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广纳贤才-《汉武帝穿越曹操》

  “主公,信使回来了!”

  几天之后,徐庶一脸兴奋地找到了刘备。

  “曹操果然没有让咱们失望,他决定派公子曹丕为主将,裨将军李典为副将,来配合咱们的行动。”

  “曹操竟然派自己儿子来帮咱们演戏?

  这有点太夸张了吧?”

  刘备本以为曹操会勉强派个不入流的将领,过来走走过场。

  没想到曹操居然让曹丕、李典来配合自己。

  这两人一个是他目前的嫡长子,一个是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

  别说是演戏了,就算是让他俩单独领军真的去攻打永安,那都绰绰有余。

  “哎~主公不必疑虑。

  毕竟是要分散刘璋的注意力嘛。

  肯定是越逼真越好。”

  徐庶看了眼旁边一脸狐疑的田豫,略微有些心虚。

  “除了这个惊喜之外,其实还有件事我得跟主公提前说清楚。”

  见田豫只是沉思,并没有要开口的意思,徐庶总算稍稍放下心来。

  趁着刘备还处在惊喜、懵逼的状态时,徐庶继续道:

  “可能是因为咱们占了上庸的缘故,曹操对于马腾有所亏欠。

  这次佯攻永安的行动,曹操很是上心。

  不但派来了儿子和得力干将,还给他们配了一千虎豹骑。”

  “什么?一千虎豹骑?”

  听到徐庶的话,包括田豫在内,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惊。

  “为了补偿马腾,帮助他拿下梓潼,这曹操也太豁得出去了吧?”

  “对咱们来说,补偿马腾是小事,那一千虎豹骑的威胁才是大事啊!”

  “主公,咱们给刘表打招呼时,说的可是一两员小将,三五百亲兵。

  其他战力都由咱们的人假扮。

  现在曹操闹出这么大动静,刘表会不会有所怀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担心都说了出来。

  唯独徐庶、田豫两人各自沉思,并不参与他们的讨论。

  见众人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了,徐庶先是看向可能已经洞悉自己谋划的田豫。

  发现田豫似乎打定主意不做任何表态,徐庶这才放心地看向刘备。

  “主公,诸位,这事说到底也是曹操来给咱们帮忙。

  而且刘璋手下也不是没有顶级谋士。

  曹操要是随便派个不知名的小将过来,刘璋也未必能上当。

  我觉得曹操的安排已经尽量照顾到各方的感受了。

  一千虎豹骑而已,我相信主公麾下有的是精兵强将能看得住他们。”

  刘备想想也对,毕竟是自己不愿意和马腾翻脸,这才去求曹操的。

  人家能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够分量却又不至于让自己无法控制的安排。

  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能把眼前的难关先过去,比什么都强。

  何苦在这些细节上纠缠呢?

  “元直所言极是,曹操这安排确实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因素。

  对于咱们来说,这事没啥不能接受的。

  事已至此,大家也就别再担心了,还是想想怎么把这出戏演好吧。”

  刘备发话了,大家自然就没了意见。

  反正这事也谈不上多过分,只不过有些担心罢了。

  “至于刘表那边,我已经想好了说辞,准备亲自去一趟襄阳,找刘表当面说清楚。”

  见大家都已经接收,徐庶直接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这事在咱们看来也就那么回事,但在刘表看来,可能会很严重。

  之前打的招呼恐怕不足以让刘表安心。

  这事也只能我亲自去一趟了。”

  听说徐庶要暂时离开,刘备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自从有了徐庶之后,好多事都不需要刘备操心了。

  他只需要在最后时刻拍板就行,那叫一个轻松。

  而且,徐庶的战略眼光,策略、谋划都可以说是顶级的。

  这也是刘备前半生从来没有过的。

  “不知元直这次去襄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返回?

  假如元直返回之前,曹丕、李典到了,我又该如何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不如元直把说辞写在信上,我让公佑或者宪和带着新替你跑一趟?”

  习惯了事事有人为自己提前谋划,刘备越发地觉得自己一刻都离不开徐庶。

  而且要命的是,徐庶的位置目前无人可以替代。

  一旦把徐庶派出去,自己这边就没了主心骨,事事都得抓瞎。

  眼看刘备依依不舍还顾虑重重,徐庶也有点不忍心。

  但有关自己的谋划,这趟襄阳又必须他亲自去。

  否则有些细节他没办法把控,这会导致自己计划出现差错,乃至破灭。

  “不如这样,我晚几天再走,这期间我为主公介绍几位荆州的隐士大能。

  主公只需要按照我的方法或写信或拜访,把他们一一招致麾下就行。

  这样,一旦我有事不在主公身边,您也可以暂时让他们来帮您出谋划策。”

  “哦?没想到元直不但精通谋略、政务,对招揽人才这块也这么熟悉。

  只是,这天底下还能有代替元直的人存在吗?”

  一听徐庶要为自己招贤纳士,刘备瞬间来了兴致。

  这可真是一个徐庶就为自己解决了所有问题。

  要是可以的话,刘备还真希望自己身边能有好几个徐庶。

  “这事我早就在为主公谋划了。

  只不过一直没机会向主公提起而已。”

  说着,徐庶从怀里拿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名单交给刘备。

  “这上边有荆州本地郁郁不得志的贤才,也有我的至交好友。

  目前他们都在荆州境内,主公只需要按照我名单上的提示去一一招纳就行。”

  刘备欣喜的接过名单,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南阳李严,秭归县令。

  南郡霍俊,不士。

  襄阳向朗,临沮县史。

  颍川石韬,上庸郊外,不士。”

  刘备看完之后,闭上眼睛大概回忆了一下。

  这里有官职的几个,确实他都有所耳闻。

  只不过最近荆州战乱不断,刘表早就把这些底层小吏给忘了。

  他们也都处于对前途的担忧之中,只要能遇到更好的机遇,肯定会选择放弃当前的职位。

  至于没有当官的那两个,霍俊确实是乡里的大族,家里在当地也算有名望。

  最主要的是,他手里有一支部曲,据说很能打。

  石韬石广元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徐庶之前就提过的自己的好友。

  也是舍命陪君子,跟着徐庶一起来荆州躲避官府追杀的。

  能和徐庶成为至交好友,想必才能也不会差太多。

  “元直,你还真能忍啊!

  石广元都跟你来上庸了,你为什么今日才告诉我?

  我本以为他只是随你到了荆州,并没来上庸。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怕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都没敢问他的事。”

  徐庶笑着解释道:

  “虽是好友,但我们俩志向不太一样。

  我也是和他商议了好久,才勉强让他答应到主公麾下效力的。

  其他几位主公可以慢慢招揽,我去襄阳之前,会帮主公先把石广元招来。

  到时候有什么事,主公尽可以问他,他之才不在我之下。”

  见徐庶临时空缺有人补上,刘备也是满心欢喜。

  “哦对,还有一人他的才能比我高明不止十倍,

  只是这人志向高远,一般人很难请得动他。

  这次我去襄阳,也会顺便为主公探探那人口风。

  假如能得到他的辅佐,那主公匡扶汉室的大业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