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莫问奴归处-《港片:靓坤马仔,小结巴别吹了》

  周婉妍的美貌曾被他以诗意的语言描绘:“西施究竟有多美无人知晓,但我相信,她应当像周婉妍这般才不负盛名。”

  这种表述方式多次出现在他的著作中,例如描写小龙女初次亮相时的情景——

  “那白衣女子步入厅堂,众人皆不由自主地注视着她。

  但见此女肌肤胜雪,面若桃花,虽灯火璀璨,映于她脸庞依旧不见半分血色,愈发显得她清丽脱俗,姿容倾城。

  人们常用‘美若天仙’来形容女子之美,然而天仙究竟如何美丽,无人能知,此刻见到这位姑娘,众人心底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个词汇。”

  在他的笔下,周婉妍就是小龙女,是王语嫣,是遥不可及的“仙女姐姐”,更是每位江湖少年心中的“梦中情人”。

  张凌尘环顾四周,发现1932年出生的周婉妍如今四十岁,依旧风姿绰约,气质非凡,并未因退出演艺圈而变得粗俗不堪。

  不得不说,东方女性确实擅长护肤,青春常驻,不像西方女性那样容易衰老。

  与同龄的奥黛丽·赫本相比,后者在二十岁时凭借《罗马假日》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但到了四十多岁,在1975年的《罗宾汉与玛丽安》中已显老态,面部皱纹难以掩饰。

  因此,尽管张凌尘将《罗马假日》中的奥黛丽·赫本奉为女神,但当他看到1975年版《罗宾汉与玛丽安》里的赫本后,推测1973年的她已步入中老年阶段。

  所以张凌尘对金庸先生的选择表示赞赏,周婉妍无疑是一位绝世佳人。

  周婉妍原名杨濛,1932年出生于上嗨的一个工商之家,1947年随家迁至香江。

  1950年,她随同学游览长城电影制片厂,被老板看中踏入影坛,起艺名为“周婉妍”。

  曾以少女之姿出演首部电影《禁婚记》的女主角,影片公映后广受好评。

  该片导演李萍倩,因后来执导《三笑》而闻名,称赞她:“镜头前表现自然,能精准传达角色内心,堪称天赋型演员。”

  另一位导演李瀚祥则评价道:“她是史上最美女演员,气质非凡,令人陶醉。”

  香江作家奕舒回忆说:“厦梦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提到她,三个兄弟都沉默了,不知该如何表达喜爱。

  二哥记得当年看过《新寡》,看完后站在街上许久,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佳人。”

  奕舒的二哥是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与金庸、黄霑、蔡澜齐名。

  金庸早年在《大公报》任职时,用“林欢”笔名创作了多部剧本,其中《绝代佳人》由厦梦主演,1953年上映。

  金庸承认自已是厦梦的粉丝,1957年加入长城电影公司任编剧,据说是为了接近这位女神。

  此后,他又为厦梦定制了戏曲片《王老虎抢亲》。

  然而,金庸是否真追求过厦梦?虽有倪匡、黄霑等人肯定,但他对个人生活从不提及,厦梦也保持低调,双方均未明确回应。

  2014年,厦梦出席上嗨活动时被问及相关话题,仅以“别提了”回应。

  2016年,厦梦离世,此事再度被提起,不久后,同样被称为“神仙姐姐”的金庸也在秋季平静地离去。

  张凌尘轻笑说道:“厦梦女士,你是否想了解你们将制衣厂从加拿大迁至香江的前景?”

  厦梦眼前一亮,微笑答道:“你果然如传说般神妙。

  我们在加拿大经营多年,觉得人力成本高且问题多多,所以打算迁至香江。

  但不知此地如何,特来请教您,看看我们的运道怎样。”

  张凌尘打量着眼前的中年美妇,想起她与金庸的过往。

  金庸一生最大的遗憾,或许是未能拥有厦梦这样的绝色佳人,那时她已是有夫之妇。

  所以阿泽将宁婉写进他的书里。

  1959年,阿泽离开长城创办《明刊》,并从创刊号开始连载《神雕剑影》。

  在宁婉和之后的林若、苏瑶、赵清等阿泽女主角身上,我们都能找到宁婉的身影。

  阿泽常用来形容女主角的词语——冰肌玉骨、清新脱俗、绝世 ** ——都可以用来描述宁婉。

  近乎完美的宁婉周围追求者众多,甚至阿泽也曾被她的魅力吸引,阿泽笔下的许多经典完美女主角都有宁婉的影子。

  可以想象,宁婉是许多人心里的女神,但她却早早嫁人了。

  22岁时,宁婉嫁给了程立言。

  他是一位热爱电影的商人,曾在宁婉主演的电影中客串,因此与她相识,之后两人便相恋了。

  程立言虽是商人,但他对电影艺术充满热情,所以和宁婉有很多共同话题,同时也全力支持她的电影事业。

  直到宁婉33岁宣布息影,他们前往加拿大生活了几年。

  1967年,宁婉移民加拿大时,阿泽的《明刊》在头版头条连续两天大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

  阿泽还特意撰写了一篇充满诗意的社论——《宁婉的梦》:“对于这许多年让她成名的电影界,以及她在影坛奋斗的历史,宁婉想必会有无尽的留恋,但她终究离开了。

  这其中必然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看来,或许是加拿大清新的空气能让她的生活更加宁静,所以在事业巅峰时期,她毅然放弃一切,归隐田园,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她。”

  后来宁婉与丈夫回到故乡,共同创业,开办了制衣厂。

  几年后,宁婉以制片人的身份重回影坛,创立青鸟影业,展现出她除了演技之外的敏锐眼光。

  她一手提携了李安华、何浩(后来执导《滚滚红尘》)两位新人,她监制的李安华作品《投奔怒海》和何浩作品《似水流年》,分别获得了第二届(1982)和第四届(1984)香江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同样由宁婉监制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内地最早看到的香江功夫片之一。

  张凌尘平静地说:“按照算命的规矩,应该从过去算到未来。

  如果不把过去的事情弄清楚,未来也会模糊不清,你也可能难以信任我对你们未来的预测。”

  宁婉急忙说:“那就麻烦您帮我算算我的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