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变?
李世民愣了一愣,竟然爆发了宫变?难道是哪个皇子发动了政变,在宫中对朱厚熜下手了?还是说,什么亲王宗室在皇宫中对皇帝下手了?总不能是朱厚熜在宫中对谁下手了吧?
或者说,是后宫中的什么妃嫔皇后之类的发动了政变?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场规模不小、影响力足够深刻的宫变,确实能够影响乃至改变朝堂局势、天下大势的走向。
非要说的话,当年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都能算作是宫变。
当然,明朝肯定没有如他这样的皇子,同样不可能有这样的玄武门之变,但是皇子、妃嫔或者其他人发动政变,意图威胁朱厚熜的权力地位乃至性命,却并非不可能。
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大多数皇帝的想法。
对于“宫变”二字,他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还有几分熟悉——他们可能是宫变的发动者,可能是宫变的攻击目标,可能是宫变的旁观者……
但哪怕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宫变的皇帝,对这两个字及其背后的事件也并不陌生。
怎么陌生呢?作为皇帝,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就需要警惕这种宫变发生的可能;而在登上皇位之前,作为皇子——除了少量宗室过继外,大家都是皇子——那同样要关注有些宫变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朱厚熜在位期间发生宫变,谁也不会意外;而如果朱厚熜真的因为一场宫变而改变了性情乃至行事作风,那其实也不让人意外。
“但是,这个宫变,和朱厚熜崇信道教方士有什么关系?”还有人有些疑惑。
但就在这个时候,后续的内容被缓缓道来——宫女刺杀!
是宫女,发动了这一场宫变?!是宫女,而非皇子、妃嫔或者什么其他人!
正如这上面所讲的那样,通常情况下,宫中就是非常安全的,大部分皇帝们不至于说在宫中都时时刻刻觉得自己要被弄死、有人要杀死自己——当然,皇帝的疑心病还是不会少,但确实不至于觉得自己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少数皇帝那属于少数情况,他们在哪里估计都难以安心。
而大部分皇帝的认知中,就算宫中有危险,那么多数也是来自于可能的皇子、妃嫔乃至其他人埋在宫中的暗线……
皇子、妃嫔自不用说,至于说他人埋在宫中的暗线,这些虽然可能是太监或者宫女,但是他们闹事儿也都是出于完成自己的主人的命令,而非自己自行决定要刺杀皇帝。
这两者可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
结果,现在,他们看见了什么?
这什么壬寅宫变,竟然是在宫中,由一群宫女们完成的,而这些宫女们决定刺杀皇帝,也都是出于个人意志,出于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什么作为其他人埋在宫中的暗线听从上级命令决定弑君……
宫女们,自己决定,要杀死皇帝!
这种几乎不会有人想象的事情,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当然,在知道这一点情况后,皇帝们再反过来思考,顿时意识到了他们之前的一个思维误区:既然天底下有那些造反作乱的乱民,那凭什么宫中就不会有不安分的宫人想要作乱?
这是他们之前太过自以为是,还不动脑子,所以才一直忽视了这方面的危险。
事实上,宫女们,乃至太监们,从来都不是什么绝对可靠、不会有贰心的存在。
也确实,如果这些服侍皇帝的人心里面有了什么别的想法,而不是和外界勾连,那么,他们想要做什么,皇帝是很难提前发现的,而他们的行动也相当方便。
没有和外界勾连、只是自己决定,那么就少了一重环节,皇帝就不能从这个环节切入盯住他们;而在宫中如果想要做什么,他们甚至也不需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因为各种器具就是摆在手边的,非常简单就能获得。
如果说刀子之类的还有管辖的方法,那这种花绳呢?你怎么管理?甚至人家如果有这方面的心思,那连花绳都不需要,撕一块儿布绑成比较结实的布条,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啊!
这要如何防范?如何盯防?
【参与了这一场活动的宫女共有十六人,她们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
【其中,杨金英就是行动的首领。】
【杨金英先是把搓好的绳子递给了苏川药,苏川药和杨金花一起把绳子栓好了套,一同下手,死死按住了朱厚熜;而姚淑翠则掐住了朱厚熜的脖子。】
【这个时候,朱厚熜惊醒,但没等他张口喊人,就被宫女们用布堵住了嘴,又被宫女们拿了布盖住了脸。】
【然后,众人把绳套套在了朱厚熜的脖子上,然后开始拉紧绳子;同时,众人又分工合作,共同死死地压住了朱厚熜的身体,让他难以挣扎——当然,他还是要挣扎的,于是,众人又在绳套上打了一个结,但可能因为太过紧张,这个结竟然打成了死结!】
【这样一来,可就勒不死朱厚熜了。】
【一部分宫女们见状,干脆拔下头上的钗子簪子,直接来了一通乱刺,但是朱厚熜到底没有此,因此,有参与之人感到了恐惧,转而选择前往皇后那边自首。】
【听到这样的消息,皇后大惊,当然迅速过来救驾,宫女们无法,只能暂且抛下了朱厚熜四处逃命——也有说法是宫女们就在原地,根本没跑;而朱厚熜脖子上的绳套总算被皇后解了下来,勉勉强强捞回了自己的一条命。】
【之所以说是勉勉强强,是因为当时虽然他还没被彻底勒死,但是也相当严重,气息将绝,太医们其实都已经不敢用药治疗,可见当时情况之严重。】
【最终,一个叫做许绅的太医院使冒着天大的风险,尝试给朱厚熜下药治疗,最终成功,获得了厚赏,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当晚的事情而惊悸以至于重病而亡。】
【从中,也可见当时的情况危急。】
【但这一场宫变到底是失败了,宫女们功亏一篑。】
李世民愣了一愣,竟然爆发了宫变?难道是哪个皇子发动了政变,在宫中对朱厚熜下手了?还是说,什么亲王宗室在皇宫中对皇帝下手了?总不能是朱厚熜在宫中对谁下手了吧?
