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司寒霆就集合了队伍。
卡车后备箱里装着大包草药,是他和苏岁岁连夜在空间里整理出来的。
“都记清楚了,”司寒霆站在卡车旁,声音洪亮。
“到了邻县,分三个组。”
“一组跟着苏同志学配药,二组负责教村民消毒深埋,三组跟我去排查饲料来源。”
“动作要快,但不能毛躁,出了问题唯你们是问!”
“是!”士兵们齐声应道。
苏岁岁抱着啸天,蹲在旁边给它顺毛。
“等会儿到了地方,你再帮着闻闻,看那边的饲料跟昨天的是不是一路货。”
啸天蹭了蹭她的手心,低低“汪”了一声。
卡车开了一个多钟头,到了邻县的村口。
村口早就围了不少人,村支书领着几个村干部在路边等,脸都急白了。
“司旅长!可把你们盼来了!”
村支书握着司寒霆的手。
“咱这村,昨天一天就死了五百多只鸡,还有两家的猪也倒了,再这么下去……”
“先别慌。”
司寒霆打断他,“带我们去晒谷场,把村民都叫过去,苏同志先教大家配药。”
晒谷场里很快挤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手里还攥着盆、桶,显然是早就等着了。
苏岁岁站在石碾子上,面前摆着摊开的草药。
“大家看好了,”苏岁岁拿起一把带着绒毛的草药。
“这个叫排风藤,解湿热的,抓一把,剪成小段。”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再拿这个,野菊花,也是一把,不用剪。”
“还有这个蒲公英根,得洗干净,切成片……”
士兵们围在旁边,拿着小本子记。
有人举手:“苏同志,这三种药放一起?比例咋算?”
“不用那么准,”苏岁岁摆摆手。
“大概一把对一把就行,主要是图个方便。”
“抓完了放大锅里,添满水,大火烧开,再小火煮一刻钟,晾温了就能用。”
她指着旁边的大铁锅:“就像这样,我先煮一锅给你们看。”
有村民踮着脚问:“大妹子,这水是往鸡圈里泼,还是给鸡灌啊?”
“都能用,”苏岁岁道,“泼鸡圈能消毒,给病鸡灌点,轻的能缓过来。”
“不过记住了,要是鸡已经倒了不动弹,就别灌了,赶紧深埋,别耽误工夫。”
一个老大娘挤进来:“那家里人要是摸了死鸡头疼发烧,能喝不?”
“能!”苏岁岁加重语气,“人喝也管用,就是味道有点苦,忍忍就过去了。”
士兵们学得快,很快就上手了。
三个士兵一组,带着村民往大锅里添药、加水,柴火噼里啪啦地烧起来,白烟袅袅的,带着股草药味。
“小张,你那锅排风藤放少了,再抓一把!”
“李大姐,野菊花别带杆,杆没用!”
“火别太急,烧糊了就不管用了!”
苏岁岁在人群里来回走,时不时指点两句。
村民们学得认真,有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很快就煮出了第一锅药,晾温了就往自家鸡圈跑。
“我先回去试试!管用了回来告诉大伙!”一个妇女端着盆喊。
这边正忙着,司寒霆带着人去了村里的饲料仓库。
仓库是土坯房,门没锁,一推就开。
里面堆着不少麻袋,跟昨天隔壁县养殖场见的一模一样。
“啸天,闻闻。”苏岁岁松开手。
啸天窜进去,在麻袋上嗅了嗅,突然对着墙角的一个破麻袋低吼起来,还用爪子扒。
【跟昨天的一样,这袋更臭。】
“跟昨天的饲料是一路货,”苏岁岁翻译给司寒霆听,“这袋好像更糟。”
司寒霆打开麻袋,里面的饲料发黑,还结块了,一股霉味直冲鼻子。
“这玩意儿能喂鸡?”
