凿了近一个时辰,才凿好三个深约一尺的洞。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炸药包塞进炮眼里,引出长长的麻绳引线,再用泥土将洞口封紧。
苏康让所有人退到五十步外的安全地带,然后转头喊道:“狗剩!”
狗剩应声跑过来,手里攥着火把,眼神有些紧张。
苏康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胆子大,之前也点过引线,这次还你来!小心点,点着了就往回跑,千万别回头!”
狗剩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道:“大人放心!俺能行!”
他猫着腰冲了过去,先点燃最左边的引线,火星“滋滋”地窜出来,他又飞快地点燃中间和右边的引线,然后撒腿就往回跑,速度快得差点摔一跤。
引线燃烧的声音急促而清晰,没一会儿,三声巨响接连传来 ——“轰隆!轰隆!轰隆!” 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烟尘像三朵巨大的蘑菇云般直冲云霄,呛得人连连咳嗽,连远处的树叶都被震落下来。
等烟尘渐渐散去,众人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一看 —— 所有人都愣住了。
鹰嘴崖上的巨石被炸得粉碎,碎石块铺满了地面,最大的也不过拳头大小。原本挡路的 “老鹰嘴”彻底消失了,露出了平整的山体。
鲁琦激动得跳了起来,一把抓住苏康的肩膀:“成了!真成了!大人,您这法子太神了!我还以为炸不开呢!”
苏康也松了口气,微微一笑道:“我就说能行吧!这下可以继续修路了!”
接下来的工程就顺利多了。
大家先将碎石清理干净,然后拓宽路面 —— 必须修到三辆马车并排通过的宽度,接着铺垫碎石层,浇上搅拌均匀的水泥砂浆,用木抹子抹平压实。
数日后,鹰嘴崖这段路终于完工了,很快,整个瞿通岭的通道就修好了。
新铺的水泥路面平整得能照出人影,阳光一照,泛着淡淡的灰光。
民工们蹲在路边,用手掌轻轻抚摸路面,啧啧称赞:“这路真结实,比石板还硬!”
通车那天,工地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连附近村子的百姓都赶来,想看看第一辆马车驶过鹰嘴崖的场景。
苏康让人找来一辆装满粮食的牛车,车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他赶着牛,双手微微颤抖,缓缓走上水泥路。
牛蹄子踩在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车身稳如平地,丝毫没有颠簸。
走到鹰嘴崖路段时,车夫特意停下,下车用手摸了摸路面,激动地大喊:“成了!真的成了!以后拉粮食再也不用绕路,也不怕摔下山崖了!”
人群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有人甚至点燃了过年剩下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回荡在山谷间。
鲁琦望着平整的路面,感叹道:“大人,这水泥路也太结实了,我看撑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苏康笑了:“哪有那么夸张?撑个二十年就不错了!不过没关系,到时候武陵县肯定富起来了,有的是钱修更好的路!”
修通了进出瞿通岭的道路后,苏康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修建往南往北的两条通道,工程再次加码。
民工们每天干活时都哼着小调,有人还编了个顺口溜:“苏大人,有本事,炸石山,修大路,百姓日子有盼头!”
瞿通岭通道的工程,一开始推进得十分顺利。
炸石头、铺碎石、浇水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民工们每天收工后,都会聚在工棚里,捧着粗瓷碗,边吃边掐算着:“照这个进度,顶多一个月就能全线贯通了!”
可没想到,修到一处名为“鹰嘴崖”的地方,工程突然卡了壳。
这鹰嘴崖名副其实,整座山岩探出一块巨大的岩石,形似鹰嘴,正好横亘在路中央。岩石坚硬得离谱,一锤子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再用劲敲,锤子震得人手臂发麻,虎口生疼。
负责爆破的老工匠皱着眉,试着用之前的方法,即使用炸药包来开山炸石。
他将炸药包塞进岩石的缝隙里,点燃引线,“轰隆”一声巨响,烟尘翻滚。可等烟雾散尽,大家定睛一看,岩石上只是剥落了几片碎石屑,主体依旧安然无恙,连一道裂缝都没有。
鲁琦急得嘴上起了泡,用指甲抠着水泡,蹲在地上翻着工程图纸,抬头对苏康说道:“大人,这鹰嘴崖太硬了!咱现有的炸药根本不顶用,炸不动啊!要不……咱们绕着走?多走十里地,虽然费点劲,但至少能接着修,总比在这儿卡着强!”
