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无形长城-《四合院局外人》

  腊月二十九,港城。

  淘大花园高层公寓的窗户映出维港璀璨的夜景,霓虹勾勒出摩天楼的轮廓,倒映在漆黑如墨却暗藏汹涌的海面上。几个背着沉重邮包的身影,借着节日人流,悄无声息地混入E座。他们动作利落得近乎刻板,眼神扫过楼道监控探头时,带着一种冰冷的评估。

  几乎在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粤州白云机场,国际到达通道。一架来自某域外重点“关注”地区的航班刚刚停稳。

  舱门打开,旅客鱼贯而出。混杂在人群中的几个男人,面色带着不自然的潮红,脚步略显虚浮,呼吸有些粗重。

  他们下意识地拉了拉口罩,眼神警惕地扫过焕然一新、闪烁着幽蓝指示灯的入境查验区。

  崭新的红外测温门如同沉默的卫士,旅客经过,体温数据瞬间同步到后台。

  通道旁,身着严密白色防护服、面罩护目镜齐全的海关检疫人员手持便携式生物传感器,目光锐利如鹰隼,进行着随机抽检。

  “先生,请配合复测体温,并出示您的健康申明卡。”一名检疫人员拦住了其中一位眼神闪烁、额头明显见汗的旅客。仪器靠近,传感器发出轻微的蜂鸣,指示灯陡然转红!

  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粤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灯火通明的主指挥大厅内,占据整面墙的巨型电子地图上,一个刺目的猩红光点骤然在白云机场位置爆亮!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撕裂了操作台前紧张有序的键盘敲击声。

  “‘盘古’报警!基因片段特征比对吻合度99.8%!目标X-01,确认携带‘潘多拉-β’原型株!位置:白云国际机场T1航站楼,入境通道C3!”一名紧盯着面前分屏的年轻分析员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总指挥,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刚毅如刀削斧劈的将军(兼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总指挥),猛地从指挥席上站起。他肩章上的将星在顶灯下反射出冷硬的光芒,眼神锐利如刀锋,瞬间刺向那巨大的、闪烁着不祥红光的电子地图。

  “果然来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淬了冰的铁块,砸在寂静的指挥大厅里,带着千钧重压,让空气都凝固了几分,“锁定所有同航班密接者!启动‘燧人氏’预案,执行最高级别响应!粤州、港城联防联控机制即刻激活!通知‘长城’特勤组,目标人物,按‘生物入侵高危目标’处置规程,立刻行动!务必切断一切传播链!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生物防火墙!”

  命令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带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随着指令下达,整个大厅瞬间进入一种高速运转的战斗状态,电话声、指令声、键盘敲击声汇成一股无形的洪流。

  除夕夜,京城南锣鼓巷95号跨院。

  窗外零星的爆竹声,更衬得屋内暖意融融。红木根雕茶海上,紫砂壶嘴氤氲出袅袅白气。

  肖镇穿着一身舒适的深灰色羊绒家居服,靠在一张宽大的花梨木官帽椅上,手里捧着一只素雅的白瓷盖碗。

  电视屏幕里,CNN的新闻画面正播报着大洋彼岸的混乱:医院走廊挤满了咳嗽不止、面色痛苦的患者,担架车在混乱中碰撞,医护人员穿着简陋的防护,眼神里满是疲惫与绝望。

  金发碧眼的主播语速飞快,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恐慌:“……该不明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惊人,各大医院已超负荷运转,医疗资源濒临崩溃,专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肖镇微微倾身,将盖碗凑到唇边,轻轻吹了吹浮在澄绿茶汤上的几片嫩绿芽尖。

  升腾的热气模糊了他镜片后的眼神,只看到嘴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极难察觉的弧度。

  他呷了一口温润醇香的茶汤,喉间发出一声满足的轻叹,仿佛屏幕里那场席卷西方的风暴,不过是遥远天际传来的一阵无关紧要的闷雷。

  “爸,您倒是真沉得住气。”坐在旁边沙发上的肖承勋也端着茶杯,看着新闻里一片混乱的景象,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感慨,“看这架势,他们这次可真是玩火玩大了,把自己家点着了。”

  肖镇放下盖碗,手指在光滑温润的碗壁上轻轻摩挲着,目光依旧落在屏幕上那片混乱的异国景象。“承勋啊,”他声音平和,听不出丝毫波澜,“老祖宗有句话,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

  他们太迷信自己手里那点东西,也太小看了自然法则的反噬。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剧本,古往今来,演了多少回了?”

