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九年·再度兵变-《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大同这边,虽然这一次朱厚熜派出了官员处理此事,且也确实解决成功,但是处理的过程也并不算非常顺利。】

  【比如,别的地方的官员途径大同,结果大同的士卒认为是来讨伐他们的,因此锣鼓喧哗;再比如,因为这一次锣鼓喧哗,朝廷认为这些士卒们太过骄横,不强力镇压不足以解决此事,于是又半途派遣三千禁军前往,由此又引发了连锁反应;比如,大同的士卒们包围了代王府,代王吓得带着儿子连夜出奔……】

  【这个代王就是朱元璋的十三子朱桂的后人。现在在大同那边还有块儿九龙壁留着。】

  【不过总算,大同兵变的后续处理磕磕绊绊地解决了,只不过,对于大同而言,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短短九年后,大同再次发生兵变。】

  【而爆发兵变的原因,也和这一次相差无几。】

  【嘉靖十二年,时任大同总兵官的李瑾开始修筑壕沟,这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并非什么不应该的事情——大同这个地方,这个情况,这边的责任,那就是要修筑各种战事工事的,壕沟只是其中之一。】

  【但结果,这一回,这个总兵官李瑾,也来了一个“监工急迫”,于是,大同士卒们不堪军官虐待,再次起事,杀了总兵官李瑾,并且放火烧了大同巡抚的官署。】

  “这种事情怎么还能再来第二次?”朱元璋怒火上涌,气急败坏地来回踱步。

  前面,嘉靖三年那一次兵变也就算了,处理过程也就算了,总之起码是处理下来了,没有让其一直暴动下去,算是初步让秩序回归了稳定状态。

  但是后面呢?后面这什么见鬼的总兵官,李瑾?

  这他娘的九年前大同爆发过一次兵变,难道他还能不知道?既然知道大同爆发过兵变,且就在九年前,那总也应该知道当时那一场兵变为什么会爆发吧?

  不就是因为变相的当地官员催逼甚急,虐待士卒吗?!

  结果,这个总兵官现在也非得这么做,也要催逼甚急一下,也要虐待一下士卒——不把他们逼反、不把他们逼得再度发动兵变就不行是吧?

  就算不在乎朝廷也不在乎大同的士卒们的死活,那你也总得在乎你自己的性命吧?你在大同,要是真的有个什么不好,难道你能跑得了?

  大同的士卒们别的不说,一旦受不了了,一旦爆发了,那一定会最先跑过来把你弄死!

  所以,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考虑,难道在修筑壕沟的时候,就不能不那么急切,不那么压榨士卒?

  着什么急啊!

  是这一条壕沟要是现在不修好,那么马上就要被外敌入侵,马上大同的军队就无从抵挡,就要被长驱直入了吗?

  如果不是,那催逼甚急图什么!

  “后来的这些个官员都是些什么货色!都是怎么当官的,怎么爬到这个官职的!”他骂骂咧咧,并且当即决定,要告诫子孙,这几个被点名点出来引发了兵变的官员,那是绝对不能用的!

  就算能用,也绝对不能让他们参与到什么军务中来!

  不过,想到这里,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该不会这什么李瑾,他是真的不知道当时大同兵变的关键原因吧?……”

  想想关于这件事情的各种情况,朱元璋突然觉得,这种他只是随便一想、看似非常离谱的想法,还真的有可能是真的。

  嘉靖三年的大同兵变,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的官员张文锦给逼出来的,换言之,张文锦其实是罪魁祸首,至少是之一——这是朱元璋的观点。

  可是看看张文锦死后朝堂上下许多官员的反应吧,张文锦的家属想要想方设法搏一个恩典,这属于他们的利益相关,自然,他们是绝对不会说自己的儿子\/丈夫在这一场兵变中的作用的;

  而其余的官员们,也都是一个个上书要皇帝给追封追谥等等各种恩典——甚至,因为皇帝不愿意给出恩典,竟然还有那胆大妄为不想要命眼中毫无尊卑君臣的官员开始胡说八道,说什么“皇帝想杀张文锦杀了便是了,没必要假借大同士卒的手”这样的胡话,意图逼迫天子……

  没错,那个官员就是不想要命了!放在现在,朱元璋高低得给他来一个死刑套餐,说不定还能让他的家属也享受享受……

  总之,根据当时官员们、朝堂上下的态度来看,不管他们知不知道张文锦犯下的种种大错,但是他们的态度都很一致——管他有没有错,他就是被乱兵杀死的,那他就是应该得到恩典和抚恤,皇帝你要是不给,那就是你不讲道理、毫无仁德、甚至就是想要让张文锦去死……

  朱元璋对此是嗤之以鼻的。

  还是那句话,要是真的看这个张文锦不顺眼,想要杀了他,难道很难吗?

  不说那种不讲道理的朕就要他死这种方法了,就是要讲点道理,走正规流程,那难道皇帝还就找不出他张文静的一点错处了吗?

  那些个官员,朱元璋可不觉得有多少干干净净冰清玉洁的,怕不是多多少少都有一头小辫子,就看皇帝要不要处理了。

  但是,竟然就是有官员跑出来这么编造瞎话来威逼君王……可见这些官员们的胆量和态度。

  如果朝堂上的主流都是这样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李瑾——可能他会接收到错误信息,觉得之前的大同兵变都是士卒们胡作非为导致,张文锦非常悲惨非常无辜非常壮烈;也可能他清楚里面的门道,但是他觉得张文锦都能这样,那自己一样能够这样……

  呵呵!

  朱元璋深深觉得,在教育儿孙方面,还需要增加一个内容:如何让官员们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如何敲打敲打这些一有机会就想要反过来逼迫皇帝的东西们!

  日后的朝廷,恐怕这种情况还不算少见,否则,皇帝都明确表示出态度了,这些人竟然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上书;上书不成,还能编造瞎话威胁……

  这不是目无尊上,不是威逼君王,还能是什么?!

  这种人,都该紧一紧皮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