“可不是咋的,”跟来的村支书叹了口气,“粮站说这是处理饲料,便宜得很,一块钱能买五斤,村民们觉得划算,就都买了。”
司寒霆皱着眉:“走,找几个用这饲料的村民问问。”
走进一户村民家。
“大爷,问您个事,”苏岁岁走过去,“你们怎么不用剩饭剩菜喂鸡,反倒买这饲料啊?”
老头拍了拍手:“姑娘,你是城里来的吧?不懂咱农村的难处。”
“剩饭剩菜哪够啊?家里的粮食得留着喂猪,猪能换钱,鸡就是下蛋自己吃的,哪舍得用粮食喂?”
另一个奶奶接话:“这饲料多便宜,一块钱10斤,比吃粮食划算多了。粮站的人说,这是厂里做坏了的,不影响吃,就便宜处理,咱寻思着不吃亏,就都买了。”
“是啊,”旁边的妇女搭腔,“我家上个月买了二十斤,省了不少粮食,还寻思着占了大便宜呢,谁知道……”
她抹了把眼泪,“鸡都死光了。”
苏岁岁心里沉了沉:“这饲料是什么时候开始卖的?”
“差不多一个月了吧,”老头回忆着,“不光咱村,邻村也买了,都说便宜。”
“粮站的人还说,这是新技术饲料,鸡吃了下蛋多,谁知道是这德性!”
“说大城市周边村子都用这个,鸡长得又肥又快,每天能下三四个蛋。”
司寒霆和苏岁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虑。
一个月前开始卖,多个村子都买了,饲料有问题还统一说是处理品,这哪像是巧合?
“走,去粮站。”
司寒霆站起身,语气沉了下来,“这事肯定不对劲。”
苏岁岁心里也打鼓。
她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村民过日子多仔细,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这饲料要是真便宜,他们肯定觉得划算,哪会想到里面有猫腻?
啸天跟在旁边,突然停下脚步,对着粮站的方向低吼了一声。
【里面有人,闻着心慌。】
卡车后备箱里装着大包草药,是他和苏岁岁连夜在空间里整理出来的。
“都记清楚了,”司寒霆站在卡车旁,声音洪亮。
“到了邻县,分三个组。”
“一组跟着苏同志学配药,二组负责教村民消毒深埋,三组跟我去排查饲料来源。”
“动作要快,但不能毛躁,出了问题唯你们是问!”
“是!”士兵们齐声应道。
苏岁岁抱着啸天,蹲在旁边给它顺毛。
“等会儿到了地方,你再帮着闻闻,看那边的饲料跟昨天的是不是一路货。”
啸天蹭了蹭她的手心,低低“汪”了一声。
卡车开了一个多钟头,到了邻县的村口。
村口早就围了不少人,村支书领着几个村干部在路边等,脸都急白了。
“司旅长!可把你们盼来了!”
村支书握着司寒霆的手。
“咱这村,昨天一天就死了五百多只鸡,还有两家的猪也倒了,再这么下去……”
“先别慌。”
司寒霆打断他,“带我们去晒谷场,把村民都叫过去,苏同志先教大家配药。”
晒谷场里很快挤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手里还攥着盆、桶,显然是早就等着了。
苏岁岁站在石碾子上,面前摆着摊开的草药。
“大家看好了,”苏岁岁拿起一把带着绒毛的草药。
“这个叫排风藤,解湿热的,抓一把,剪成小段。”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再拿这个,野菊花,也是一把,不用剪。”
“还有这个蒲公英根,得洗干净,切成片……”
士兵们围在旁边,拿着小本子记。
有人举手:“苏同志,这三种药放一起?比例咋算?”
“不用那么准,”苏岁岁摆摆手。
“大概一把对一把就行,主要是图个方便。”
“抓完了放大锅里,添满水,大火烧开,再小火煮一刻钟,晾温了就能用。”
她指着旁边的大铁锅:“就像这样,我先煮一锅给你们看。”
有村民踮着脚问:“大妹子,这水是往鸡圈里泼,还是给鸡灌啊?”
