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免死金牌-《主母爱谁当!纨绔夫君为我挣诰命》

  暴雨的第四天,深夜。

  雷鸣轰隆,闪电划破夜空,将黑夜照得如白昼一般。

  沈棠宁被这动静惊醒,偏头望着窗外发呆,就在今夜……

  微凉的指尖被攥住,池宴没睁开眼,嗓音透着一股慵懒的哑:“睡不着?”

  “我觉得,今晚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她喃喃地道。

  他不由睁眼看过来,眼里的困意淡去了些,随她一起扭头看向窗外,眉头皱了一下。

  与此同时,燕京外。

  汹涌的河水带着摧枯拉朽的架势不断冲击着堤坝,云龙堰堤坝一角,碎石不断滚落进水中,几个来回后不堪重负地垮塌。

  河岸“轰”地被吞没,河水肆意蔓延开来,如同一条巨龙般,顷刻间侵占了周围的田地村庄!

  好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早已提前搬到山上避难,但洪水的破坏性仍然令人心惊。

  有人半夜惊醒朝山下望,恰好瞧见了这一幕,顿时白了脸:

  “洪水!洪水来了!”

  有更多的人聚拢在山坡上,年长的老者面露悲怆,扑通跪倒在地:“我们的庄稼,房子……全没了!”

  年幼的孩童不明白什么是洪水,可瞧见这一幕,本能地害怕地躲在父母的怀里哭了起来。

  庄稼没了还可以再种,但房子只有重新修建,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次惨重的打击!

  ——

  次日的燕京,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

  洪水一夜间肆虐,地势低的地方被完全淹没,地势高点的也难以幸免,水深达到了膝盖。

  龚尚书面如死灰,半个字也说不出,直接被崇德帝下令打入诏狱听候发落,满朝无一人敢为他求情!

  如此大的工程,耗费了巨资修建,投入了多少人力,可在洪水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这还是重新加固后的成果!

  那要是没有加固呢?可想而知当初修建时是有多么敷衍!

  花了那么多银子进去,结果都进了别人的口袋,崇德帝的震怒可想而知!

  然而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眼下更重要的是抗洪,尽快将堤坝重建,还有安抚受灾百姓的情绪以及各种补救措施。

  龚尚书被下了诏狱,工部群龙无首,崇德帝眼神沉了沉:“池景玉,朕命令你立刻带人前往云龙堰,尽快将洪水蔓延的势头控制住!”

  池景玉眸光微闪上前一步:“微臣遵旨!”

  同时,池宴也不可避免被钦点。

  “池宴,你协助京兆府进行救援,寻找有没有被洪水围困的百姓,并及时将这些百姓安置下来。”

  池宴神色凝重拱手:“臣领旨。”

  就在这时,众目睽睽之下,谢太师上前一步缓声道:“陛下,眼下百姓受困于洪灾,老臣也想略尽绵薄之力,自愿倾尽府中半壁家财投入到灾情中,还请陛下准许!”

  这话一出,众人面色各异,心中掀起一阵波澜。

  有人错愕,有人暗恼,也有人敬佩。

  御史当即站了出来:“太师真乃朝中表率,此等大义着实令人敬佩!”

  崇德帝深深凝视着谢太师,他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站了出来。

  其实谢太师即便不开这个口,他也是有打算逼朝臣出一份力的,毕竟国库实在紧张,此次洪灾还不知要投入多少钱财,总得有人来替他分担。

  但谢太师主动提出捐钱,性质又不一样了,这事传了出去,毫无疑问又会为他增添一段美名,赢得天下百姓的感激与赞赏,但这可不是皇帝乐意看到的。

  然而眼下这种情况,他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谢太师可想好了?”

  谢太师微松了眉头,言辞恳切:“为陛下分忧解难,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本就是臣的分内之事。”

  崇德帝扯了扯唇,语气感慨:“太师不愧为国之栋梁,果真叫朕心服口服。”

  明明是占了便宜,他心里却不痛快极了。

  谢太师恭敬垂下了眸,一派君臣和乐的模样。

  不少臣子则心里怨怼,好端端的谢太师非要当这个好人做什么?他都掏了银子,那他们焉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更何况,谢太师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手笔,他们要是出的银子少了,那不是受人诟病?

  *

  沈棠宁打量了眼整整齐齐码在屋内的十个箱笼,语气迟疑:“娘,这会不会太多了?”

  她只是提议,如今灾情严重,他们自家要不要也出一份力,全当是个心意。

  哪知婆母一出手就是这么多,委实阔绰。

  池母一边清点,抽空回过头来:“不多,不多!发生了这样的事,咱们本就该尽一份力,再说了,阿宴如今在朝中当值,切不可落人口实,就当是给你们积福了。”

  于她而言,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并不是什么难事。

  见婆母如此大度,沈棠宁也再不说什么,清点完后就让人抬去了户部,她和池母也跟着走了一趟。

  这会儿的雨势已经小了不少,出行相对于来说没那么困难。

  沈棠宁掀开车帘望去,见大街上人来人往,百姓面带愁容,但气氛还不算太低沉。

  有人修葺被暴雨破坏的房屋,有人清理着门前的积水,邻里间遇到麻烦还会搭把手。

  这样的情况已经比上一世好太多。

  “燕京还算不错了,这要是穷苦的地方,都不知道该有多难过!”池母叹息着,眼里不自觉露出怜悯。

  比人祸更无情的是天灾,说来就来毫无征兆,当真是半点法子都没有。

  “听说谢太师带头给咱们捐钱,太师大人果然仁善!”

  “可不是吗?等回头啊,我就去庙里给他老人家点一盏长明灯,保佑他顺遂康健,福寿延绵!”

  池母也听见了这话,赞同地点点头:“你外祖父果然高风亮节,有这么个股肱之臣,是陛下的福气,也是天下人的福气。”

  沈棠宁唇角轻轻扬起,垂下眼睫安静听着,心里却想陛下这会儿定然不痛快。

  按理说,既已惹了陛下忌惮,谢家就该低调才是,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其中也有她的用意。

  外祖父在民间声望愈高,陛下越不敢轻易动作,当然,谢家退是要退的,但她要在这之前,讨一道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