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了然,原来徐达又要不行了,他为什么要说又呢,这是因为这不是徐达第一次要不行了。
这个原本在洪武十八年就要不行的人,治好了一次之后,硬生生在北疆挺到了建文元年,回到应天之后,祖孙三人都十分重视他的病情,又治疗了一年多,总归是将其吊着,但状态也十分不稳定。
直到今天,看来是真的油尽灯枯了,因为以往几次凶险的时候,徐达可没有要见朱元璋最后一面。
应天正值二月,春寒裹着料峭的风,刮过魏国公府的青砖灰瓦时,总带着些萧瑟的呜咽。
徐达躺在病榻上,花白的须发都已经干枯了。
他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颧骨高高耸着,往日里能拉开硬弓的手,此刻连攥紧锦被的力气都快没了。
“上…上位…”
他喉间滚出微弱的气音,长子徐允恭连忙端过温水,用小勺一点点喂进他干裂的唇间。水珠顺着嘴角滑进颔下的皱纹里,像极了这些年刀光剑影的血珠——只是此刻,再没有热血可沸,只有破败的残躯。
“爹,儿已经四处求见太上皇了,他若得知,定会快马加鞭赶来。”
徐达用力的转头,将目光转到门口的方向。
此时的朱元璋确实是快马加鞭赶来,来到魏国公府门前,早有下人在此迎接。
朱元璋边走边说:“娘的,都闪开,徐天德那老东西在何处,快领咱去!”
老朱骂骂咧咧的声音,很快就传到了徐允恭的耳朵里,他惊喜的说道:“爹,儿听到太上皇的声音了,儿这就去接驾。”
他刚站起来,还没来的及走到门口,只见朱元璋已经迈步走了进来。
“臣参见太上皇!”
徐达像是感觉到了什么,眼睛费力地睁了睁。看清床前那抹明黄时,他忽然动了动手指,想撑起身子,却被一阵剧痛攫住,喉间涌上腥甜。
“别动。”朱元璋快步上前,伸手按住他的肩。入手一片滚烫,是疽疮发作的热,可指下的肌肉却瘦得硌手。
“上位…你来了…”
“是咱,咱来了!”朱元璋看着自己的老兄弟变成了这番模样,也是悲痛不已,回头扫视了一圈儿,从十多个医官中,看到了滑寿的身影。
朱元璋用眼神询问,滑寿摇了摇头。
“允恭啊,让他们都退下吧!”朱元璋对着徐允恭使了个眼神。
片刻之后,房间中只剩下了朱元璋以及徐达父子。
“天德!你是不是还有未完成的心愿?”朱元璋来时的路上就想了,要是自己这个老兄弟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自己一定帮他完成。
只见徐达艰难的抬起手,指了指徐允恭的方向,朱元璋会意,说道:“允恭这孩子不错,咱会让他袭爵,对他委以重任。”
可徐达却说:“上位,切不可因为臣,而对他特殊关照,有差事先要考察…考察他的才能,看他是否…才浅智薄啊!”
“咱知道了!”朱元璋点了点头。
“上位!臣这两年明白的时候,写了两封…这个,算是…臣…最后的奏疏吧!”
徐达最后指了指床柜上的一个小匣子,看了看徐允恭。
允恭上前抽出来小匣子,取出了两封信件,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信后,徐达说道:“上位,臣这屋子里…不亮堂,您回去看吧…”
他说完这句话,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起来,状态差了很多,已经无法与人交流。
“太上皇,家父好像又糊涂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起身说道:“叫医官来吧,咱…咱走了…”
等到老朱刚走出魏国公府的大门的时候,朱标和朱雄英这才姗姗来迟,看到老朱一脸落寞的走了出来,朱标忍不住开口说道:
“爹,魏国公他...”
朱元璋背着身子朝里指了指,叹息道:“恐怕就这两天的事儿了!”
朱雄英安慰道:“皇爷爷,生老病死乃自然之理,莫要为之揪心了!”
