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吴灵之光-《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龙文字典》开始发售的时候,吴国使团和秦国使团也先后抵达自己的国家。

  阖闾准备了盛大的仪式,欢迎许石归来。

  黄土垫道、清水洒街。

  吸引百姓观看的同时,也向百姓们展示了万册书籍。

  一驾驾独轮车上运载的,不是金银、不是珠玉,而是书籍。

  万册书,用了上百驾独轮车。

  连车带人,一眼望去蜿蜒上千步。

  围观的百姓更多,不仅是整个都城的百姓围观,周边城镇、乡村的百姓也都闻讯赶来,目睹这一盛况。

  “这么多书,都是哪来的啊?”

  “听说是姜国送的。”

  “瞎说,分明是买的!”

  “那你说说什么价?”

  “一个钱一本。”

  “这价钱跟送有什么区别?”

  众人围绕“送”和“买”争论的时候,一个人带偏了话题。

  “这车看着挺不错的啊?”

  “听说也是姜国送的。”

  “走在路上一点都不颠,也不歪,真好使。”

  “要是有个这车,搬运东西就方便了。”

  “我知道,我知道,这车是姜国特产,赠送咱们这一批是用大王名字命名的,叫吴灵之光。”

  阖闾在成为国君之前被称作公子光,光就是他的私名。

  吴灵之光,这名字不用想,绝对是根据大王名字命名的。

  姜国又是赠书,又是赠车,而且用大王的名字给车取名,这让吴国人想起了百年前。

  晋国派遣一支成建制的军队来到吴国,帮助吴国搭建军队、训练士兵、制造战车。

  当时蛮荒小国的吴国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力量,感受到了文明世界的曙光。

  现在,历史重演!

  姜国没有派遣军队,而是带来了书籍、文字、钢笔,以及油盐酱醋,还有吴灵之光。

  所有吴国百姓都骄傲的挺起胸脯,自豪而光荣。

  长长的车队、马队抵达王宫,阖闾亲自站在城门外迎接。

  看到国君这般礼遇自己,许石三步并做两步,一个滑步跪地。

  可惜阖闾眼疾手快,双手一架将许石搀扶起来。

  “爱卿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许石伸手指向身后数里长的车队、马队、人队,“君上,石幸不辱命!”

  阖闾却紧握着许石的手,大笑道:“你平安归来,就是最好的礼物!”

  一个满头白发的年轻男子走过来,“君上,外面风大,还是回宫再叙吧。许使者一路舟车劳顿,也需要歇息。”

  阖闾顿时醒悟,牵着许石的手向宫中走,“孤已经为你备好酒席,接风洗尘。还有许多人要一一介绍与你。对了,这是伍员,伍相!你们以后要多亲近……”

  酒席上,许石向阖闾汇报此次经历,并献上姜国赠礼的礼单。

  宫人也将字典、钢笔等精巧物件捧上来。

  阖闾自己把玩的时候,大手一挥,让宫人向其他官员展示。

  呈给阖闾的《龙文字典》有龙阳亲笔签名,以及一段赠语。

  阖闾虽然不懂龙文,但是能感受到签名和赠语中那铿锵的锐气,虽不明、但觉厉。

  目光如炬,循着龙阳的笔迹一勾一划的移动着。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

  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騑未拟直。

  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

  阖闾闭上眼睛,仔细感悟。

  赠语中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但是通过那剑气升腾的银钩铁画,阖闾体悟到一种高深的意境。

  跨越文字,直达精义,与阖闾强烈共鸣。

  “龙文真好,龙文真妙!”

