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一气呵成-《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岳川研究了一会儿蚌壳,随即开始干正事。

  老龙也没有离开,就在旁边帮忙。

  他俩分门别类整理龙族的历史、传承,以及其他种种隐秘。

  在这个过程中,岳川又发现了许多宝藏级的东西。

  他再次感慨龙族的底蕴。

  也再次感慨龙族的理财能力。

  自己一穷二白,靠着最简单、最低级的五行咒术起家。

  黄家的土咒、胡家的火咒、灰家的金咒。

  就这三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法术,成了仙家创业的根本,为仙家赚来第一桶金。

  再看老龙。

  功法满大街,法术满天飞。

  但是……

  全都放在箱子里吃灰。

  龙族根本看不上,也用不到。

  暴殄天物啊!

  简直,绝了!

  岳川庆幸,还好这些东西落到自己手上了。

  看上辈子世界里龙族落魄的模样,这些宝藏十有八九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河神大人,书籍已经整理完毕,接下来咱们是?”

  说是“咱们”,但老龙很有自知之明,不着痕迹的向后退了半步。

  岳川也没指望老龙。

  修编书籍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磨墨。

  还别说,老龙磨墨很有天赋和优势。

  读书人磨墨,得往里面添水。

  这添水也是有讲究的。

  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

  多的话,墨迹浅,少的话又太浓。

  读书人做学问,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还有桌面上的。

  古代,老前辈让晚辈后生露一手,你以为都是考较的书法吗?

  还有磨墨的功夫。

  比如以“某某”为题作诗一首。

  磨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真正的读书人,磨墨时加多少水,研磨几下,心里都是有感觉的。

  就像售货员手一掂就知道几斤几两一样,十年寒窗苦读的文人也一样熟能生巧。

  他们研墨的时候,加的水不多不少,研磨的次数刚刚好,写完最后一个字,正好把磨出来的墨用完。

  要是学问不到家,写到一半墨用完了。

  又要添水,又要研磨。

  等弄好了,灵感和手感也都没了。

  再写下去,就会给人狗尾续貂的感觉。

  所以,什么叫一气呵成?

  这就是!

  不是说憋着气把文章写完。

  真要几百字几千字,人早憋死了。

  一气呵成说的就是这种研墨的手法、感觉,恰到好处、妙到毫巅。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老龙没有研过墨,但是老龙玩了一辈子水,磨墨这事情无师自通。

  他磨出来的墨,很好,很舒服。

  岳川也说不上来是哪里不一样,总之,就是比自己磨的墨用着舒服。

  就像上辈子的世界里,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是机器做的,总给人一种没有灵魂的感觉。

  以前岳川还觉得是错觉。

  现在才明白,自己错了。

  普通工作,机器可以取代,但是有些东西,机器永远取代不了。

  比如——感觉!

  岳川写字是有情绪的,写字的速度也是有快慢的。

  不同章节、不同文段,岳川思考的时间长短不同。

  而老龙能根据岳川的情绪和停顿时间,研磨出不同的墨汁。

  虽然只是很细微的变化。

  但是岳川用着很舒服!

  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舒服。

  虽然是第一次配合,却好像配合了无数年。

  这种变化,机器永远学不会。

  这种默契,机器也永远不会有。

  当然,这种默契,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学得来的。

  高山流水觅知音。

  或许说的就是老龙这种。

  岳川搁下笔,揉了揉手腕,笑着说道:“你以前经常给人磨墨?”

  老龙摇头,“河神大人,小龙这是第一次磨墨,还挺好玩的。”

  岳川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提起笔继续疾书。

  “这部《龙族本纪》,算是咱俩合力创作,这其中有你一半的功劳和付出啊!”

  听到这话,老龙眼睛一亮,哈哈大笑起来。

  “多谢河神大人!多谢河神大人!”

  他说了两次感谢。

  第一次,是感谢岳川给龙族编写《纪年》,第二次,是感谢岳川给他一份功劳。

  《龙族纪年》这本书,绝非等闲书籍。

  所有龙族,乃至所有海洋水族,都要研习这本书。

  也只有熟练掌握这本书,它们才能获得权力、地位,以及资源。

  这本书是龙族必学,也是水族必学。

  将来的影响和地位可想而知。

  而他老龙,是这本书的作者。

  虽然不是第一作者,但第二作者也是作者啊。

  哪怕老龙一个字都没写,但是,他研墨了。

  没有他,岳川也一样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是不是?

  老龙想成为“龙二世”,文治武功得说得过去是不是?

  武功方面老龙不虚,就等着不开眼的找上门来。

  但文治这东西,不是为难老龙么?

  现在好了,天大的文名啊!

  这份功劳,就是放在祖龙面前,也有底气。

  祖龙再强,也只是留下了龙族血脉,塑造了龙族的血肉之躯。

  而龙二世,塑造了龙族的精神内核、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