“都能用,”苏岁岁道,“泼鸡圈能消毒,给病鸡灌点,轻的能缓过来。”
“不过记住了,要是鸡已经倒了不动弹,就别灌了,赶紧深埋,别耽误工夫。”
一个老大娘挤进来:“那家里人要是摸了死鸡头疼发烧,能喝不?”
“能!”苏岁岁加重语气,“人喝也管用,就是味道有点苦,忍忍就过去了。”
士兵们学得快,很快就上手了。
三个士兵一组,带着村民往大锅里添药、加水,柴火噼里啪啦地烧起来,白烟袅袅的,带着股草药味。
“小张,你那锅排风藤放少了,再抓一把!”
“李大姐,野菊花别带杆,杆没用!”
“火别太急,烧糊了就不管用了!”
苏岁岁在人群里来回走,时不时指点两句。
村民们学得认真,有几个手脚麻利的妇女,很快就煮出了第一锅药,晾温了就往自家鸡圈跑。
“我先回去试试!管用了回来告诉大伙!”一个妇女端着盆喊。
这边正忙着,司寒霆带着人去了村里的饲料仓库。
仓库是土坯房,门没锁,一推就开。
里面堆着不少麻袋,跟昨天隔壁县养殖场见的一模一样。
“啸天,闻闻。”苏岁岁松开手。
啸天窜进去,在麻袋上嗅了嗅,突然对着墙角的一个破麻袋低吼起来,还用爪子扒。
【跟昨天的一样,这袋更臭。】
“跟昨天的饲料是一路货,”苏岁岁翻译给司寒霆听,“这袋好像更糟。”
司寒霆打开麻袋,里面的饲料发黑,还结块了,一股霉味直冲鼻子。
“这玩意儿能喂鸡?”
“可不是咋的,”跟来的村支书叹了口气,“粮站说这是处理饲料,便宜得很,一块钱能买五斤,村民们觉得划算,就都买了。”
司寒霆皱着眉:“走,找几个用这饲料的村民问问。”
走进一户村民家。
“大爷,问您个事,”苏岁岁走过去,“你们怎么不用剩饭剩菜喂鸡,反倒买这饲料啊?”
老头拍了拍手:“姑娘,你是城里来的吧?不懂咱农村的难处。”
“剩饭剩菜哪够啊?家里的粮食得留着喂猪,猪能换钱,鸡就是下蛋自己吃的,哪舍得用粮食喂?”
另一个奶奶接话:“这饲料多便宜,一块钱10斤,比吃粮食划算多了。粮站的人说,这是厂里做坏了的,不影响吃,就便宜处理,咱寻思着不吃亏,就都买了。”
“是啊,”旁边的妇女搭腔,“我家上个月买了二十斤,省了不少粮食,还寻思着占了大便宜呢,谁知道……”
她抹了把眼泪,“鸡都死光了。”
苏岁岁心里沉了沉:“这饲料是什么时候开始卖的?”
“差不多一个月了吧,”老头回忆着,“不光咱村,邻村也买了,都说便宜。”
“粮站的人还说,这是新技术饲料,鸡吃了下蛋多,谁知道是这德性!”
“说大城市周边村子都用这个,鸡长得又肥又快,每天能下三四个蛋。”
司寒霆和苏岁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虑。
一个月前开始卖,多个村子都买了,饲料有问题还统一说是处理品,这哪像是巧合?
“走,去粮站。”
司寒霆站起身,语气沉了下来,“这事肯定不对劲。”
苏岁岁心里也打鼓。
她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村民过日子多仔细,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这饲料要是真便宜,他们肯定觉得划算,哪会想到里面有猫腻?
啸天跟在旁边,突然停下脚步,对着粮站的方向低吼了一声。
【里面有人,闻着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