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西京之战【二】-《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杨朴先开口道:“不知道大王有多少把握能够打开大同的城门?要知道里面可是有十几万辽军。”

  杨元嗣听他对自己的称呼都变了。

  这个老家伙肯定是了解我的。

  “我有十成的把握,而且保证耶律延禧跑不了。”

  完颜阿骨打眉微微抖动了两下,以他对杨元嗣的了解。

  杨元嗣肯定掌握了他们不了解的底牌。

  这个年轻人,是越来越有出息了啊。

  阿骨打站起身来,直截了当的说道:“西京你就不要想了,我要留给宗望。”

  “至于朔州,蔚州和应州……”,阿骨达顿了一下,“你们有能力的话,随便去拿!”

  杨元嗣暗暗感叹长孙信的远见,看来只能取中策了。

  “不过我也提醒你,草原上的人向来毫无信义可言。”

  “你那些同族也未必值得信赖,你哪样都好,只是少了一些狠辣。”

  完颜阿骨打又指了一下宗望,“你也有这个毛病。”

  杨元嗣和宗望相视一笑,都没有往心里去。

  他们还不不知道,之后二人都会因为这个弱点付出巨大的代价。

  杨朴本来还想说些什么,看到阿骨打已经定了基调。

  他也只能顺着阿骨打的话问杨元嗣道:“大王你看什么时候适合攻城?”

  杨元嗣说道:“下月初三,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亲自入城,在子时将西门吊桥放下,你们准时接应。”

  阿骨打点了点头,说道:“详细情形你和宗望商议,你们下去吧。”

  杨元嗣知道他这是下了逐客令,走到帐篷门外,转过头说道:“大汗保重。”

  阿骨打愣神的时候,杨元嗣已经走远了。

  他望着杨元嗣的背影,缓缓对杨朴说道:“但愿宗望他们以后不要跟元嗣在战场上相见啊!”

  杨朴神情复杂,默默无语。

  桑干河的边上,完颜宗弼捧起河水浇在脸上,使自己保持清醒。

  离着他不远处是绵延不绝的大军正在通过浮桥过河。

  完颜宗弼的“铁浮屠”也赫然在列,他们每个人都有六匹马。

  “铁浮屠”的盔甲就有六十多斤重,加上马的防护甲,不是一匹马能够承担的。

  一个真正的“铁浮屠”骑兵都要配备两个仆从。

  完颜娄室有些羡慕的看着“铁浮屠”过河。

  他旁边的完颜活女对此却不屑一顾,“全国之力才凑了不到一万人,有什么好显摆的?”

  完颜娄室怒道:“闭嘴!此等疯话再也不准说,免得惹祸上身。”

  完颜活女耸了耸肩,往后方去了。

  他生性残暴,又嗜好女色,一边行军一边掳掠了十几个女子。

  完颜活女从几个女子中挑了一个瘦弱清秀的拉在马上,就在马上行淫。

  那女子初时惨叫不断,后来就不没有了声息。

  完颜活女将女子从马上扔在地下,周围的部下哄笑着去抢夺。

  完颜宗弼看他们如此不堪,也没有生气,一笑了之……

  桑干河的下游,靠近怀仁城的地方,耶律大石的大部队整装待发。

  他们将老弱妇孺放在怀仁城内,大军驻扎在城外。

  怀仁城说是一个城,其实就是个有围墙的镇子,还比不上大宋境内的一个大县城。

  耶律大石的大帐内灯火通明,他所有的亲信都聚集在这里。

  杨元嗣和刘十三站在耶律大石的对面,神情淡定。

  耶律大石正在考虑杨元嗣的建议,他现在举棋不定。

  杨元嗣是一天之前来到他的大营里来的,西京城里的情况他也做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自从得到了天祚帝的诏令,耶律大石从心里是不愿意去西京的。

  但是南京名义上的最高统领是耶律淳,而且违抗圣旨是死罪。

  奉旨勤王,是天下大义。

  只是杨元嗣带来的消息令人绝望,他的建议更是令人燃起了希望。

  还没到蔚州的时候,萧干已经率领着奚族骑兵脱离了大队。

  他的意思也是显而易见了,不想全族的人都给契丹人陪葬。

  耶律大石现在也没有理由和实力跟他翻脸,只能由他去了。

  杨元嗣建议他们不要去西京,而是沿着南线继续往西。

  耶律大石可以建立一个新的辽国!

  这可是耶律大石从来没有设想过的道路。

  他本人从小就非常聪慧,尤其喜欢汉家文化,是契丹贵族中的唯一一个状元。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重新振兴契丹人的往日荣光。

  耶律大石对于天祚帝的许多作为都不满意,在南京的时候就有了另立新帝的想法。

  只是条件所限,没有来的及实施。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契丹人的王。

  杨元嗣的提议确实太有诱惑力了,继续往西,自己就可以成为契丹人的王。

  现在部族还有二十多万人,足够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往西……

  可敦城!

  耶律大石越想越觉得大有可为,他将自己最亲信的部下召集到大帐内密议。

  几乎所有部下都同意西迁的计划,毕竟人的命只有一次。

  与其自己战死,妻儿老小被奴役,还不如去西方搏一搏!

  耶律大石心意已定,他站起身来,对着杨元嗣说道:“既然大王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在下只有遵从了!”

  杨元嗣知道耶律大石也是一个聪明人,不用说的太透。

  他留下了四五个察合台的部下作为联络就告辞而去了。

  耶律大石好像下了某种决心,对侍卫道:“去请耶律淳来我大帐,就说有要事相商……”

  西京留守府内却是灯火通明,天祚帝高高坐在上方的金椅之上。

  堂前是十几个穿着汉家服饰的舞女在翩翩起舞,屏风后面还有一套鼓乐队伍。

  表面上看一派歌舞升平,实际上所有人脸上都有忧色。

  天祚帝五十出头的年纪,眼袋浮肿,脸色蜡黄。

  他已经走了七八分醉意,右手拿着一个镶着宝石的银杯,右手搂着一个绝色美姬。

  堂前还有两排座位,文臣武将也都坐满了。

  右边为首的是一个文官打扮的人,黑瘦脸胖,一撮山羊胡子。

  此人正是辽国的枢密使萧奉先,辽国的决策倒是有一半出自此人。

  不过这家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同时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