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藩王得了红眼病-《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应天,坤宁宫,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打在了光洁的地板上,给屋子打上了一层光辉。

  虽然早就过了巳时,但坤宁宫内外,都是安安静静,偶尔有几个鸟儿飞来鸣叫,也被太监们赶走,大殿内的一切活计都停止了。稍有一丝声响,便会引来众目而视。

  朱标躺在床上,睡的格外的香甜,表情舒展,呼吸均匀,像是在做好梦。

  他突然睁开眼睛,竟发现外面天大亮了,忽想到今日没上朝,想要赶紧起身,随即又想起来朱元璋和朱雄英在前朝,也就放松了下来。

  伸伸筋骨,活动了两下身体,在身体中响起了几声筋骨响动的声音。

  在外面梳妆的常逸云听见了声响,放下了手中的钗子,笑道:“陛下醒了?昨晚睡的可好?”

  说着,便有几个宫女上前,伺候朱标更衣。

  朱标展开双臂,被她们摆弄着,又打了个哈欠,取来温毛巾擦了擦脸,方觉得清醒了些,随之而来的是久违的舒畅放松的感觉。

  “睡的很好,朕已经许久没有这么休息过了,身上都利索了很多!前朝可有要事?”

  常逸云上前,为他整理衣服,笑着说道:“前朝有父皇和雄英呢,能有什么要事?臣妾已经备好了早膳,陛下请用吧!”

  朱标点了点头,来到桌子前用早膳,和常逸云有说有笑的吃完早饭,他说道:“准备摆驾谨身殿!”

  “是!陛下!”

  常逸云看到之后,说道:“陛下,父皇不是让你多休息吗?”

  朱标擦了擦嘴巴,说道:“为人子者,怎能让父亲儿子辛劳,而自己享受的,朕还是要去看看的。”

  此时的谨身殿内,老朱和小小朱,一左一右坐在那龙椅上,在他们面前的,是分门别类的各种奏章。

  大明的疆域扩大了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政务,加上现在有了很多新部门新工程,每天需要做的决策确实很多。

  什么京北铁路收尾段,有百姓破坏铁路了。

  什么市舶司货运量又突破多少了。

  南洋那个国家要来朝贡了。

  某地粮食产量上升了之类的,各种事情,都需要他们过目。

  他们从下朝就开始看,祖孙二人靠在一起,相互之间作伴,倒也不无聊。

  “皇爷爷,你往边上挪挪,挤着我了!”

  老朱没脾气,一声儿没吭的往旁边挪了挪。

  朱雄英拿起了一摞新的奏章,拿起来一看,竟然是三叔朱棡的奏折,话说要嫁给自己的傅友德的女儿,原本是要嫁给晋王世子的吧,不过没事儿。现在没有这回儿事儿。

  那往下一看,下面是燕王朱棣的奏折,再往下,是周王朱橚的奏章,往后大体一翻看,基本所有已经就藩的藩王都上表了奏折。

  嗯?这是怎么回事儿,商量好的吗?

  朱元璋探着脑袋,在他旁边一起看道:“这都是你小子搞得,现在他们一个个都心里不安分啊!”

  怎么是我搞得,朱雄英报着疑惑的心情,打开了晋王朱棡的奏折。

  原来,自从秦王朱樉在东平布政使司,获得了大量的封国土地之后,这些藩王都眼红了。

  原先朱雄英跟他们说,海外有多么好,多么好,他们总认为这是削藩的手段。

  可随着‘新秦’的建立,秦王朱樉现在拥有不逊色于关中平原的一大片地方,下辖的区域,足有大明两个普通州府这么大,麾下还有三万兵马,近百万人口。

  而且那里根本就不用担心民变,只要你还是那里的王,朝廷目前根本不会管你是怎么治理的。哪些喜欢炼丹的,喜欢割小孩蛋的都有福了!

  也不知道老朱的儿子都怎么想的,这么喜欢割人蛋。

  只要在海外建立了藩国,那妥妥的实权藩王啊,这对于朱元璋的儿子来说,是巨大的诱惑。

  就连一向稳重的老五,都上书请求去往海外,迫不及待的想在海外开辟封地。

  这是明谋,就算是他们本人不愿意去海外,但他们的子孙一定会愿意,因为他们的父辈,不愿意去海外,还可以富贵一生,可到了孙子,重孙子那一辈,基本就和权力无缘了。

  不光是他们,恐怕这几年被朱标按下,没有去就藩的藩王,也是迫不及待了吧!

  朱元璋看到朱雄英边看边想,就开口问道:“大孙,这事儿,既然是你牵头的,你说这事儿应该怎么处理啊!”

  朱雄英合上奏章,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孙儿认为,这事儿,还是得叫我爹来,咱们三人商量,才最为妥当!”

  他话音未落,只听见殿中传来了朱标的声音。

  “什么事儿,太子爷都拿不准,还得咱们祖孙三人商量着来!”

  朱雄英抬眼看去,只见朱标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大殿中,走到他的身边,看了看他手中这些奏章,心里大概是知道了怎么回事儿。

  朱雄英见到自己老爹来了,于是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说道:“爹,北方草原上的要塞,现在修建的如何?”

  朱元璋设立北边藩王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备北方游牧民族,但如果现在战线已经北移,甚至可以慢慢消灭他们,塞王的作用将大大降低。

  朱标说起来这个,就吩咐道:”取地图来!“

  自从捕鱼儿海一战之后,北元体制迅速崩溃,多年的打击之下,基本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他们或者内附于大明,或者被消灭。

  如今,大明已经在满洲里到贝加尔湖,再往西抵近阿尔泰山附近,在这些地方,大明修建了九处要塞,将鞑靼,也就是以前的北元势力范围完全涵盖,这其中的大量的草原人民,被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围绕着边塞的人口聚集地。

  目前,蓝玉正在祁连山北部一带,往北则不远,就到了瓦剌各部的活动范围,往西,抵近了东察合台汗国。

  这已经将防线往前推进了千里,这就导致原本为了防备蒙古的九边重镇渐渐成为了摆设,朱标这几年,不断的将其往北方调动,镇守草原,就是物资配给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