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盗御马-《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元嗣看着这些剽悍的战士,心想要是自己有这样的部下就好了。

  能看出来,这些人包括郭淮山都不是等闲之辈。

  元嗣想着借他们的助力尽量多搞一些钱粮。

  东北的冬天是很难熬的,山寨现在这个情况肯定撑不过去。

  至于他们看中了自己哪一点,不用管,互相利用嘛。

  韩鲁朴说道:“听说盟主箭术无双,韩某斗胆请教一二。”

  杨元嗣看他腰间挂着一柄弯刀,背着一张大弓,估计是也个射手。

  韩鲁朴说道:“咱们不来那些俗的,我看天上有雁,咱们就比射雁吧。”

  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大雁在天上,离地何止百步。

  况且又有不测风云,大雁身型摇摆不定。

  所以射雁最难。

  元嗣抬头看见天上大雁南飞,想起了花荣的故事。

  他拿起金乌对韩鲁朴说道:“我要射第一排的第三只。”

  韩鲁朴笑道:“偏偏我也要射那一支。”

  二人相视一笑,同时拉弓,只见箭去如流星,大雁哀鸣一声载了下来。

  刘十三赶忙跑了过去,将大雁拾了到了众人眼前。

  韩鲁朴一看大惊失色,那些随从们也都神色骇然。

  只有郭淮山一副戏谑的表情看着他们,仿佛早就知道结果。

  那大雁身上插着两支箭,韩鲁朴的箭射在大雁的右翅之下。

  杨元嗣的弓箭却是射在大雁头上,透颅而过。

  七巧第一个高兴的喊了起来,山寨里的众人也觉得脸上有光,齐声欢呼。

  韩鲁朴初时听郭淮山说这小小的卧龙山有个箭术天才,他还不信。

  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大家在聚义厅按照宾主坐定,向上参拜了盟主杨元嗣。

  寨子里的房屋一时间也住不了那么多的人马。

  韩鲁朴的人自己带的干粮帐篷,陆续住了下来。

  一连五六天,他都和杨元嗣切磋射箭技巧,两人都受益匪浅。

  杨元嗣觉得韩鲁朴虽然比自己年龄大不少,可是做事坦荡,说话直率,很对脾气。

  只是他们召集这些人在这里,所图应该非同小可。

  过了几天,山下又上来了十几个人,牵着二十多匹马,驮着一堆鼓鼓囊囊的包袱。

  郭淮山将杨元嗣请到屋子里,郑重的说道:“盟主,有一桩大富贵,不知敢不敢取?”

  杨元嗣笑道:“只要能给山寨带来钱粮,日大辽皇帝我也敢。”

  郭淮山一呆,又正色道:“这事确实和辽国皇帝有关……”

  原来这辽国皇帝耶律延禧懒于治国,骄奢淫逸。

  他平生最爱的事物有两样:美人和宝马。

  各地官员也投他所好,进献美女骏马。

  东京留守新得了一匹宝马,叫作踏风,据说能日行千里。

  这踏风宝马就放在辽阳府南的一处军马场里,有三千军马看守。

  郭淮山和韩鲁朴的目标就是这匹宝马。

  杨元嗣心中暗暗吃惊,这里满打满算只有二百多人,要对付三千守军可不容易。

  那可是辽国皇帝的御马,做了就是惊天大案,必须要想好退路。

  他说道:“不知做了一票,军师能给山寨什么好处?”

  郭淮山说道:“这次干完之后,卧龙山的旗号就不能再用,我给大伙儿寻了一个更好的去处。”

  第二天郭淮山亲自带杨元嗣走了三十多里山地。

  这座山叫作瞎虎岭,比卧龙山高大不少,想不到山上竟然隐藏着一座大寨。

  这是真正的山寨,有寨门石屋粮仓,甚至还有马厩。

  最主要的是这里地势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寨门,易守难攻。

  杨元嗣看了心想这才是真正的土匪寨子该有的样子嘛。

  寨子里只有三五个看守,郭淮山说道:“明天我们就搬到这里来,里面的存粮足够过冬,且有颇多钱财。”

  元嗣看他想的如此周到,免去了后顾之忧。

  况且自己这边除了刘十三武艺还算可以,其他人都难堪大用。

  要想对抗辽军,还要靠韩鲁朴他们。

  实在看不出郭淮山图谋自己什么,关键卧龙山也没什么好让人惦记的。

  第二天一早,卧龙山开始了大搬家。

  开始大家还有所怨言,等看到了新家莫不高兴。

  韩鲁朴那边已经开始准备盗马行动,杨元嗣看他们将包袱打开,里面是一套一套的铁甲。

  杨元嗣知道民间私藏一副铁甲就是砍头的重罪,这些都足够九族消消乐了。

  韩鲁朴也给了杨元嗣一件,他穿上觉得浑身难受,活动不便,又脱了下来。

  本来今晚的行动郭淮山只让元嗣一个人参加,刘十三也非要跟着去。

  只是有一个尴尬的地方郭淮山也没有想到:杨刘二人都不会骑马……

  杨元嗣以前去内蒙旅游的时候骑过几次马。

  韩鲁朴稍加指导起码能做到骑在马上跟上大部队。

  刘十三这憨货怎么教都教不会。

  不过这家伙也是真的牲口,提着铁棒奔跑起来居然比马慢不了多少。

  马场在辽阳城的西南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寨门口有两个箭楼。

  这两个箭楼有五六丈高,每个箭楼上都有一个人守着警钟。

  前面二百多步只有一道矮山坡能阻挡住箭楼的视线。

  韩鲁朴的骑兵们偃旗息鼓,藏在山坡后面。

  他跟元嗣解释,必须要有两个人,同时射中箭楼上的两个人。

  这样才能避免他们敲响警钟。

  元嗣明白了他们一定要自己来的原因,只有自己和韩鲁朴有这个箭术。

  他们两个背着弓箭,慢慢接近了箭塔。

  现在是寅时,正是夜最浓,人最困的时辰。

  离着箭塔还有百步,二人不敢再往前靠近。

  箭塔上两个守卫还在来回巡逻,上面有一盏防风灯笼。

  韩鲁朴给杨元嗣使了个眼色,二人同时弯弓搭箭。

  箭出如闪电,两个守卫几乎同时倒了下去。

  韩鲁朴刚要松口气,突然右边的箭塔上又站起了一个人。

  那人拿起撞锤就要敲那警钟,脖子上却中了一箭,一声都没喊出来。

  原来是杨元嗣眼看形势不对,又补了一箭。

  杨元嗣放下了弓箭,手心里全是汗。

  这是他第一次射杀活人,跟射靶子的感受可不一样。

  郭淮山看二人成功,率领骑兵冲了过来。

  初时他们控制的马速,几乎悄无声息的接近。

  到了寨前三五十步突然点起了火把,全速冲击。

  辽军守卫都在睡梦之中,匆忙之间帐篷起火,只能慌乱应对。

  韩鲁朴指挥骑兵一边放火一边砍杀遇到的辽军,却并不减速。

  骑兵最大的杀伤依靠的就是冲击力,他们冲击到马场的边上又折返回来。

  一连冲击了五六次,辽军开始全面崩溃。

  杨元嗣马术不佳,不敢驰骋冲锋,只能在外围射杀冲出来的辽军。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韩鲁朴腰挂着一个首级,后面郭淮山牵着一匹高头大马。

  那马肩高有八尺,浑身雪白,光看体型简直像天马下凡。

  想必就是那踏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