或者说,是后宫中的什么妃嫔皇后之类的发动了政变?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场规模不小、影响力足够深刻的宫变,确实能够影响乃至改变朝堂局势、天下大势的走向。
非要说的话,当年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都能算作是宫变。
当然,明朝肯定没有如他这样的皇子,同样不可能有这样的玄武门之变,但是皇子、妃嫔或者其他人发动政变,意图威胁朱厚熜的权力地位乃至性命,却并非不可能。
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大多数皇帝的想法。
对于“宫变”二字,他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人还有几分熟悉——他们可能是宫变的发动者,可能是宫变的攻击目标,可能是宫变的旁观者……
但哪怕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宫变的皇帝,对这两个字及其背后的事件也并不陌生。
怎么陌生呢?作为皇帝,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就需要警惕这种宫变发生的可能;而在登上皇位之前,作为皇子——除了少量宗室过继外,大家都是皇子——那同样要关注有些宫变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朱厚熜在位期间发生宫变,谁也不会意外;而如果朱厚熜真的因为一场宫变而改变了性情乃至行事作风,那其实也不让人意外。
“但是,这个宫变,和朱厚熜崇信道教方士有什么关系?”还有人有些疑惑。
但就在这个时候,后续的内容被缓缓道来——宫女刺杀!
是宫女,发动了这一场宫变?!是宫女,而非皇子、妃嫔或者什么其他人!
正如这上面所讲的那样,通常情况下,宫中就是非常安全的,大部分皇帝们不至于说在宫中都时时刻刻觉得自己要被弄死、有人要杀死自己——当然,皇帝的疑心病还是不会少,但确实不至于觉得自己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少数皇帝那属于少数情况,他们在哪里估计都难以安心。
而大部分皇帝的认知中,就算宫中有危险,那么多数也是来自于可能的皇子、妃嫔乃至其他人埋在宫中的暗线……
皇子、妃嫔自不用说,至于说他人埋在宫中的暗线,这些虽然可能是太监或者宫女,但是他们闹事儿也都是出于完成自己的主人的命令,而非自己自行决定要刺杀皇帝。
这两者可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
结果,现在,他们看见了什么?
这什么壬寅宫变,竟然是在宫中,由一群宫女们完成的,而这些宫女们决定刺杀皇帝,也都是出于个人意志,出于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什么作为其他人埋在宫中的暗线听从上级命令决定弑君……
宫女们,自己决定,要杀死皇帝!
这种几乎不会有人想象的事情,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当然,在知道这一点情况后,皇帝们再反过来思考,顿时意识到了他们之前的一个思维误区:既然天底下有那些造反作乱的乱民,那凭什么宫中就不会有不安分的宫人想要作乱?
这是他们之前太过自以为是,还不动脑子,所以才一直忽视了这方面的危险。
事实上,宫女们,乃至太监们,从来都不是什么绝对可靠、不会有贰心的存在。
也确实,如果这些服侍皇帝的人心里面有了什么别的想法,而不是和外界勾连,那么,他们想要做什么,皇帝是很难提前发现的,而他们的行动也相当方便。
没有和外界勾连、只是自己决定,那么就少了一重环节,皇帝就不能从这个环节切入盯住他们;而在宫中如果想要做什么,他们甚至也不需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因为各种器具就是摆在手边的,非常简单就能获得。
如果说刀子之类的还有管辖的方法,那这种花绳呢?你怎么管理?甚至人家如果有这方面的心思,那连花绳都不需要,撕一块儿布绑成比较结实的布条,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啊!
这要如何防范?如何盯防?
【参与了这一场活动的宫女共有十六人,她们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
【其中,杨金英就是行动的首领。】
【杨金英先是把搓好的绳子递给了苏川药,苏川药和杨金花一起把绳子栓好了套,一同下手,死死按住了朱厚熜;而姚淑翠则掐住了朱厚熜的脖子。】
【这个时候,朱厚熜惊醒,但没等他张口喊人,就被宫女们用布堵住了嘴,又被宫女们拿了布盖住了脸。】
【然后,众人把绳套套在了朱厚熜的脖子上,然后开始拉紧绳子;同时,众人又分工合作,共同死死地压住了朱厚熜的身体,让他难以挣扎——当然,他还是要挣扎的,于是,众人又在绳套上打了一个结,但可能因为太过紧张,这个结竟然打成了死结!】
【这样一来,可就勒不死朱厚熜了。】
【一部分宫女们见状,干脆拔下头上的钗子簪子,直接来了一通乱刺,但是朱厚熜到底没有此,因此,有参与之人感到了恐惧,转而选择前往皇后那边自首。】
【听到这样的消息,皇后大惊,当然迅速过来救驾,宫女们无法,只能暂且抛下了朱厚熜四处逃命——也有说法是宫女们就在原地,根本没跑;而朱厚熜脖子上的绳套总算被皇后解了下来,勉勉强强捞回了自己的一条命。】
【之所以说是勉勉强强,是因为当时虽然他还没被彻底勒死,但是也相当严重,气息将绝,太医们其实都已经不敢用药治疗,可见当时情况之严重。】
【最终,一个叫做许绅的太医院使冒着天大的风险,尝试给朱厚熜下药治疗,最终成功,获得了厚赏,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当晚的事情而惊悸以至于重病而亡。】
【从中,也可见当时的情况危急。】
【但这一场宫变到底是失败了,宫女们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