知道现在徐府一定是焦头烂额,十分悲痛,朱标父子也就不打算去添乱了,跟老朱一同回去了。
当天夜里,徐达突然睁开了眼睛,眼眸之中似乎还恢复了些光彩。一旁的徐允恭立刻发现了,上前说道:“爹,您醒了,您感觉怎么样?”
徐达伸了伸胳膊,说道:“把我扶起来,把大家都叫进来,我有事儿要说!”
“是,爹!”徐允恭出门喊了几声,就听见稀稀拉拉的进来了好几个人。
为首的是他的三个儿子,除了徐允恭之外,次子徐膺绪,幼子徐增寿。
徐达看着他们三个,缓缓说道:“我死后,徐家大小事务,由允恭主持,近些年来,家里人都要收拢脾气,少与人交往,且不可和其他勋贵走的太近。收敛锋芒,放可保我徐家百年富贵!”
“若有时变,允恭,你身为徐家家主,需忠君爱国,以死报君。至于你们两个,可择机行事,但不可肆意妄为,闯出祸来,家里不管。”
徐达越说气息就越微弱,最后说道:“我死后,切记...切记...”
此时,朱元璋正在阅读徐达交给了他的两封信,这两封信内容不短,而且字迹不一,墨迹深浅也不一样,看来这是徐达在与病魔的争斗之中,利用有限的清明写出的,但由于身体状况时好时坏,所以字迹、墨迹都不一样。
这两封信是关于两个地区的军事看法的,其中一封主要针对海东以及辽东地区,这些地方多民族治理问题,详细分析了潜在的叛乱对象,以及防止海东高丽旧民与日本北朝相互勾结的策略等。
而另外一封,则是针对于漠北草原的,上面先是分析了草原部落历代的威胁和治理的办法,如今大明所具有的优势,和应该采取的对策等。
朱元璋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徐天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大明的北疆耗费心力,这让他心里十分触动。
于是他想叫人前来,询问现在徐达的情况如何了,正巧看着云奇走了进来,于是说道:
“云奇,速去打探魏国公现在情况如何了!”
“太上皇,魏国公就在两刻钟以前,薨了!”
这个原本在洪武十八年就要不行的人,治好了一次之后,硬生生在北疆挺到了建文元年,回到应天之后,祖孙三人都十分重视他的病情,又治疗了一年多,总归是将其吊着,但状态也十分不稳定。
直到今天,看来是真的油尽灯枯了,因为以往几次凶险的时候,徐达可没有要见朱元璋最后一面。
应天正值二月,春寒裹着料峭的风,刮过魏国公府的青砖灰瓦时,总带着些萧瑟的呜咽。
徐达躺在病榻上,花白的须发都已经干枯了。
他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颧骨高高耸着,往日里能拉开硬弓的手,此刻连攥紧锦被的力气都快没了。
“上…上位…”
他喉间滚出微弱的气音,长子徐允恭连忙端过温水,用小勺一点点喂进他干裂的唇间。水珠顺着嘴角滑进颔下的皱纹里,像极了这些年刀光剑影的血珠——只是此刻,再没有热血可沸,只有破败的残躯。
“爹,儿已经四处求见太上皇了,他若得知,定会快马加鞭赶来。”
徐达用力的转头,将目光转到门口的方向。
此时的朱元璋确实是快马加鞭赶来,来到魏国公府门前,早有下人在此迎接。
朱元璋边走边说:“娘的,都闪开,徐天德那老东西在何处,快领咱去!”
老朱骂骂咧咧的声音,很快就传到了徐允恭的耳朵里,他惊喜的说道:“爹,儿听到太上皇的声音了,儿这就去接驾。”
他刚站起来,还没来的及走到门口,只见朱元璋已经迈步走了进来。
“臣参见太上皇!”
