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柱练武的嗓门大,震得大厅里梁上的灯笼都晃了晃,劲儿也大,磕起头来是更实在,“咣!咣!咣!”三下下去,红毡子上印了个浅坑。
李爱莲赶紧起身扶两人,眼眶红得像浸了水的樱桃:“快起来!快起来!好孩子,都是干娘的好孩子,地上凉。”
李爱莲拉着莫小的手,又拍了拍莫大柱的胳膊,“往后,咱就是一家人了,缺啥?少啥?需要帮忙都尽管说,别跟干娘客气。”
刚扶起来,莫南山又清了清嗓子,冲李爱莲抬了抬下巴,有点小傲娇:“闺女,该你了。”
李爱莲愣了愣,随即站起身,红着脸走到莫南山面前,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头,声音柔柔的:“干爹在上,女儿给您磕头了。”
莫南山听见自己认定的闺女,叫自己爹了,笑得合不拢嘴,忙把她扶起来,从怀里摸出个小盒子递过去,打开一看,是支成色极好的玉簪子:“拿着,干爹也没啥好东西,这个是你干娘留下的,正好你和文雅一丫头一个,你戴着留个念想。”
“干爹,这也太贵重了吧?”
“给你了,你就拿着!”
李爱莲接过来,指尖蹭到玉簪的温润,眼圈更红了:“谢谢干爹。”
旁边看热闹的街坊邻居都拍起手来,有人喊:“这才叫双喜临门呢!”
莫小趁机往干娘手里塞了块刚出锅的桂花糕:“干娘尝尝,甜的!”
莫大柱也挠着头笑:“干娘,俺下午去给您院子里挑两担水!不让你费劲儿!”
李爱莲笑着点头,眼里的泪掉在桂花糕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却甜得像抹了蜜,这认亲宴上的眼泪,原是咸里带甜的。
莫家认亲宴的笑声刚传到巷口,固王府的书房里却静得能听见烛花爆开的轻响。窗棂外飘着雨水,淅淅沥沥打在芭蕉叶上,把那点热闹气儿挡得严严实实。
廖靖澜坐在太师椅上,指尖捏着张泛黄的纸,指节泛白,纸角都快被他攥烂了。暗卫刚从外地回来,靴底还沾着泥,带回来的消息像块冰,顺着他的后颈往下滑,冻得人骨头缝都发疼。
“王爷,当年负责接生的稳婆,三年前就没了。”暗卫半跪在地上,声音压得极低,跟怕惊着檐下的麻雀似的:“不过她闺女还记得些事儿,说当年,王妃和少爷出事前夜里,有个穿宫装的女人去过她家,给了她娘黄澄澄的十锭金子,让她娘把刚出生的小少爷喂下她给的药,对外说打娘胎里就带出病来,身体羸弱得很。”
廖靖澜的呼吸猛地一滞,眼前晃过二十年前的情景,固王妃抱着襁褓,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阳光透过窗纱落在她鬓角的珠花上,她抬眼冲他笑,声音软得像棉花:“这孩子眉眼像你!你瞧这小鼻子,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可没几月,就传来了噩耗。王妃带着刚满月的嫡长子去护国寺祈福,路上遇到马匪,马车翻了,起了大火,连人带车烧得干干净净。
他当时正镇守北疆,被匈奴的小股部队缠着脱不开身,等快马加鞭赶回来时,只看见护国寺后山那堆还冒着青烟的黑灰,连块能辨认的尸身碎片都找不到。王妃的陪嫁丫鬟哭倒在他脚边,说最后看见王妃在大火里没了。
“那宫装女人,有啥特征?”廖靖澜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喉咙里像堵着团干硬的棉絮。
“稳婆闺女说:那人个子不高,说话有点漏风,像是掉过牙。左手戴着只银镯子,上面刻着朵兰花。”暗卫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属下在稳婆家后院墙根下挖着这个,您瞅瞅。”
布包里是只锈迹斑斑的银镯子,兰花刻痕还能辨认,只是断了个口。廖靖澜拿起来掂了掂,指腹蹭过那道断口这镯子,他认得,是王妃给贴身丫头,周欢的,当年周欢当时还笑着说:“这镯子是她家的传家宝!”。
“周欢现在在哪儿?”廖靖澜把镯子攥在手心,冰凉的金属硌得掌心生疼。
“周欢五年前,就回了乡下老家,听说是得了场急病没的。”暗卫的声音更低了,“不过她儿子还在京城,开了家杂货铺,就在西市口。”
廖靖澜没说话,起身走到墙边,看着那幅落了点灰的王妃画像。画里的人穿着石榴红的裙衫,正低头逗着怀里的婴儿,眉眼弯弯的。
廖靖澜忽然想起:当年王妃在自己出征前,还拉着自己的手说:“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要不你带着我们娘俩一起?”
