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留职京城,负责干部任免-《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

  京城的秋意已浓,长安街旁的银杏叶铺成金色长廊。

  周志高的车驶过天安门广场,最终停在中央组织部大楼前。

  他整理了一下笔挺的衣装,将厚厚的汇报材料抱在怀里,脚步沉稳地走进这座象征着干部管理核心的建筑。

  电梯上升的几十秒里,他脑海中飞速闪过清溪县的鱼塘纷争、南市的反腐风暴,那些民众的笑脸与腐败分子的颓丧,如同电影镜头般清晰。

  会议室里早已坐满了人。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领导端坐在主位,目光深邃而威严。

  周志高走到会议桌前,微微鞠躬:“各位领导,我向组织汇报近期巡查工作情况。”

  他将材料分发给众人,声音洪亮而恳切,“在清溪县,我们推行村民自主选举村干部,解决了土地流转、宗族纠纷等积压多年的问题,目前已有十七个村完成整改,民众满意度达百分之九十八。”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领导扶了扶眼镜,手指在材料上轻轻敲击:“村民自主选举?这个模式会不会存在选出来的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回领导,我们制定了《村干部能力培训方案》,联合农业、政法等部门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和退出机制。”

  周志高早有准备,拿出一份附件,“淇水村新当选的村支书赵建军,退伍军人出身,上任后不仅公平分配土地,还引进了中药材种植项目,带动村民人均增收三千元。”

  “这说明,老百姓的眼光是精准的。”

  汇报持续了两个小时。

  从南市三十四名腐败分子的查处细节,到“阳光通报”模式在全国十三个省市的推广成效;

  从五一广场商业街黑恶势力的连根拔起,到中铁局“吃空饷”案件引发的全国性排查行动,周志高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当提到“已追回赃款共计四百二十七亿,修复民生工程三十九项”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低低的赞叹声。

  组织部长李建国放下材料,语气里满是赞许:“志高同志这次下去,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还摸索出了可复制的经验。”

  “尤其是基层治理和反腐公开这两块,做得很扎实。”

  “确实难得。”另一位老领导接过话头,“现在很多干部下去巡查,要么只抓表面,要么不敢动真格。”

  “志高敢啃硬骨头,还能啃出成效,值得肯定。”

  周志高保持着谦逊的姿态:“这都是组织信任、民众支持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会议进入讨论环节,核心议题很快聚焦在周志高的下一步安排上。

  李老率先发言:“当前全国巡查工作正需要得力人手,志高经验丰富,继续牵头巡查,能更快打开局面。”

  “我倒觉得不然。”分管干部工作的老领导摇了摇头,“组织部现在正推进干部考核机制改革,志高熟悉基层情况,回来主持这项工作,能让政策更接地气。”

  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就在这时,有人轻轻推开了门,一位身形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进来。

  众人纷纷起身,恭敬地喊道:“刘老。”

  来者正是刘晓雅的爷爷刘老,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目光落在周志高身上,带着几分审视,也藏着不易察觉的温和:“刚才的讨论我在门口听了几句,志高这次的工作,确实亮眼。”

  他拿起桌上的汇报材料,翻到基层干部案例那一页,缓缓开口:“清溪县那个叫王建国的村霸,欺压百姓多年,为什么之前没人敢管?”

  “南市三十四个副职腐败,正职真的一无所知?这些问题,表面是个人贪腐,根子在制度漏洞和监督缺位。”

  周志高心中一凛,刘老的话正好点中了他这段时间的思考。

  “志高现在的能力,应付巡查或组织部的工作,都没问题。”刘老放下材料,语气变得严肃,“但他缺了一样东西,沉潜。”

  “现在的成绩,是在‘救火’,解决的是显性问题。”

  “可真正的治理,要能‘防火’,要在制度层面堵住漏洞。”

  他看向几位老领导,继续说道:“让他再沉下去一段时间,不是说继续巡查,而是带着问题回来,参与顶层设计。”

  “把基层看到的、听到的,转化成可落地的制度。”

  “比如村民选举的监督机制,怎么避免宗族势力干扰?反腐公开的尺度,怎么把握才能既震慑腐败,又不泄露办案机密?这些都需要他静下心来琢磨。”

