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白莲教和老朱还有些渊源,老朱早期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是属于白莲教阵营,无论是红巾军还是韩宋政权的小明王,都与白莲教有很大关系。
白莲教在底层民众之间,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朱元璋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白莲教的宗教符号以维系基层支持,又逐步引入儒家士大夫构建政权框架。
直到朱元璋称帝之时,才和这个宗教势力彻底决裂,消除自身政权的宗教影响,比如小明王意外沉船事件。
直到大明统一全国之后,朱元璋严厉打击白莲教组织,但这个教派在民间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比如洪武六年时,蕲州,也就是现在湖北蕲春,有个叫王玉二的人,以“烧香聚众”为名,秘密组织白莲教信徒,宣称“弥勒佛下世”,号召推翻明朝统治。
洪武十二年,四川出了一个猛人,名叫彭普贵。自称‘弥勒佛祖师’,聚集数千人发动起义,哦不,是发动叛乱。
由于四川白莲教根基深厚,又曾是明玉珍的地盘,这里的赋税较重,叛军迅速壮大,攻占了十四个州县,杀死知县颜师圣,击败四川都指挥普亮,势力蔓延至嘉定、忠州等地。
虽然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但足以说明这个教派对社会的危害!
基于这些背景,蒋瓛一下就来劲儿了,立刻让外面的兄弟留意家中信佛的,外地的人。
顺藤摸瓜,查出来这伙子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当晚,京城中的某一位王府之中。
这座王府的规模中等,但园林布局十分雅致,园内引活水进宅,黄石堆砌假山,山上遍植松柏、银杏。活水入湖,沿湖建有九曲回廊,廊壁嵌有历代名家石刻。
书房之中,黄花梨木屏风分隔为内外,外间为会客区,置官帽椅与罗汉床;内间为私密书斋,设楠木书案。
此时的这张楠木书案前后,正面对面的主仆二人。昏暗的环境之中,看不清楚主位上那人的面孔,只看到那仆人身材略高,体型宽大,看起来像一个习武之人。
他说道:“殿下,锦衣卫恐怕已经查到白莲教了,我们该怎么办?”
主位上那人站起身来,灯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使人看清了那张稚嫩却坚毅的脸庞,正是当朝二皇子朱允炆。
他说道:“不会查到咱们这里的,我们只是透露了一点点消息给白莲教而已,连白莲教都不知道谁给他们的消息,他们去哪里查?”
“只是,这几天让舅舅那边不要动作了,正常经商即可,做得越多破绽越多,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查不到我身上来!”
“这几天,够让我的好大哥焦头烂额的了!”
昏暗的灯光下,朱允炆露出了一个阴沉的冷笑,和他以往的样子全然不同!
而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越王朱允炆又恢复成了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一路乘车至午门,刚下了马车,就闻见空气之中,似乎有些血腥味儿,抬眼一看,午门外竟有多人正在受刑,更有几个已经身首异处。
朱允炆看起来大惊,连忙询问午门侍卫,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如此血腥?”
那侍卫自然是认识越王的,连忙说道:“越王殿下,您有所不知,这是在京中散布谣言的白莲教反贼,这些人在城中肆意散播不利于太子殿下的流言,意图谋反,上皇下令将他们处决!您快进去吧,别污了您的眼睛!”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道:“中伤大哥,确实该死,不过这血腥味儿有点儿大,你们适当清理清理!”
“越王殿下说的是,我们这就将他们丢到城外!”
“嗯!”朱允炆没在多说,转身进了皇宫,一路上往坤宁宫走去,路过奉天殿的时候,好像听见里面嘈杂的很,似乎很多人在里面争论。
可朝中大臣,可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消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皇子散播的。
此时的朝堂之上,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本查出来城中的流言是白莲教所为,现在朝中应该集合力量,看怎么把这个危害社会的宗教给消灭掉,让百姓不再受到他们的愚弄,保障社会安稳。
可有一个消息的传出,让大明的朝堂上分成了几种不同的派别,彼此之间争吵还十分激烈,反而白莲教一事,并不是那么严重了。
这件事儿,就是,太子正在进行人体实验,数年间来,解剖倭人数以千计!
昨天滑寿还在担心的事情,今天竟然真的发生了,而且一夜之间,就在锦衣卫到处抓流言的这一天,消息就被流传了出去。
首先就是儒家正统派,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督察御史韩宜可为首的正统清流,认为‘储君失德’,弹劾太子‘不仁不慈,德行有亏!’,主张立刻关闭解剖研究室,解散医学院,停止一切无人道的行为。
还有就是有一部分默认中立派,他们对此事采取默认的态度,他们有的是想要维持储君的权威,有的是有强烈的华夷之别,认为不是大明人,那管他死的是哪里的人,而且很多人受过医学院的恩惠,怎么可能同意解散医学院呢。
这些人以左都御史詹徽、户部尚书赵勉为首,他们比较关注皇权权威和务实,认为医学院还是造福了百姓的,但心里的良知和学识,又认为太子实在是不该这么做。
还有的就是坚定的太子党,他们不管什么太子失德不失德,就是无脑认为,太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都是为了强国富民,甚至身为,倭人是蛮夷,与牲口草木无益,能为医学做出贡献,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价值。
这些人,以淮西武将,以及年轻代文官为主,淮西武将这边儿,自然郑国公常茂为首,可武官笨嘴拙舌,根本喷不过这些清流文官,只能寄希望于马京、黄观这些舞文弄墨的人,跟他们对喷了。
喜欢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白莲教在底层民众之间,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朱元璋在发展过程中,既保留白莲教的宗教符号以维系基层支持,又逐步引入儒家士大夫构建政权框架。
直到朱元璋称帝之时,才和这个宗教势力彻底决裂,消除自身政权的宗教影响,比如小明王意外沉船事件。
直到大明统一全国之后,朱元璋严厉打击白莲教组织,但这个教派在民间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比如洪武六年时,蕲州,也就是现在湖北蕲春,有个叫王玉二的人,以“烧香聚众”为名,秘密组织白莲教信徒,宣称“弥勒佛下世”,号召推翻明朝统治。
洪武十二年,四川出了一个猛人,名叫彭普贵。自称‘弥勒佛祖师’,聚集数千人发动起义,哦不,是发动叛乱。
由于四川白莲教根基深厚,又曾是明玉珍的地盘,这里的赋税较重,叛军迅速壮大,攻占了十四个州县,杀死知县颜师圣,击败四川都指挥普亮,势力蔓延至嘉定、忠州等地。
虽然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但足以说明这个教派对社会的危害!