廖靖澜当时只当是王妃是产后多思,笑着哄了句:“我处理完军务就去接你们!”哪曾想,那竟是最后一面。
“备车,去西市。”他把镯子揣进怀里,转身往外走。靴底踩在青砖上,发出闷闷的响,像敲在自己的心坎上。
廖静平这一阵子,怕廖靖澜受不了,一直来找廖靖澜聊天,要不就是找莫文雅怕莫文雅刚住进固王府不太习惯。
廖靖澜刚走到二门口,就撞见廖静平提着个食盒过来,里面飘出点甜香。“大哥,吃点东西再忙吧,厨娘张妈新做的枣泥糕。”廖静平瞅他脸色不好,把食盒往旁边的石桌上一放,“又查出啥了?”
廖靖澜拿起块枣泥糕,没滋没味地嚼着:“王妃的替身丫鬟周欢当年可能掺和了这事儿。”
“周欢?”廖静平愣了愣,“就是总给你缝护膝的那个周欢?她不是最亲近嫂子的吗?”
“人心隔肚皮。”廖靖澜把糕咽下去,“当年王妃的马车,就是周欢安排的车夫。”
廖靖澜拍了拍廖静平的肩,“你别管了,我去去就回。对了,晚上让厨房做碗海菜汤,给如江送过去,他昨儿说想家了。”
西市口的杂货铺不大,挂着块“老周杂货”的木牌。掌柜的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看见廖靖澜这身打扮,赶紧迎上来:“客官想买点啥?针头线脑都有。”
喜欢只想当富婆摆烂
李爱莲赶紧起身扶两人,眼眶红得像浸了水的樱桃:“快起来!快起来!好孩子,都是干娘的好孩子,地上凉。”
李爱莲拉着莫小的手,又拍了拍莫大柱的胳膊,“往后,咱就是一家人了,缺啥?少啥?需要帮忙都尽管说,别跟干娘客气。”
刚扶起来,莫南山又清了清嗓子,冲李爱莲抬了抬下巴,有点小傲娇:“闺女,该你了。”
李爱莲愣了愣,随即站起身,红着脸走到莫南山面前,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头,声音柔柔的:“干爹在上,女儿给您磕头了。”
莫南山听见自己认定的闺女,叫自己爹了,笑得合不拢嘴,忙把她扶起来,从怀里摸出个小盒子递过去,打开一看,是支成色极好的玉簪子:“拿着,干爹也没啥好东西,这个是你干娘留下的,正好你和文雅一丫头一个,你戴着留个念想。”
“干爹,这也太贵重了吧?”
“给你了,你就拿着!”
李爱莲接过来,指尖蹭到玉簪的温润,眼圈更红了:“谢谢干爹。”
旁边看热闹的街坊邻居都拍起手来,有人喊:“这才叫双喜临门呢!”
莫小趁机往干娘手里塞了块刚出锅的桂花糕:“干娘尝尝,甜的!”
莫大柱也挠着头笑:“干娘,俺下午去给您院子里挑两担水!不让你费劲儿!”
