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清晨,镇上供销社的人捎来口信。
管子到了,在镇东头的仓库。
王兴国赶紧叫了辆驴车,带着司寒霆和五个壮劳力往镇上赶。
仓库里堆着几捆铁管子,蓝盈盈的,闪着镀锌的光。
司寒霆拿起一根掂了掂,管壁厚实,比他预想的还好。
“就是这个,没错。”
供销社的老李笑着说:“小司同志,这管子是海市原厂的,咱这供销社都没货。”
“麻烦李叔了。”
司寒霆让村民把管子搬上驴车,“总共多少米?”
“三百六十米,多送了十米,怕有损耗。”
老李递过发票,“弯头二十个,三通十个,水龙头一百二十个,都齐了。”
往回赶的路上,驴车“咯噔咯噔”晃着,铁管子相撞发出“哐当”声,引得路边干活的村民都往这边瞅。
张婶在地里摘棉花,看见驴车就喊:“是水管子不?真运来了?”
“是啊!”
王兴国坐在车辕上,笑得合不拢嘴,“过两天就动工,以后你家喝水不用去井边了!”
回到村里,管子被卸在大队部的院子里,围了不少人。
孩子们摸着光溜溜的管子,眼里全是好奇。
大人们则盘算着自家该安在哪,有的说安在灶房门口方便,有的说安在院里能浇菜。
司寒霆拿出卷尺和粉笔,在地上画了个更详细的图。
“从后溪到村口,挖一条宽三十公分、深五十公分的沟,顺着田埂走,不占耕地。”
“到了村口,分三条支管,东头、西头、中间各一条,这样各家离得都不远。”
王兴国按着图点人:“周建国,你带俩人去买铁锹、洋镐,再弄点水泥。”
“张大力,你带五个人去后溪挖过滤池。”
“就按小司同志说的,长宽各两米,深一米五。”
“剩下的人跟我去挖主沟,明儿一早就动工!”
村民们轰然应着,回家拿工具的拿工具,找绳子的找绳子,热闹得像过年。
第二天天没亮,村里就热闹起来。
张大力带着人在后溪砌过滤池,石头是从河里捞的,水泥是从镇上买的。
司寒霆过去看了看,嘱咐他们:“池底铺三层沙子一层石子,过滤得干净点。”
主沟那边更热闹,二十多号人排着队,铁锹洋镐抡得飞快。
王兴国喊着号子:“加把劲哟!早挖完早喝水哟!”
司寒霆没闲着,他拿着水平仪,每隔十米测一次坡度。
“这边再挖深点,差两公分,水过不去。”
“那边太高了,铲掉点土。”
村民们刚开始还觉得他较真,后来见他说得一点不差,都佩服起来。
“还是解放军同志懂行!”
苏如会和几个妇女提着篮子送早饭,“来来来,玉米饼子就咸菜,管够。”
张婶给司寒霆递了块饼:“司同志,歇会儿再干。”
司寒霆接过饼,咬了一大口:“没事,早点弄完早点通水。”
苏岁岁也来帮忙,给大伙递水递毛巾,递吃的。
挖沟挖了三天,从后溪到村口,一条蜿蜒的土沟像条长蛇,把全村串了起来。
第四天一早,司寒霆指挥着铺管子。
“小心点,别磕坏了接口!”
他站在沟边,看着村民们把铁管一根接一根放进沟里。
管子沉,得四个人抬一根,周建国在旁边递着扳手:“司同志,这接口咋接?”
司寒霆跳进沟里,拿起一个弯头。
“先把接口擦干净,抹点铅油,再缠上麻丝,拧的时候使劲,别漏水。”
他演示了一遍,动作麻利,缠麻丝的手法又快又匀,看得村民们直点头。
“我来试试!”
