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曹化淳密报和最后部署-《穿越大明:手持AK教崇祯做皇帝》

  崇祯二年,九月十日。

  启明镇,将军办公室。

  朱启明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死死地钉在一张薄如蝉翼的信纸上。

  这是李若文通过锦衣卫系统,从京城那位大太监曹化淳手里辗转弄来的密报。

  信上的字不多,却看得他心惊肉跳。

  “……曹某失势,圣心难测,厂卫易主在即……北地烽燧有警,然朝堂诸公皆以边将邀功论处……”

  妈的!

  曹化淳这棵大树要倒了!

  这意味着他在京城最直接、最高效的一条情报线将面临瘫痪的危险!

  “将军!陈先生回来啦!”

  张家玉那大嗓门跟炸雷似的,从门外滚了进来,震得朱启明一个激灵。

  他不动声色地将密报折好,塞进怀里最贴身的地方,脸上恢复了惯常的平静。

  门被推开,风尘仆仆的陈邦彦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同样一脸兴奋的张家玉。

  “将军!”陈邦彦一躬到底,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幸不辱命!”

  他将广澳港发生的一切,从与郑彩的初次交锋,到用“盐票”收拢流民,再到最后李若链大军压境,郑彩狼狈而逃的经过,一五一十,详尽汇报。

  朱启明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为激赏。

  这个陈邦彦,真是捡到宝了!

  不光有读书人的骨气和谋略,更有实干家的手腕和胆魄,这趟差事,办得滴水不漏,堪称完美。

  “好!邦彦,你干得很好!”朱启明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盒子,和一个沉甸甸的钱袋,走到陈邦彦面前。

  “这是给你的。”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造型精美的银色腕表,指针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此物名为‘手表’,可知晓时辰,分秒不差。这一百两银子,你拿去安家。”

  陈邦彦看着那奇异的“手表”和那袋白花花的银子,顿时慌了,连连后退。

  “将军,万万不可!”

  他一脸正色,躬身道:“为将军分忧,乃邦彦份内之事!此去广澳,不过是奉命行事,谈不上功劳。若份内之事也要奖赏,岂不乱了规制,坏了法令?邦彦万万不敢领受!”

  朱启明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糊涂!”

  他一声断喝,目光锐利如刀,整个人的气场豁然一变,不再是那个温和的领袖,而像一头被激怒的猛虎,逼视着陈邦彦。

  “份内之事?”

  朱启明向前一步,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

  “我问你,朝廷那套‘伦常’,救得了五千快饿死的百姓吗?!郑芝龙的‘君臣之义’,是信义还是刀?!”

  陈邦彦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和气势慑得后退半步,脸色发白。

  “深入郑家狼窝,周旋于强梁之间,毫发无伤带回五千条命、八十五条船!”

  朱启明步步紧逼,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陈邦彦心上,

  “这也是按部就班的‘份内’?!等你被郑彩剁了,船被抢了,人死光了,再追封你个忠烈,才合你那套‘规矩’?!”

  陈邦彦额头渗出冷汗,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赏你,是告诉你,也告诉所有人:在启明镇,功劳看贡献!看结果!”

  朱启明斩钉截铁,“英雄流血,就该有回报!都像你这般‘不患寡而患不均’,才是最大的不公!寒了人心,谁来拼命?!”

  “这块表,这袋银子,是你应得的!拿着!”

  朱启明最后一句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是命令!也是你作为启明镇大总管,未来要带头执行的新规矩的起点!”

  他上前一步,将冰凉的腕表和沉重的银袋,重重塞进了陈邦彦的手中。

  陈邦彦被这一连串振聋发聩的话语,轰击得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脸上烧得滚烫。

  羞愧,震撼,而后是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

  他握着手中的赏赐,仿佛握着千钧重担,又仿佛握着一把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他终于明白,自己效忠的,究竟是怎样一位雄主。

  陈邦彦深深一揖到底,语气充满了敬服与坚定:

  “将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是邦彦迂腐,不识将军深意与格局!此赏,邦彦愧领!日后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将军所托!”

  “起来吧。”朱启明把他扶起,神色缓和下来,“去,把所有管事的都叫来,开会!”

  片刻之后,办公室里挤满了人。

  王大力、王翠娥、陈国柱、张一凤、李若文、张老匠,还有被陈邦彦从门外拉进来的张家玉。

  朱启明扫视一圈,直接进入正题。

  “各位,北上在即,留守的摊子也得铺开。今天,做最后一次安排。”

  “王大力!”

  “在!”王大力瓮声瓮气地应道。

  “你手下的两千主力,再过三天就要随我出发。这三天,把所有装备、弹药、个人物资全部检查一遍!我不要在路上看到任何一个兵因为鞋子磨脚掉队!”

  “是!将军放心!”

  “王翠娥。”

  “嗯。”王翠娥抱着胳膊,撇了撇嘴。

  “‘大伊万’……不对,‘震天雷’车间的工作,跟张老匠交接好。这次北上,你负责的特战小队,每人带足十颗新式震天雷,还有你那些瓶瓶罐罐,都给我打包好。路上要是出了岔子,我拿你是问!”

  王翠娥白了他一眼:“知道了,啰嗦!”

  “陈国柱!”

  “在,将军!”

  “你留下,继续当你的大管家。南雄的粮食生产、物资仓储,一律由你负责。我走之后,你就是咱们的钱袋子和米缸,要是后方出了问题,我回来第一个就拆了你的祠堂!”

  陈国柱一挺胸膛:“将军放心,谁敢动咱们的粮食,我先拿锄头刨了他家祖坟!”

  “张一凤,李若文。”

  “在!”两人齐齐出列。

  “张先生,你和邦彦,一文一武,总揽南雄大本营所有行政事务。李若文,你手下的锦衣卫,除了对外情报,还要接管镇内治安,配合南山营留守部队,把家给我看好!谁敢在我背后捅刀子,不用请示,就地正法!”

  “遵命!”

  “张老匠。”

  “老朽在。”

  “兵工厂不能停!尤其是线膛枪和炮弹的生产,必须保证!另外,我留下的那几张新图纸,你带着徒弟们好好研究,等我回来,要看到新东西!”

  张老匠激动得满脸红光:“将军放心!老朽就是把这把骨头烧成灰,也给您把新家伙造出来!”

  最后,朱启明的目光落在了满脸期待的张家玉身上。

  张家玉立刻挺直了腰板,眼睛亮晶晶的。

  朱启明清了清嗓子:“张家玉。”

  “到!”

  “你的任务最重。”

  张家玉激动得脸都红了。

  “你留下,跟着你爹和陈先生,好好读书,好好练兵!什么时候你能把那套《纪效新书》倒背如流,什么时候你再来跟我谈上阵杀敌的事!”

  张家玉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啊?将军……我……”

  “真的不能让我一起北上吗?我想杀敌报国!”

  “嗯?”朱启明眼睛一瞪。

  张一凤眼疾手快,又一把拧住儿子的耳朵,笑呵呵地对朱启明说:“将军放心!卑职一定把这混小子看牢了,保证他把书读烂!”

  “嗷——爹!你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