李爱莲笑着点头,眼里的泪掉在桂花糕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却甜得像抹了蜜,这认亲宴上的眼泪,原是咸里带甜的。
莫家认亲宴的笑声刚传到巷口,固王府的书房里却静得能听见烛花爆开的轻响。窗棂外飘着雨水,淅淅沥沥打在芭蕉叶上,把那点热闹气儿挡得严严实实。
廖靖澜坐在太师椅上,指尖捏着张泛黄的纸,指节泛白,纸角都快被他攥烂了。暗卫刚从外地回来,靴底还沾着泥,带回来的消息像块冰,顺着他的后颈往下滑,冻得人骨头缝都发疼。
“王爷,当年负责接生的稳婆,三年前就没了。”暗卫半跪在地上,声音压得极低,跟怕惊着檐下的麻雀似的:“不过她闺女还记得些事儿,说当年,王妃和少爷出事前夜里,有个穿宫装的女人去过她家,给了她娘黄澄澄的十锭金子,让她娘把刚出生的小少爷喂下她给的药,对外说打娘胎里就带出病来,身体羸弱得很。”
廖靖澜的呼吸猛地一滞,眼前晃过二十年前的情景,固王妃抱着襁褓,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阳光透过窗纱落在她鬓角的珠花上,她抬眼冲他笑,声音软得像棉花:“这孩子眉眼像你!你瞧这小鼻子,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可没几月,就传来了噩耗。王妃带着刚满月的嫡长子去护国寺祈福,路上遇到马匪,马车翻了,起了大火,连人带车烧得干干净净。
他当时正镇守北疆,被匈奴的小股部队缠着脱不开身,等快马加鞭赶回来时,只看见护国寺后山那堆还冒着青烟的黑灰,连块能辨认的尸身碎片都找不到。王妃的陪嫁丫鬟哭倒在他脚边,说最后看见王妃在大火里没了。
“那宫装女人,有啥特征?”廖靖澜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喉咙里像堵着团干硬的棉絮。
“稳婆闺女说:那人个子不高,说话有点漏风,像是掉过牙。左手戴着只银镯子,上面刻着朵兰花。”暗卫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属下在稳婆家后院墙根下挖着这个,您瞅瞅。”
布包里是只锈迹斑斑的银镯子,兰花刻痕还能辨认,只是断了个口。廖靖澜拿起来掂了掂,指腹蹭过那道断口这镯子,他认得,是王妃给贴身丫头,周欢的,当年周欢当时还笑着说:“这镯子是她家的传家宝!”。
“周欢现在在哪儿?”廖靖澜把镯子攥在手心,冰凉的金属硌得掌心生疼。
“周欢五年前,就回了乡下老家,听说是得了场急病没的。”暗卫的声音更低了,“不过她儿子还在京城,开了家杂货铺,就在西市口。”
廖靖澜没说话,起身走到墙边,看着那幅落了点灰的王妃画像。画里的人穿着石榴红的裙衫,正低头逗着怀里的婴儿,眉眼弯弯的。
廖靖澜忽然想起:当年王妃在自己出征前,还拉着自己的手说:“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要不你带着我们娘俩一起?”
廖靖澜当时只当是王妃是产后多思,笑着哄了句:“我处理完军务就去接你们!”哪曾想,那竟是最后一面。
“备车,去西市。”他把镯子揣进怀里,转身往外走。靴底踩在青砖上,发出闷闷的响,像敲在自己的心坎上。
廖静平这一阵子,怕廖靖澜受不了,一直来找廖靖澜聊天,要不就是找莫文雅怕莫文雅刚住进固王府不太习惯。
廖靖澜刚走到二门口,就撞见廖静平提着个食盒过来,里面飘出点甜香。“大哥,吃点东西再忙吧,厨娘张妈新做的枣泥糕。”廖静平瞅他脸色不好,把食盒往旁边的石桌上一放,“又查出啥了?”
廖靖澜拿起块枣泥糕,没滋没味地嚼着:“王妃的替身丫鬟周欢当年可能掺和了这事儿。”
“周欢?”廖静平愣了愣,“就是总给你缝护膝的那个周欢?她不是最亲近嫂子的吗?”
“人心隔肚皮。”廖靖澜把糕咽下去,“当年王妃的马车,就是周欢安排的车夫。”
廖靖澜拍了拍廖静平的肩,“你别管了,我去去就回。对了,晚上让厨房做碗海菜汤,给如江送过去,他昨儿说想家了。”
西市口的杂货铺不大,挂着块“老周杂货”的木牌。掌柜的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看见廖靖澜这身打扮,赶紧迎上来:“客官想买点啥?针头线脑都有。”
喜欢只想当富婆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