张大力跃跃欲试,接过扳手拧了半天,脸都憋红了,接口还是有点松。
司寒霆帮他加了把劲:“得用巧劲,不是蛮干。”
铺到东头时,遇到个难题。
有段路是硬土,下面全是石头,铁锹挖不动。
司寒霆让人找来撬棍,亲自下去撬,石头哐当一声滚出来,砸在他胳膊上,红了一大片。
“寒霆!”苏岁岁赶紧跑过去,掏出帕子给他擦汗,“要不歇会儿?”
“没事。”司寒霆摆摆手,“这点小伤不算啥。”
王兴国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
铺管铺了两天,主管道终于连到了村口。
接下来是分支管,各家各户拿着自家的铁锹,在主管道上接自家的支管。
司寒霆挨家指导。
“埋深点,冬天别冻裂了。”
“水龙头安高点,小孩够不着。”
苏如会家的水龙头安在灶房门口,司寒霆亲自上手,拧得严严实实。
“妈,以后用水直接拧这个,方便。”
苏如会摸着亮闪闪的水龙头,眼里直发热。
“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家院里能有这玩意儿。”
到了第七天,所有管子都铺好了。
过滤池也砌好了,就差最后一步:试水。
全村人都聚到了后溪,看着司寒霆打开过滤池的闸门。
清水“哗哗”流进主管道,顺着沟里的管子往村里跑。
司寒霆带着几个人沿着管道检查,哪里漏水就停下来修,一路修到村口。
“开龙头!”他喊了一声。
王兴国在大队部门口拧开第一个水龙头,“哗”的一声,清水喷了出来,溅了他一身。
“出水了!真出水了!”王兴国大笑道。
各家各户都拧开了水龙头,院子里、灶房里,到处是哗哗的水声和欢笑声。
张婶接了一盆水,咕咚喝了一大口:“甜!比井水还甜!”
苏如会站在自家水龙头前,看着清水流进缸里,突然抹起了眼泪。
苏岁岁搂住她:“妈,高兴的哭了?”
“高兴,太高兴了。”
苏如会擦着眼泪笑,“以后再也不用挑水了。”
司寒霆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嘴角也扬起了笑。
全村人都沉浸在通水的喜悦中时,村西头突然传来争吵声。
管子到了,在镇东头的仓库。
王兴国赶紧叫了辆驴车,带着司寒霆和五个壮劳力往镇上赶。
仓库里堆着几捆铁管子,蓝盈盈的,闪着镀锌的光。
司寒霆拿起一根掂了掂,管壁厚实,比他预想的还好。
“就是这个,没错。”
供销社的老李笑着说:“小司同志,这管子是海市原厂的,咱这供销社都没货。”
“麻烦李叔了。”
司寒霆让村民把管子搬上驴车,“总共多少米?”
“三百六十米,多送了十米,怕有损耗。”
老李递过发票,“弯头二十个,三通十个,水龙头一百二十个,都齐了。”
往回赶的路上,驴车“咯噔咯噔”晃着,铁管子相撞发出“哐当”声,引得路边干活的村民都往这边瞅。
张婶在地里摘棉花,看见驴车就喊:“是水管子不?真运来了?”
“是啊!”
王兴国坐在车辕上,笑得合不拢嘴,“过两天就动工,以后你家喝水不用去井边了!”
回到村里,管子被卸在大队部的院子里,围了不少人。
孩子们摸着光溜溜的管子,眼里全是好奇。
大人们则盘算着自家该安在哪,有的说安在灶房门口方便,有的说安在院里能浇菜。
司寒霆拿出卷尺和粉笔,在地上画了个更详细的图。
“从后溪到村口,挖一条宽三十公分、深五十公分的沟,顺着田埂走,不占耕地。”
“到了村口,分三条支管,东头、西头、中间各一条,这样各家离得都不远。”
王兴国按着图点人:“周建国,你带俩人去买铁锹、洋镐,再弄点水泥。”
“张大力,你带五个人去后溪挖过滤池。”
“就按小司同志说的,长宽各两米,深一米五。”
“剩下的人跟我去挖主沟,明儿一早就动工!”
