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情况很不乐观-《谍战:我是宪兵队长》

  在通往第101师团驻地的土路上宪兵的车队蜿蜒前行,扬起的漫天尘土在阳光下形成一道昏黄的帷幕。

  这支装备混杂却排列有序的装甲编队,展现了在周正青有意引导下,在战争期间特殊的机械化作战形态。

  打头阵的是四辆九七式侧三轮摩托车,每辆车都配备了明显的宪兵部队标识。

  侧斗上的机枪手们操纵着机枪,7.7毫米的枪口警惕地指向各个方向。

  摩托车驾驶员戴着风镜,脖颈上围着白色汗巾,在颠簸的路面上保持着稳定的车速。

  这些轻便的侦察车辆如同触角般在前方开路,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车队两翼担任护卫的是四辆德制二号坦克,这些来自欧洲的战车在东亚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

  其20毫米KwK30主炮在炮塔中缓缓转动,同轴的7.92毫米MG34机枪随时待命。

  坦克乘员通过打开的舱盖观察四周,他们的皮质头盔和德军制式装具与日军标准装备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坦克的30毫米正面装甲在当时的此时淞沪战场战场堪称坚固,但其相对薄弱的侧面装甲仍让乘员保持高度警惕。

  与德制坦克协同作战的是八辆日制九三式装甲车,这些方头方脑的装甲车辆呈现出典型的日式设计风格。

  每辆车配备的多挺机枪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旋转炮塔上的7.7毫米九一式机枪可进行360度射击,车体两侧各有一挺6.5毫米九一式轻机枪,这些机枪的射界相互重叠,形成了无死角的火力覆盖。

  装甲车的6毫米轧制钢板装甲虽然薄弱,但足以抵御轻武器射击。

  驾驶员通过狭小的观察窗谨慎驾驶,车长则站在炮塔内用望远镜观察周围地形。

  车队中央是十几辆九一型卡车,这些车辆主要用来运送重型装备和弹药。

  每辆卡车上都满载着武器箱和弹药箱,上面用日文清晰地标注着“三八式步枪弹”,“九二式重机枪弹”,“四一式山炮弹药等字样。

  只有一个中队,约400人的宪兵乘坐卡车,他们大多是技术兵种或指挥人员,负责看守这些重要物资。

  在卡车队伍两侧,两个中队,约800人的宪兵以战斗队形徒步前进。

  这些步兵分成两个纵队,紧贴卡车队伍两侧行进,保持着高度警惕。

  三八式步枪斜挎在肩,腰间的皮质弹药盒里塞满了6.5毫米友坂步枪弹,身后背着卷好的毛毯和防毒面具,钢盔下的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

  徒步部队以分列式队形前进,最外侧是轻机枪小组,射手扛着九六式轻机枪,副射手携带备用枪管和弹药。

  中间是步枪兵,每人都上了刺刀,明晃晃的三十年式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内侧是掷弹筒小组,士兵们携带着八九式掷弹筒和专用榴弹。

  宪兵军曹,曹长手持军刀走在队伍中,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四周地形。

  整个车队保持着严密的战术队形,坦克和装甲车在最外围构成移动装甲屏障,卡车队伍在中间提供火力支援,徒步步兵则组成两道流动的防护墙。

  车队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前进,这个速度既能让徒步士兵跟上,又能保持整体队形的完整。

  最引人注目的是卡车后面拖拽着的数门日军制式山炮。

  其中四门是四一式75毫米山炮,这种1908年定型的火炮虽然老旧,但其540公斤的重量和6300米的射程仍然实用。

  另外两门是较新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仅重536公斤却拥有8300米的惊人射程,其开脚式炮架和液压制退器显示出更先进的设计理念。

  每门炮都由六匹驮马牵引,但在机械化行军时改用卡车拖曳。

  另外还有装载在卡车上的数门,九二式步兵炮,因为比较轻便,所以直接被宪兵抬上了卡车运输。

  履带碾压路面的金属摩擦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士兵们整齐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战争交响曲。

  柴油发动机排出的黑烟与上千人行进扬起的尘土混合,在车队上空形成一片浑浊的云雾。

  “保持警戒!注意两侧!”军官们的命令声在队伍中传递。

  徒步士兵们的步枪枪口指向外侧,手指贴在扳机护圈上,随时准备开火。

  每个士兵的钢盔都压得很低,汗水沿着脸颊滑落,但没有人伸手擦拭,所有人都保持着高度的战备状态。

  毕竟是在战区,虽然已经算是后方,但谁也说不定会不会遭遇攻击,所以还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上战场的这些宪兵们,还是显得有些紧张和过分谨慎的。

  沿途经过的村庄死一般寂静,当地百姓早已躲避起来,只有被惊起的乌鸦在天空中盘旋哀鸣。

  偶尔可见先前战斗留下的痕迹,烧毁的房屋残骸,废弃的农具,甚至还有来不及掩埋的牲畜尸体。

  车队经过时,坦克和装甲车上的机枪手会特别警惕这些可能藏匿狙击手的地方。

  在这支队伍中,德制二号坦克的短身管20毫米主炮不时缓缓转动,炮手通过TZF4型望远镜瞄准具扫描可疑区域。

  而日制九三式装甲车则依靠其多挺机枪组成密集的火力网。

  这种混编装备的战术配置既利用了德制坦克的反装甲能力,又发挥了日制装甲车反步兵火力的优势,

  随着车队逐渐接近第101师团驻地,先导摩托车上的旗手开始打出信号旗,整个车队的速度逐渐放缓。

  坦克和装甲车收缩防线,机枪手们的手指从扳机离开,步行的宪兵们也松了口气。

  到达101师团驻地时,伊东政喜师团长早已带人等候。

  他面色憔悴,眼袋深重,显然这几日压力巨大。

  “中村参谋长,诸位,欢迎到来。”伊东政喜的声音中带着疲惫:“吉田参谋正在医疗帐篷中,请随我来。”

  医疗帐篷内弥漫着消毒水和血腥味。

  吉田勇人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

  军医低声汇报:“身中两枪,一枪穿透腹部,伤及小肠,一枪擦过肺部,造成气胸。

  虽然已经手术取出子弹,但失血过多,加上感染。。。情况很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