苏康走到鹰嘴崖下,仰起头仔细端详那块巨大的岩石,缓缓摇头:“绕着走不行!多走十里地,以后运货就要多花半个时辰,来回就是一个时辰,日积月累,这损失可不小!必须从这里过。硬的不行,咱就想办法让炸药威力再大点儿!”
鲁琦挠了挠头,一脸的为难:“咋加大威力啊?之前硫磺已经加不少了,再多加,会不会……炸着自己人?”
“放心,我心里有数!”
苏康胸有成竹,“上次做火药,硫磺只加了一点,这次加到一成五!装炸药包时再压得更实一些,威力肯定能翻倍!你让人回苗家寨的工坊改造火药,再做几个大炸药包,每个装两倍的火药,保准能炸开这石头!”
鲁琦半信半疑,但眼下别无他法,只得点头照办。
阎武听说要炸鹰嘴崖,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回到苗家寨去帮忙。
他力气大,装火药时能把袋子捣得结结实实,还能帮忙筛火药,让颗粒更为均匀。
工匠们按照苏康的吩咐,在鲁琦的指点下,将硫磺比例提高到一成五,然后用石磨细细研磨,混成火药后筛成颗粒状。
接着,他们将火药装进厚实的粗布袋子里,用木棍反复压实,一共做了五个大炸药包,每个都有几十斤重,看着就沉甸甸的。
第二天一早,大家用牛车将炸药包运到鹰嘴崖下。
老工匠们拿着凿子,在岩石上开凿炮眼 —— 炮眼必须足够深,否则炸药的威力发挥不出来。几个人轮换着干,凿了近一个时辰,才凿好三个深约一尺的洞。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炸药包塞进炮眼里,引出长长的麻绳引线,再用泥土将洞口封紧。
苏康让所有人退到五十步外的安全地带,然后转头喊道:“狗剩!”
狗剩应声跑过来,手里攥着火把,眼神有些紧张。
苏康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胆子大,之前也点过引线,这次还你来!小心点,点着了就往回跑,千万别回头!”
狗剩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道:“大人放心!俺能行!”
他猫着腰冲了过去,先点燃最左边的引线,火星“滋滋”地窜出来,他又飞快地点燃中间和右边的引线,然后撒腿就往回跑,速度快得差点摔一跤。
引线燃烧的声音急促而清晰,没一会儿,三声巨响接连传来 ——“轰隆!轰隆!轰隆!” 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烟尘像三朵巨大的蘑菇云般直冲云霄,呛得人连连咳嗽,连远处的树叶都被震落下来。
等烟尘渐渐散去,众人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一看 —— 所有人都愣住了。
鹰嘴崖上的巨石被炸得粉碎,碎石块铺满了地面,最大的也不过拳头大小。原本挡路的 “老鹰嘴”彻底消失了,露出了平整的山体。
鲁琦激动得跳了起来,一把抓住苏康的肩膀:“成了!真成了!大人,您这法子太神了!我还以为炸不开呢!”
苏康也松了口气,微微一笑道:“我就说能行吧!这下可以继续修路了!”
接下来的工程就顺利多了。
大家先将碎石清理干净,然后拓宽路面 —— 必须修到三辆马车并排通过的宽度,接着铺垫碎石层,浇上搅拌均匀的水泥砂浆,用木抹子抹平压实。
数日后,鹰嘴崖这段路终于完工了,很快,整个瞿通岭的通道就修好了。
新铺的水泥路面平整得能照出人影,阳光一照,泛着淡淡的灰光。
民工们蹲在路边,用手掌轻轻抚摸路面,啧啧称赞:“这路真结实,比石板还硬!”
通车那天,工地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连附近村子的百姓都赶来,想看看第一辆马车驶过鹰嘴崖的场景。
苏康让人找来一辆装满粮食的牛车,车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他赶着牛,双手微微颤抖,缓缓走上水泥路。
牛蹄子踩在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车身稳如平地,丝毫没有颠簸。
走到鹰嘴崖路段时,车夫特意停下,下车用手摸了摸路面,激动地大喊:“成了!真的成了!以后拉粮食再也不用绕路,也不怕摔下山崖了!”
人群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有人甚至点燃了过年剩下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回荡在山谷间。
鲁琦望着平整的路面,感叹道:“大人,这水泥路也太结实了,我看撑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苏康笑了:“哪有那么夸张?撑个二十年就不错了!不过没关系,到时候武陵县肯定富起来了,有的是钱修更好的路!”
修通了进出瞿通岭的道路后,苏康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修建往南往北的两条通道,工程再次加码。
民工们每天干活时都哼着小调,有人还编了个顺口溜:“苏大人,有本事,炸石山,修大路,百姓日子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