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把你当亲戚,你居然处处和我作对?-《汉武帝穿越曹操》

  “主公,徐晃将军送过来的细作中有几人说是有重要情报禀报,请求单独见您。”

  “哦?这倒是奇怪了,在徐晃大营时他们不要求见主公,却在这时要求……”

  郭嘉看主公想直接答应下来,害怕这里有其他阴谋,赶忙出来阻止。

  “要是在大帐里众目睽睽之下见您,这还有的考虑。

  但是单独面见主公,这是不是有些危险了?”

  刘彻示意来禀报的侍卫在门外等会,然后来到自己的帅案前。

  “奉孝,可还记得年初的时候咱们曾经买通了几个袁绍的手下吗?”

  刘彻从一个木盒里找出一份绢帛,小心翼翼地打开,仔细地看了起来。

  “你看,许攸贪财,常纵容家属违法敛财。

  还有逄纪,嫉贤妒能,多次向袁绍进谗言陷害田丰。

  崔琰,多次劝谏袁绍不被采纳,一气之下装病躲了几次会议……”

  刘彻一边念着探子们收集的袁绍下属的把柄,一边看向若有所思的郭嘉。

  “你说这些人真的和探子们汇报的一样,因为这些把柄而愿意给咱们做内应吗?”

  郭嘉先是有些惊讶,然后又露出释然的表情。

  “若非主公提醒,我还真忽略了咱们早就在袁绍那埋下的暗子。”

  “只是主公收买他们时,合作内容是拖延决战日期,如今大战已经开启,这合作也就算完成了。

  这时候,若是他们派人来送假情报迷惑主公,又该如何?”

  刘彻看着一脸担心的郭嘉,摇头道:

  “无妨,管他情报真假,最少单独见面时我不会有危险。

  他们是好意还是歹意,只要在我面前说上几句话,我肯定能判断出来!”

  “那就见一见?”

  “见,要是不见岂不显得我格局小了?”

  主随二人一顿分析,最终还是选择了见一见这些“禀报要事”的细作。

  按照刘彻的想法,他让几个细作分别单独来见,见面前、见面后,几人都不给交流的机会。

  一连见了三个,得到的情报几乎都一样,这也让刘彻在见最后一个的时候格外的仔细。

  “你是谁的人,又为什么要偷渡到南岸?”

  “回司空,小的是军营里养马的小吏。

  本来是奉命来南岸送信,临行前答应了一位有恩与我的官员,顺手帮他带给您个口信。”

  “你小子倒是谨慎,居然连那位官员的名字都不肯透露。

  你就不怕来历不明,被我怀疑,然后丢了性命?”

  “嘿嘿,这个小的不担心。

  大家都说您是英明的人,在您面前只需要有什么说什么就行。

  至于真假、信不信,那就不是小的该担心的了。”

  刘彻突然对这个“马夫”另眼相看,没想到这人竟看得如此通透。

  “哈哈哈,也罢,那你就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待我斟酌之后,再决定怎么处置你。”

  那马夫也不啰嗦,当即把袁绍派自己给汝南刘辟送信,还有那位官员让自己带话提醒曹操注意后方个郡动向的事说了一遍。

  “您看,这是那封信。

  我敢说,除了小人之外,类似的信使应该每郡都不下十个。”

  刘彻接过信,屏退了那名马夫。

  看来这事不像是有人故意迷惑我啊!

  虽说那马夫带的话和之前几人相似,但他却是唯一一个把信交上来的。

  假如信的内容能和那些情报对上,这事也就基本没跑了……

  刘彻心里大概有了定论之后,便缓缓地打开了那封信件。

  “刘辟将军,年初我趁卖官鬻爵的风,利用豫州牧身份,为你争取到了汝南太守职位。

  之所以这样,是看在你与黄邵、龚都都是深明大义之人,能在关键时刻放弃贼寇身份归顺朝廷。

  如今曹操野心日益增加,假如任由他发展,不久之后汉室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我和袁将军都是奉衣带诏讨贼的汉臣,心在朝廷,不希望你们跟着曹操再次成为反贼。

  不如率领麾下将士,趁着我与袁将军在官渡拖住曹操主力的时候,在汝南举兵勤王……”

  “刘备小儿!欺人太甚!”