村民们轰然应着,回家拿工具的拿工具,找绳子的找绳子,热闹得像过年。
第二天天没亮,村里就热闹起来。
张大力带着人在后溪砌过滤池,石头是从河里捞的,水泥是从镇上买的。
司寒霆过去看了看,嘱咐他们:“池底铺三层沙子一层石子,过滤得干净点。”
主沟那边更热闹,二十多号人排着队,铁锹洋镐抡得飞快。
王兴国喊着号子:“加把劲哟!早挖完早喝水哟!”
司寒霆没闲着,他拿着水平仪,每隔十米测一次坡度。
“这边再挖深点,差两公分,水过不去。”
“那边太高了,铲掉点土。”
村民们刚开始还觉得他较真,后来见他说得一点不差,都佩服起来。
“还是解放军同志懂行!”
苏如会和几个妇女提着篮子送早饭,“来来来,玉米饼子就咸菜,管够。”
张婶给司寒霆递了块饼:“司同志,歇会儿再干。”
司寒霆接过饼,咬了一大口:“没事,早点弄完早点通水。”
苏岁岁也来帮忙,给大伙递水递毛巾,递吃的。
挖沟挖了三天,从后溪到村口,一条蜿蜒的土沟像条长蛇,把全村串了起来。
第四天一早,司寒霆指挥着铺管子。
“小心点,别磕坏了接口!”
他站在沟边,看着村民们把铁管一根接一根放进沟里。
管子沉,得四个人抬一根,周建国在旁边递着扳手:“司同志,这接口咋接?”
司寒霆跳进沟里,拿起一个弯头。
“先把接口擦干净,抹点铅油,再缠上麻丝,拧的时候使劲,别漏水。”
他演示了一遍,动作麻利,缠麻丝的手法又快又匀,看得村民们直点头。
“我来试试!”
张大力跃跃欲试,接过扳手拧了半天,脸都憋红了,接口还是有点松。
司寒霆帮他加了把劲:“得用巧劲,不是蛮干。”
铺到东头时,遇到个难题。
有段路是硬土,下面全是石头,铁锹挖不动。
司寒霆让人找来撬棍,亲自下去撬,石头哐当一声滚出来,砸在他胳膊上,红了一大片。
“寒霆!”苏岁岁赶紧跑过去,掏出帕子给他擦汗,“要不歇会儿?”
“没事。”司寒霆摆摆手,“这点小伤不算啥。”
王兴国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
铺管铺了两天,主管道终于连到了村口。
接下来是分支管,各家各户拿着自家的铁锹,在主管道上接自家的支管。
司寒霆挨家指导。
“埋深点,冬天别冻裂了。”
“水龙头安高点,小孩够不着。”
苏如会家的水龙头安在灶房门口,司寒霆亲自上手,拧得严严实实。
“妈,以后用水直接拧这个,方便。”
苏如会摸着亮闪闪的水龙头,眼里直发热。
“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家院里能有这玩意儿。”
到了第七天,所有管子都铺好了。
过滤池也砌好了,就差最后一步:试水。
全村人都聚到了后溪,看着司寒霆打开过滤池的闸门。
清水“哗哗”流进主管道,顺着沟里的管子往村里跑。
司寒霆带着几个人沿着管道检查,哪里漏水就停下来修,一路修到村口。
“开龙头!”他喊了一声。
王兴国在大队部门口拧开第一个水龙头,“哗”的一声,清水喷了出来,溅了他一身。
“出水了!真出水了!”王兴国大笑道。
各家各户都拧开了水龙头,院子里、灶房里,到处是哗哗的水声和欢笑声。
张婶接了一盆水,咕咚喝了一大口:“甜!比井水还甜!”
苏如会站在自家水龙头前,看着清水流进缸里,突然抹起了眼泪。
苏岁岁搂住她:“妈,高兴的哭了?”
“高兴,太高兴了。”
苏如会擦着眼泪笑,“以后再也不用挑水了。”
司寒霆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嘴角也扬起了笑。
全村人都沉浸在通水的喜悦中时,村西头突然传来争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