基于这些背景,蒋瓛一下就来劲儿了,立刻让外面的兄弟留意家中信佛的,外地的人。
顺藤摸瓜,查出来这伙子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当晚,京城中的某一位王府之中。
这座王府的规模中等,但园林布局十分雅致,园内引活水进宅,黄石堆砌假山,山上遍植松柏、银杏。活水入湖,沿湖建有九曲回廊,廊壁嵌有历代名家石刻。
书房之中,黄花梨木屏风分隔为内外,外间为会客区,置官帽椅与罗汉床;内间为私密书斋,设楠木书案。
此时的这张楠木书案前后,正面对面的主仆二人。昏暗的环境之中,看不清楚主位上那人的面孔,只看到那仆人身材略高,体型宽大,看起来像一个习武之人。
他说道:“殿下,锦衣卫恐怕已经查到白莲教了,我们该怎么办?”
主位上那人站起身来,灯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使人看清了那张稚嫩却坚毅的脸庞,正是当朝二皇子朱允炆。
他说道:“不会查到咱们这里的,我们只是透露了一点点消息给白莲教而已,连白莲教都不知道谁给他们的消息,他们去哪里查?”
“只是,这几天让舅舅那边不要动作了,正常经商即可,做得越多破绽越多,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查不到我身上来!”
“这几天,够让我的好大哥焦头烂额的了!”
昏暗的灯光下,朱允炆露出了一个阴沉的冷笑,和他以往的样子全然不同!
而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越王朱允炆又恢复成了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一路乘车至午门,刚下了马车,就闻见空气之中,似乎有些血腥味儿,抬眼一看,午门外竟有多人正在受刑,更有几个已经身首异处。
朱允炆看起来大惊,连忙询问午门侍卫,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如此血腥?”
那侍卫自然是认识越王的,连忙说道:“越王殿下,您有所不知,这是在京中散布谣言的白莲教反贼,这些人在城中肆意散播不利于太子殿下的流言,意图谋反,上皇下令将他们处决!您快进去吧,别污了您的眼睛!”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道:“中伤大哥,确实该死,不过这血腥味儿有点儿大,你们适当清理清理!”
“越王殿下说的是,我们这就将他们丢到城外!”
“嗯!”朱允炆没在多说,转身进了皇宫,一路上往坤宁宫走去,路过奉天殿的时候,好像听见里面嘈杂的很,似乎很多人在里面争论。
可朝中大臣,可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消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皇子散播的。
此时的朝堂之上,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本查出来城中的流言是白莲教所为,现在朝中应该集合力量,看怎么把这个危害社会的宗教给消灭掉,让百姓不再受到他们的愚弄,保障社会安稳。
可有一个消息的传出,让大明的朝堂上分成了几种不同的派别,彼此之间争吵还十分激烈,反而白莲教一事,并不是那么严重了。
这件事儿,就是,太子正在进行人体实验,数年间来,解剖倭人数以千计!
昨天滑寿还在担心的事情,今天竟然真的发生了,而且一夜之间,就在锦衣卫到处抓流言的这一天,消息就被流传了出去。
首先就是儒家正统派,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督察御史韩宜可为首的正统清流,认为‘储君失德’,弹劾太子‘不仁不慈,德行有亏!’,主张立刻关闭解剖研究室,解散医学院,停止一切无人道的行为。
还有就是有一部分默认中立派,他们对此事采取默认的态度,他们有的是想要维持储君的权威,有的是有强烈的华夷之别,认为不是大明人,那管他死的是哪里的人,而且很多人受过医学院的恩惠,怎么可能同意解散医学院呢。
这些人以左都御史詹徽、户部尚书赵勉为首,他们比较关注皇权权威和务实,认为医学院还是造福了百姓的,但心里的良知和学识,又认为太子实在是不该这么做。
还有的就是坚定的太子党,他们不管什么太子失德不失德,就是无脑认为,太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都是为了强国富民,甚至身为,倭人是蛮夷,与牲口草木无益,能为医学做出贡献,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价值。
这些人,以淮西武将,以及年轻代文官为主,淮西武将这边儿,自然郑国公常茂为首,可武官笨嘴拙舌,根本喷不过这些清流文官,只能寄希望于马京、黄观这些舞文弄墨的人,跟他们对喷了。
喜欢大明:我朱雄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