  看完那封信后,刘彻当即暴走。

  “我把你当亲戚,你却处处和我做对?

  你就不怕我一怒之下,不顾及私情,把你女儿砍了?”

  发泄过后,刘彻逐渐平静下来。

  先是被买通的袁绍手下提醒自己注意后方个郡动向。

  现在又有刘备劝说汝南刘辟起兵反叛的信。

  加上刘备是朝廷亲封的豫州牧……

  “难不成……”

  刘彻很快想到其中要害,连忙让人把郭嘉叫了进来。

  “奉孝,快给我说说,豫州个郡太守有几个是刘备年初买来的。

  还有咱们可信任的人里,目前又有谁在豫州守备?”

  郭嘉还不知道刚才那些人都和主公说了什么。

  但经主公这么一问,郭嘉立刻联想到刘备豫州牧的身份。

  加上之前卖官鬻爵时刘备趁机提拔的几个太守、国相、县丞等。

  郭嘉也明白了主公担心的事情。

  “假如主公收到的消息是真的。

  那目前整个豫州恐怕只有颍川太守夏侯渊。

  许县县令满宠。

  梁国相袁涣。

  阳安都尉李通。

  这几人不会跟着反叛。”

  “唔……”

  刘彻看向大帐里挂着的地图,若有所思道:

  “整个豫州三郡、四国、九七县。

  要是大部分都跟着浑水摸鱼,反叛的部队岂不是要数以万计?”

  “此时要是分兵去平叛,那正面战场肯定难以抵挡袁绍大军。

  许都的禁军还要维持后方稳定……”

  “要不下旨让孙策、马腾出兵?”

  刘彻一边头脑风暴,一边自言自语。

  “不不不,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惊动其他诸侯……”

  “不如暂时放弃一部分郡县,只坚守咱们能掌控的郡县。

  只要袁绍、刘备过不了官渡,不能随意操控叛乱郡县,那叛军就难成气候。”

  郭嘉根据主公自言自语的内容,很快给出了一个比较有效的建议。

  刘彻从郭嘉的话中受到了一些启发,忽然眼前一亮,笑道:

  “奉孝说得对,只要刘备、袁绍过不了官渡,那些叛乱的就永远是一盘散沙。

  咱们只要守住大河南岸,其余的应该都是小问题!”

  说着,刘彻取出笔墨,在一张绢帛上写了一段话,写好后把那张绢帛装进一个锦囊里。

  “来人,六百里加急,把这锦囊送到许都的荀彧手上!”

  ……

  “兴霸,今日朝会之上,在场的人里,有多少是你那天在雅间见过的?”

  此时的许都荀彧府邸,荀彧、满宠、荀攸、桓典等人,正期待地看着甘宁。

  “咱可先说好了,老子不求一步登天,但事成之后,你们得让曹司空给老子封个拉风的官。

  最好是能带八百部曲的官,要是不答应,我一着急,这记性可就不好了!”

  “那是自然,单说你举报的这件事,就足够主公封你个大官了,何况再加上我们几个的举荐呢?”

  甘宁看着一脸诚恳的荀彧,兴奋地搓搓手,自信道:

  “除了我已经知道名字的杨修、伏完、段煨,还有文官第七个、武官第十一个……”

  甘宁也是颇有天赋之人,虽谈不上过目不忘,但牵扯到得罪自己的人,那记性是相当好。

  随着甘宁把那天在雅间见过的人一一点出,荀彧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乖乖!不算没资格上朝的,参与这次阴谋的竟然就有不下十人!”

  “这许都之内,难道又要如年初那样血流成河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