  只是可惜,这意境不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再看钢笔……

  巴掌的木匣子里垫了一层金黄色的绸缎,绸缎正中是一根泛着冰冷金属色的圆柱。

  阖闾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玩剑,以及收藏剑。

  跟秦始皇专攻手办不一样,阖闾的藏品全都是剑。

  《越绝书》关于陪葬品的记载:“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三千在焉。”

  每种三千口,合计九千,近万把大宝剑。

  纵观古今帝王,“万剑归宗”式陪葬,阖闾是独一份,无论质还是量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也正因此,后世秦始皇、项羽、孙权等人都先后发掘阖闾墓。

  所以,不用怀疑阖闾对剑的喜爱。

  看到龙阳的签名时,阖闾已经感受到了万千剑气的升腾。

  再看钢笔,阖闾浑身一震,一股奇特的电流传遍全身,四万八千根汗毛同时炸起。

  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

  阖闾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体验到了。

  最初时,一把小木剑都能让阖闾开心不已。

  可是后来,无论多么精美、奢华的大宝剑,阖闾都兴趣缺缺。

  哪怕得到鱼肠这种小宝剑也不例外。

  玩腻了!

  确实是玩腻了!

  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

  而现在,阖闾又得到了新玩具。

  就像第一次从父亲手中接过木剑的感觉。

  骨子里的颤鸣,血脉中的奔涌,灵魂里的悸动。

  这是剑!

  一种全新的剑!

  许石想告诉阖闾钢笔的使用方法。

  阖闾身上却猛地涌现出一股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气场。

  仿佛有万千锐气从阖闾身上喷涌而出,许石生出一种直面太阳、无法直视的感觉。

  唯一能做的,就是低头、臣服、不敢直视!

  阖闾伸手捏起钢笔,指尖摩挲着冰冷的笔身。

  形形色色的金属,阖闾见得多了,很多大宝剑一上手就知道什么工、什么料。

  今天也毫不例外。

  “铁!”

  “不是凡铁……”

  “是什么工艺,让普通的铁变成了这幅模样,这种质地?”

  不知为什么,漆黑的笔身给人一种发光发亮的错觉,铁质更像玉石一样,带着晶莹和剔透。

  光线投射在漆黑的笔身中,竟然浮现出刀剑特有的松纹、云纹、水纹。

  简简单单的线条,却勾勒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还有术法的气息……这不是凡物,而是法器……”

  “好高明的铸造手法!孤竟然从未见过这等工艺!”

  “若能用在铸剑上……不不不……这本就是铸剑!”

  “这是剑!全新的剑!”

  阖闾的心怦怦狂跳。

  无师自通的拔出钢笔,仿佛拔剑出鞘。

  握持毛笔一样捏着笔身。

  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又切换成其他手势。

  握笔的手势、握剑的手势……

  身为收藏达人,阖闾通晓各种阴握、阳握、正持、倒持手法,还有指法等等。

  很快,阖闾找到一个舒服的持法。

  想也不想,阖闾在字典上随手写了几笔。

  许石终于从阖闾的气场中脱离出来,连忙解释钢笔的用法。

  “大王,这样是写不出来字的,您得先吸……”

  许石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清晰地看到,一行字出现在字典上,字体周围毫光绽放,与龙阳留下的签名和赠语交相辉映,却又泾渭分明,两种光芒倾轧、碾压,呈虎踞龙盘之势。

  “剑本凡铁,因执拿而通灵,因心而动,因血而活,因非念而死。四尺青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转战八方,镇压千里!三寸黑芒,可记斯人于一字,可录百年于一行,入骨三分,流传万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阖闾的声音滚滚如雷、荡荡如潮,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并且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尖锐。

  宫殿上方尘土扑簌簌落下,随即便听一阵“噼里啪啦”,一股无形的大力拔地而起,将砖瓦掀飞,炫烈的阳光从缝隙中倾泻而下,照亮了空气中弥漫飞舞的扬尘,更照亮了阖闾挺拔雄伟的身姿。

  万千光芒化作一柄柄利剑,从四面八方汇聚在阖闾身边。

  万仞圣光下的阖闾神圣而肃穆。

  在场众臣子肉体和心灵同时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冲击,而且是一波波的冲击。

  “众卿请看,孤这一手字,如何?”

  “大王英明神武!”

  “大王博学多才!”

  “大王才兼文武,学通天地!”

  如潮的马屁中,唯独满头白发的伍员一言不发。

  许久,许久,伍子胥拱手拜下,“大王,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

  阖闾再次发出畅快的笑声,“还是伍相最懂孤!”

  许石心中暗道:土地公是不是未卜先知,所以提前赠了个“吴灵之光”的名字?

  (2800字章节,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