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板小心翼翼地戴上一副洁白的手套。
他拿起放大镜,先是粗略地打量了一下那个坛子,它的外表实在是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粗陋。
周老板并没有因此而轻视它,反而更加专注地观察起来。
他轻轻地用手指敲击着坛子的胎体,仔细聆听着那清脆的声音,似乎在判断这坛子的质地和年代。
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坛子上的泥封,仔细研究着泥封的工艺和风化程度。
“嗯……”周老板发出一声低沉的沉吟,然后微微点头,表示对这个坛子有了初步的判断。“这坛子本身也有些年头了,应该是北方民窑的产物,主要是用来储物的。从工艺上看,比较一般,但好在保存得还算完整。”
说到这里,周老板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不过,这泥封就有点意思了。”他用指甲轻轻刮下一点干涸的泥土,放在指尖上捻开,感受着泥土的质地。接着,他又凑近嗅了嗅,仿佛能从这泥土的气味中嗅出一些端倪。
“这封泥的手法很老道啊,里面还掺了石灰和糯米汁,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密封作用。”周老板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泥封的赞赏,“看来,这坛子里的东西,恐怕不简单啊。”
他的这番话,既点明了坛子本身的普通,又巧妙地抬高了内藏之物的预期,让人不禁对那坛子中的秘密充满了好奇。
我和安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紧张。
周老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同时轻轻摆了摆手,语气和蔼地说道:“不必如此紧张嘛。我周某人做事向来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的。
至于这东西的来历,我并不想过多地去探究。我所关心的,仅仅是这东西本身有没有问题。张师傅您可是个懂规矩的人呐,我自然是信得过您的。不知……可否劳烦您将那宝光请出来,让我一饱眼福呢?”
听到周老板的话,我连忙应道:“当然可以,周老板您请稍等。”
说罢,我便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周老板稍安勿躁。
周老板见状,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始动手处理坛口的泥封。
他的动作异常专业且轻柔,显然是个行家里手。
只见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根专门的细钢钎和一把小巧的锤子,然后将细钢钎插入泥封与坛口之间的缝隙里,再用小锤子轻轻地敲击钢钎,使泥封逐渐松动。
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将坚硬的泥封剥离,整个过程都显得格外谨慎,生怕因为剧烈的震动而对坛内的东西造成损伤。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耐心操作,那厚重的泥封终于被完全去除。
就在泥封被揭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陈旧金属、矿物以及一丝微弱檀香的气息如同一股清泉一般,从坛口缓缓地弥漫出来。
这股气息虽然并不浓烈,但却异常独特,让人闻之不禁精神一振。
周老板的眼神在闻到这股气息的一刹那,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在细细品味着这股如同陈年美酒一般的香气。
他并没有急于将坛内的东西倾倒出来,而是先拿起一个强光手电,将其光线照向那黑漆漆的坛口内部。
光束扫过,隐约可见金属反射出的幽暗光泽和温润的玉色。
“劳驾,取个软垫和绒布来。”周老板对助手吩咐道。
很快,一块黑色的天鹅绒垫子铺在了茶几上。
他这才极其小心地将坛子倾斜,轻轻晃动,让里面的物品缓缓滑落在绒垫上。
首先滚落出来的,是那七八个银元宝。
它们个头敦实,表面带着岁月沉淀下的温润包浆和自然的磨损痕迹,但形态完整,在灯光下流淌着含蓄的银白色光泽。
“哟!”周老板轻轻拿起一个,掂了掂分量,又仔细查看底部的戳记,眼中露出赞赏,“标准的清代官铸五十两银锭,这宝光,这蜂窝,这丝纹…保存得如此完好,难得,实在难得!这一锭,市场价就在这个数上下。”
他比划了一个手势,正是我之前预估的五十万左右级别。
紧接着,那三个金灿灿的金元宝滚落出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它们比银元宝略小,但密度极大,落在绒垫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颜色是那种赤足的金黄色,毫无杂色,在灯光下几乎要晃花人的眼。
周老板呼吸一滞,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用放大镜仔细看着上面錾刻的铭文和图案,他的手甚至有些微微颤抖:“这…这是内务府铸的‘如意’金锭,看这成色、这工艺、这铭文…绝对是宫里的东西!罕见!太罕见了!”他连连惊叹,“这类金锭,拍卖会上偶尔出现一枚都能引起轰动,这品相…何止千万!”
他的估价,比我之前想象的还要高。
然后是大把的铜钱倾泻而出,哗啦作响。
周老板用戴着手套的手指拨弄着这些铜钱,眼神锐利如鹰隼。
“嗯……”他一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铜钱,一边喃喃自语道,“这些大多是乾隆、嘉庆通宝,品相都还不错……”
突然,他的目光被几枚康熙罗汉钱吸引住了,不禁发出一声惊叹:“这里居然还有几枚康熙罗汉钱!”
然而,当他的手指继续在铜钱堆中摸索时,突然像是触电般地停住了。
他的声音也因为激动而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这是?!”
只见他的手指停在一枚颜色深红、文字高挺清晰的铜钱上,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颤抖着声音说道:“宝泉局当千?!”