徐达像是感觉到了什么,眼睛费力地睁了睁。看清床前那抹明黄时,他忽然动了动手指,想撑起身子,却被一阵剧痛攫住,喉间涌上腥甜。
“别动。”朱元璋快步上前,伸手按住他的肩。入手一片滚烫,是疽疮发作的热,可指下的肌肉却瘦得硌手。
“上位…你来了…”
“是咱,咱来了!”朱元璋看着自己的老兄弟变成了这番模样,也是悲痛不已,回头扫视了一圈儿,从十多个医官中,看到了滑寿的身影。
朱元璋用眼神询问,滑寿摇了摇头。
“允恭啊,让他们都退下吧!”朱元璋对着徐允恭使了个眼神。
片刻之后,房间中只剩下了朱元璋以及徐达父子。
“天德!你是不是还有未完成的心愿?”朱元璋来时的路上就想了,要是自己这个老兄弟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自己一定帮他完成。
只见徐达艰难的抬起手,指了指徐允恭的方向,朱元璋会意,说道:“允恭这孩子不错,咱会让他袭爵,对他委以重任。”
可徐达却说:“上位,切不可因为臣,而对他特殊关照,有差事先要考察…考察他的才能,看他是否…才浅智薄啊!”
“咱知道了!”朱元璋点了点头。
“上位!臣这两年明白的时候,写了两封…这个,算是…臣…最后的奏疏吧!”
徐达最后指了指床柜上的一个小匣子,看了看徐允恭。
允恭上前抽出来小匣子,取出了两封信件,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信后,徐达说道:“上位,臣这屋子里…不亮堂,您回去看吧…”
他说完这句话,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起来,状态差了很多,已经无法与人交流。
“太上皇,家父好像又糊涂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起身说道:“叫医官来吧,咱…咱走了…”
等到老朱刚走出魏国公府的大门的时候,朱标和朱雄英这才姗姗来迟,看到老朱一脸落寞的走了出来,朱标忍不住开口说道:
“爹,魏国公他...”
朱元璋背着身子朝里指了指,叹息道:“恐怕就这两天的事儿了!”
朱雄英安慰道:“皇爷爷,生老病死乃自然之理,莫要为之揪心了!”
知道现在徐府一定是焦头烂额,十分悲痛,朱标父子也就不打算去添乱了,跟老朱一同回去了。
当天夜里,徐达突然睁开了眼睛,眼眸之中似乎还恢复了些光彩。一旁的徐允恭立刻发现了,上前说道:“爹,您醒了,您感觉怎么样?”
徐达伸了伸胳膊,说道:“把我扶起来,把大家都叫进来,我有事儿要说!”
“是,爹!”徐允恭出门喊了几声,就听见稀稀拉拉的进来了好几个人。
为首的是他的三个儿子,除了徐允恭之外,次子徐膺绪,幼子徐增寿。
徐达看着他们三个,缓缓说道:“我死后,徐家大小事务,由允恭主持,近些年来,家里人都要收拢脾气,少与人交往,且不可和其他勋贵走的太近。收敛锋芒,放可保我徐家百年富贵!”
“若有时变,允恭,你身为徐家家主,需忠君爱国,以死报君。至于你们两个,可择机行事,但不可肆意妄为,闯出祸来,家里不管。”
徐达越说气息就越微弱,最后说道:“我死后,切记...切记...”
此时,朱元璋正在阅读徐达交给了他的两封信,这两封信内容不短,而且字迹不一,墨迹深浅也不一样,看来这是徐达在与病魔的争斗之中,利用有限的清明写出的,但由于身体状况时好时坏,所以字迹、墨迹都不一样。
这两封信是关于两个地区的军事看法的,其中一封主要针对海东以及辽东地区,这些地方多民族治理问题,详细分析了潜在的叛乱对象,以及防止海东高丽旧民与日本北朝相互勾结的策略等。
而另外一封,则是针对于漠北草原的,上面先是分析了草原部落历代的威胁和治理的办法,如今大明所具有的优势,和应该采取的对策等。
朱元璋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徐天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大明的北疆耗费心力,这让他心里十分触动。
于是他想叫人前来,询问现在徐达的情况如何了,正巧看着云奇走了进来,于是说道:
“云奇,速去打探魏国公现在情况如何了!”
“太上皇,魏国公就在两刻钟以前,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