  刘老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会议室里的争论瞬间平息。

  李老恍然大悟:“刘老说得对,志高现在有基层实践经验,再参与顶层设计,能让政策更有针对性。这是沉淀,也是积累。”

  其他老领导纷纷点头附和。

  “确实,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沉潜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刘老的考虑长远,志高需要这样的打磨。”

  周志高心中百感交集,他明白刘老的良苦用心。

  这些年他在基层奔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但也深刻感受到,很多矛盾的反复出现,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完善。

  比如南市的“吃空饷”问题,查处了一批,但若不改革干部考勤和薪酬发放制度,迟早还会冒头。

  “我服从组织安排。”周志高站起身,语气坚定,“我会好好总结基层经验,配合做好制度设计工作。”

  刘老满意地点点头,目光里多了几分欣慰:“你和晓雅都很优秀,但体制内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能力是基础,可怎么把能力用在刀刃上,怎么在复杂的环境里守住初心,都需要沉淀。”

  会议结束后,刘老单独留下了周志高。

  两人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秘书端来两杯热茶。

  刘老看着窗外的银杏叶,轻声说道:“你心里可别有想法,觉得在基层干实事更痛快。”

  “但你要明白,顶层设计做好了,能让千万个清溪县、南市少走弯路,这比你一个人跑遍全国更有意义。”

  周志高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水暖了手心:“爷爷,我懂,在南市查处那些腐败分子时,我就想,要是早有完善的监督制度,他们或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这就对了。”刘老笑了笑,“你和晓雅现在的位置,很多人羡慕。”

  “但你们要清楚,没有组织的培养,没有民众的支持,再强的能力也没用。”

  “晓雅在纪委那边,最近也在推进案件督办机制改革,你们夫妻俩,可以互相学习。”

  提到刘晓雅,周志高的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她昨天还跟我说,基层纪委人手不足,很多案件督办不及时。”

  “我正想跟她聊聊,能不能从考核机制上给基层纪委减负,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办案。”

  刘老眼中闪过赞许:“这就是沉潜的意义,把基层的痛点,变成改革的切入点。”

  “记住,体制内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既要靠自己的能力,也要懂团结协作,更要敬畏手中的权力。”

  离开组织部大楼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老郑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周志高出来,赶紧迎上去:“周部长,怎么样?组织上怎么安排?”

  “暂时不回基层巡查了,留在京城参与制度设计。”周志高坐上车,语气平静却带着坚定,“老郑,把我这次下去收集的基层干部案例整理一下,尤其是那些有政绩却得不到提拔的,我要好好研究研究。”

  老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您是想推动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没错。”周志高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刘老说得对,有背景大于有能力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那些在基层默默干实事的干部,应该得到公平的机会。”

  车子驶进胡同,远远就能看到家里的灯光。

  刘晓雅已经下班回家,正在厨房里忙碌。

  听到开门声,她探出头来,笑着说:“回来了?刚炖好的鸡汤,快洗手吃饭。”

  周志高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今天组织上定了,我留在京城工作,以后就能经常陪你吃饭了。”

  刘晓雅转过身,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我听爷爷说了,他也是为你好,沉下来做些扎实的工作,比什么都强。”

  “对了,我们纪委最近在调研案件督办效率低的问题,你在基层有没有发现什么症结?”

  夫妻俩坐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工作。

  从基层纪委的人手短缺,到干部考核的量化标准;从反腐公开的民众反馈,到制度落地的执行难点,话题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

  夜深了,周志高站在阳台上,看着京城的万家灯火。

  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不会像在基层那样立竿见影,甚至可能充满争论和阻力。

  但他更清楚,这些看似枯燥的制度设计,关乎着千万个基层干部的命运,关乎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沉潜下来,才能厚积薄发。”周志高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坚定。

  他想起清溪县赵建军在田埂上忙碌的身影,想起南市民众看到反腐通报时的笑容,想起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干部。

  这些,都是他沉潜前行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周志高准时出现在组织部办公室。

  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基层治理制度改革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