  他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但那话语深处透出的冷冽洞悉,却让房间里的温度仿佛都降了一丝。

  肖承勋和承梁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转向窗外深沉的夜色。

  城市的万家灯火在寒夜里温暖地亮着,一片安宁祥和,与屏幕里的地狱景象形成刺眼的对比。“‘长城’……真的能挡住吗?”他低声问,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肖镇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遥控器,换了一个台。屏幕上出现了粤州街头实时监控画面:主干道车流如织却井然有序,戴着口罩的行人步履从容,街角的社区服务中心门口,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有序地分发着印有防疫指南的宣传单。

  再一切换,是达利安港灯火通明的作业区,巨大的龙门吊在夜色中有条不紊地装卸着集装箱,货轮的汽笛声悠长而充满力量。

  “真正的长城,”肖镇指着屏幕上那些平凡而充满韧性的画面,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从来不是砖石垒砌。它在这里,”他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在千千万万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人心里,在每一个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普通人身上。

  我们织的这张网,用的是科技的金线,制度的银梭,还有人心凝聚的丝。他们?破不开。”

  就在这万家团圆的除夕夜,无形的战争在华夏国门之外和细微之处激烈交锋。

  粤州,白云机场附近的某个指定隔离酒店,已被悄然划为“燧人氏”核心战区。穿着全封闭、正压防护服,如同未来战士般的“长城”特勤队员,正将那几个在海关被精准拦截、此刻面如死灰、浑身瘫软的“邮差”,押入特制的负压隔离舱。

  动作迅捷、专业、冷酷无情,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发出低沉持续的嗡鸣,确保没有一丝可能携带致命威胁的空气泄漏。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市疾控中心的流调大厅彻夜通明。

  巨大的屏幕上,以最初几个红点为中心,无数代表密接、次密接者的黄色、橙色光点正在“盘古”系统的强大算力下被飞速勾勒、锁定。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成千上万的基层社区干部、网格员、民警、志愿者组成的庞大网络被瞬间激活,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运转。

  “华景新城3栋1202,李某某,航班XXX次密切接触者,确认在家!已通知社区三人小组上门管控!”

  “天河区XX公司王经理,次密接,正在自驾回老家途中!已通知其所在地交管部门在高速出口拦截!属地卫健部门准备接收!”

  “越秀区隔离酒店备用床位已启用,首批50名高风险密接者正在转运途中!消杀组跟进终末消毒!”

  ……

  指令清晰、传递迅捷、执行到位。一场覆盖千万级人口城市的超级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管控行动,在除夕夜的烟火气中,如同最精密的钟表般悄然展开,快得让潜在的病毒传播链来不及喘息。

  东北,达利安市。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脸上像小刀子。

  老工人李卫国穿着一件厚实的军大衣,戴着狗皮帽子,呼出的白气在帽檐边凝成细霜。

  他刚从港口下工,肩上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蛇皮袋,里面装着厂里发的年货——冻梨、粘豆包、还有两条沉甸甸的大马哈鱼。

  脚下厚实的翻毛劳保棉鞋踩在积雪覆盖的路面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港口的方向灯火通明,龙门吊的轮廓在夜色中如同钢铁巨人,汽笛声穿透寒风,宣告着这个深水港的不眠。

  口袋里的复兴手机突然“滴滴滴”地响起来,铃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脆。

  李卫国笨拙地掏出来,按下接听键,儿子兴奋的大嗓门立刻冲了出来,带着电流的杂音:“爸!你下班没?看新闻没?我的老天爷!外国闹瘟病了!电视里那医院挤得跟咱厂早班车似的!吓死个人咧!”

  李卫国把手机拿远了一点,脸上被寒风冻出的褶皱舒展开,咧开嘴笑了。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港口繁忙依旧的景象,巨大的货轮正在装卸,探照灯的光柱划破夜空,一片热火朝天。

  “闹呗!让他们闹腾去!”李卫国的声音洪亮,带着东北人特有的豁达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咱这儿?该吃吃,该喝喝,该干活干活!瞅瞅你爹身后这大港,灯火通明的,船进船出忙得脚打后脑勺!

  生产线?那更是没停过一秒钟!你老子我这个月奖金厚实着呢!”

  他掂了掂肩上沉重的蛇皮袋,语气里满是得意,“够给你妈换个沉甸甸的大金镯子,保准压得她手腕子抬不起来!行了,别瞎操心,挂了啊!老子还得赶回去给你妈炖鱼呢!”

  他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把手机塞回口袋,紧了紧肩上的袋子,迎着凛冽的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身后,达利安港不夜的灯火,是这片严寒土地上最坚实的注脚,无声地诉说着秩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