他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这枚铜钱的尺寸、铜质和包浆,脸上的表情越发凝重。
最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重重地摇了摇头,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数字,但从他那凝重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枚钱币的价值绝对非同小可。
他拿起放大镜,先是粗略地打量了一下那个坛子,它的外表实在是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粗陋。
周老板并没有因此而轻视它,反而更加专注地观察起来。
他轻轻地用手指敲击着坛子的胎体,仔细聆听着那清脆的声音,似乎在判断这坛子的质地和年代。
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坛子上的泥封,仔细研究着泥封的工艺和风化程度。
“嗯……”周老板发出一声低沉的沉吟,然后微微点头,表示对这个坛子有了初步的判断。“这坛子本身也有些年头了,应该是北方民窑的产物,主要是用来储物的。从工艺上看,比较一般,但好在保存得还算完整。”
说到这里,周老板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不过,这泥封就有点意思了。”他用指甲轻轻刮下一点干涸的泥土,放在指尖上捻开,感受着泥土的质地。接着,他又凑近嗅了嗅,仿佛能从这泥土的气味中嗅出一些端倪。
“这封泥的手法很老道啊,里面还掺了石灰和糯米汁,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密封作用。”周老板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泥封的赞赏,“看来,这坛子里的东西,恐怕不简单啊。”
他的这番话,既点明了坛子本身的普通,又巧妙地抬高了内藏之物的预期,让人不禁对那坛子中的秘密充满了好奇。
我和安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紧张。
周老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同时轻轻摆了摆手,语气和蔼地说道:“不必如此紧张嘛。我周某人做事向来都是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的。
至于这东西的来历,我并不想过多地去探究。我所关心的,仅仅是这东西本身有没有问题。张师傅您可是个懂规矩的人呐,我自然是信得过您的。不知……可否劳烦您将那宝光请出来,让我一饱眼福呢?”
听到周老板的话,我连忙应道:“当然可以,周老板您请稍等。”
说罢,我便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周老板稍安勿躁。
周老板见状,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始动手处理坛口的泥封。
他的动作异常专业且轻柔,显然是个行家里手。
只见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根专门的细钢钎和一把小巧的锤子,然后将细钢钎插入泥封与坛口之间的缝隙里,再用小锤子轻轻地敲击钢钎,使泥封逐渐松动。
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将坚硬的泥封剥离,整个过程都显得格外谨慎,生怕因为剧烈的震动而对坛内的东西造成损伤。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耐心操作,那厚重的泥封终于被完全去除。
就在泥封被揭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陈旧金属、矿物以及一丝微弱檀香的气息如同一股清泉一般,从坛口缓缓地弥漫出来。
这股气息虽然并不浓烈,但却异常独特,让人闻之不禁精神一振。
周老板的眼神在闻到这股气息的一刹那,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在细细品味着这股如同陈年美酒一般的香气。
他并没有急于将坛内的东西倾倒出来,而是先拿起一个强光手电,将其光线照向那黑漆漆的坛口内部。
光束扫过,隐约可见金属反射出的幽暗光泽和温润的玉色。
“劳驾,取个软垫和绒布来。”周老板对助手吩咐道。
很快,一块黑色的天鹅绒垫子铺在了茶几上。
他这才极其小心地将坛子倾斜,轻轻晃动,让里面的物品缓缓滑落在绒垫上。
首先滚落出来的,是那七八个银元宝。
它们个头敦实,表面带着岁月沉淀下的温润包浆和自然的磨损痕迹,但形态完整,在灯光下流淌着含蓄的银白色光泽。
“哟!”周老板轻轻拿起一个,掂了掂分量,又仔细查看底部的戳记,眼中露出赞赏,“标准的清代官铸五十两银锭,这宝光,这蜂窝,这丝纹…保存得如此完好,难得,实在难得!这一锭,市场价就在这个数上下。”
他比划了一个手势,正是我之前预估的五十万左右级别。
紧接着,那三个金灿灿的金元宝滚落出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它们比银元宝略小,但密度极大,落在绒垫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颜色是那种赤足的金黄色,毫无杂色,在灯光下几乎要晃花人的眼。
周老板呼吸一滞,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用放大镜仔细看着上面錾刻的铭文和图案,他的手甚至有些微微颤抖:“这…这是内务府铸的‘如意’金锭,看这成色、这工艺、这铭文…绝对是宫里的东西!罕见!太罕见了!”他连连惊叹,“这类金锭,拍卖会上偶尔出现一枚都能引起轰动,这品相…何止千万!”
他的估价,比我之前想象的还要高。
然后是大把的铜钱倾泻而出,哗啦作响。
周老板用戴着手套的手指拨弄着这些铜钱,眼神锐利如鹰隼。
“嗯……”他一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铜钱,一边喃喃自语道,“这些大多是乾隆、嘉庆通宝,品相都还不错……”
突然,他的目光被几枚康熙罗汉钱吸引住了,不禁发出一声惊叹:“这里居然还有几枚康熙罗汉钱!”
然而,当他的手指继续在铜钱堆中摸索时,突然像是触电般地停住了。
他的声音也因为激动而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这是?!”
只见他的手指停在一枚颜色深红、文字高挺清晰的铜钱上,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颤抖着声音说道:“宝泉局当千?!”
他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这枚铜钱的尺寸、铜质和包浆,脸上的表情越发凝重。
最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重重地摇了摇头,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数字,但从他那凝重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枚钱币的价值绝对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