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再见刘备-《汉武帝穿越曹操》

  “哎呀!烦死了!”

  刘彻想了半天,到最后也没拿定主意。

  不是因为自己优柔寡断。

  而是这个地方太特殊了。

  益州和自己的地盘中间隔着汉中、关西。

  前几天司马懿那边也传来了战报。

  襄阳没攻下来,现在韩遂留守上庸、房陵,司马懿已经撤回许都。

  也就是说,自己本来希望从襄阳打通白帝城连接益州的计划没实现。

  如今的境地就是自己后勤补给的看马腾的脸色,前方战事不能有过大的损失。

  不然前功尽弃不说,自己还很有可能陷入两难的局面。

  好不容易打通的米仓山要不要留着?

  苦心经营了这么久的汉昌要不要占着?

  都占着的情况下,自己下一步是继续在着耗着还是大军班师,只留部分人在这守着?

  假如留人守着,岂不是正应了司马懿之前说的,巴郡成为飞地的话?

  成了飞地,自己还要他做啥?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

  让刘彻不得不前思后想。

  既不能轻易放弃攻占巴郡直逼成都的计划。

  也不能在追击刘备的时候有过多的损失,导致自己必须放弃之前辛苦得来的地盘。

  “主公,不如择中一下。”

  正当此时,自己的随军参谋刘纬台突然开口了。

  众人目光顿时都看向了这个平常不太爱参与军政要事的刘纬台。

  刘纬台略显局促,向众人一一行礼后,这才小心翼翼道:

  “也没谁要求咱们必须按一个方向走到底对吧?”

  众人下意识点头表示赞同。

  “也就是说,咱们可以先把汉昌占了。

  然后在汉昌稍作休整。

  要不要继续进攻阆中,可以先观察局势再根据情况做决定。

  而且,东边不是还有个宣汉吗?

  中间空档期,咱们可以开辟一下宣汉那边的道路。

  做好多手准备,总是好的。”

  “嗯!”

  包括郭嘉、贾诩在内,大家都恍然大悟。

  “对啊,光顾着讨论结果了,把过程给忽略了。

  咱们确实没必要非黑即白。

  打不打阆中,追不追刘备,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追。

  这一切也可以咱们说了算。

  为什么要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呢?”

  刘纬台的建议,算是为大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众人的思路一下就开阔了起来。

  刘彻此时也眉头舒展,再也没了刚才那股那一抉择的犹豫劲。

  “说得好!

  不但如此,马腾他们不是还在葭萌关和庞统他们对峙吗?

  这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

  没必要这么快做决定。

  咱们确实可以边走边看。

  实力、条件都允许咱们这么做!”

  思路放开以后,刘彻等人也都智计百出起来。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不给刘备过多准备的机会。

  一天以后就集结大军强攻汉昌。

  看刘备是为了做好准备硬抗大军,还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直接退走。

  要把选择题扔给刘备,让他也为难一下。

  ……

  “主公,斥候来报。

  说是曹操大营内似乎要有大动作。

  好多轮换的士兵都停止了休息,已经开始在整装了。

  看来咱们掩护百姓撤退的事已经瞒不住了。”

  当晚,诸葛亮独自来到了刘备的住处。

  把最新的战报告诉了刘备。

  “孔明,百姓以及当地的官员都撤走了吗?

  现在汉昌还有咱们值得担心的事物吗?”

  刘备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惧大军强攻,而是担心百姓们仓促间来不及全部撤走。

  诸葛亮十分理解刘备的心情,连忙回答道:

  “主公放心,哪怕曹军现在来攻,都没有问题。

  百姓们早就安全了。

  多留的这几天,完全是我在为曹操准备一份大礼。”

  “这就好,什么大礼不大礼的不重要。

  只要咱们都能安稳地撤到阆中就行。

  剩下的就不用事事来汇报了,你和孝直两人全权负责吧。”

  告别刘备之后,诸葛亮又来到法正住处。

  两人聊了许久,之后又陆续叫来了赵云、张南、冯习、马忠等双方的将领。

  大家一直聊到深夜,才各自散去。

  散去之后,众人也没休息,而是在城里城外借着夜色忙碌到天亮。

  一天后,刘彻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率领数万大军漫山遍野而来。

  整个汉昌北门外,一眼望去黑压压全是人头。

  就连平时很少有人去的山岗、密林都挤满了人。

  诸葛亮手持羽扇,一脸淡然地站在城墙之上。

  身边是目光锐利的法正。

  两人全无惧色,饶有兴致地对敌军的阵型指指点点。

  刘彻见状心里不由一阵发怵。

  心道都什么场面了,这两人怎么还如此淡定?

  难道他们还有杀招没用?

  发怵归发怵,但应有的流程和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自己到了,刘备也在城里,两边的老大还是要象征性见一见。

  打打嘴炮,提振一下己方士气的。

  想到这,刘彻对身边的史涣使了个眼色。

  史涣会意连忙策马向前几步,然后目测下距离。

  选定位置之后,史涣拈弓搭箭,用足了力气朝对面抛射一箭。

  随着箭矢落地,史涣用手虚指了下身后不远处的一个位置,高声道:

  “主公请!”

  刘彻按着史涣的指示,策马来到指定位置。

  “刘玄德,我来都来了,打之前是不是应该见上一见?”

  话音未落,对面城门“吱呀”一声打开一条缝。

  随后城门半开,一员青年将领银枪银甲策马而出。

  身后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刘彻的后世子孙刘备。

  刘备骑马来到银甲将军身边,小声道:

  “子龙你先退后,我和曹孟德有话要说。”

  说完,刘备向前几步,站在刚才史涣那一箭外围,向着对面拱手道:

  “孟德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刘彻也还礼道:

  “玄德老弟,自从徐州一别,咱们也有四五年没见了。

  怎么你还是和几年前一样,固执得像一块顽石?”

  刘彻其实有意在言语上劝一劝刘备。

  假如运气好,能让刘备倒戈卸甲,那是最好不过。

  即使不能,最少也要让刘备和刘备手下知道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不能老是任由刘备把自己说成国贼,让他的手下以打到自己这个国贼为目标。

  太伤人心了!

  “固执?顽石?

  哈哈哈哈……

  孟德兄,你这么说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咱俩到底谁固执,谁是顽石?

  你处心积虑,要篡夺汉室江山的行为就不固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