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曹操你不对劲!这都能忍?-《汉武帝穿越曹操》

  蔡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一旁的蒯良、蒯越,他们三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同一阵营”。

  都是想扶持刘表的幼子刘琮继承荆州的基业。

  蒯良、蒯越对视一眼后,微不可查地朝蔡瑁点点头。

  蔡瑁会意,赶忙起身来到刘表身边。

  “主公,孙策人称小霸王,又是短时间内靠三千兵一统江东的狠角色。

  跟咱们荆州又有杀父之仇,他早就想攻破荆州、为父报仇了。

  如今曹丞相摆明了要咱们用地盘换平安。

  我认为,曹操不能得罪,更不能让孙策得逞。

  这圣旨咱们得接。”

  刘表之所以问蔡瑁的意见,也是因为荆州虽然自己做主,但军队大部分都掌握在个大家族手里。

  尤其是蔡瑁,更是把握这荆州半数水军。

  如今黄祖被朝廷调离,这个唯一死忠自己还掌握兵权的手下不在身边。

  他有好多事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荆州主体不丢,任何事他都能忍着。

  “那要是曹操贪得无厌,在咱们和孙策火拼时趁火打劫,又该如何啊?”

  “主公,此时曹操刚经历官渡大战,本来就没什么兵力的他,怎么可能有余力再和咱们交战呢?”

  蒯良知道刘表怕什么,于是赶忙出来劝刘表。

  “您想啊,与其马上腹背受敌,不如先哄住曹操,全力对付孙策。

  等曹操休整过来,咱们估计也击退了孙策。

  到那时曹操再翻脸,咱们也能腾出手来单独应对。

  这圣旨,可接!”

  眼看这么多人劝,刘表也没了脾气,无奈之下只能先答应曹操,全力以赴对付孙策。

  ……

  “明公,按你的建议,朕没有杀任何一位叛乱、政变的参与者。

  现在明公已经回来有一段时间了,咱们是不是也该处理这些人了?”

  刘协御书房里,刘彻正坐在下首的位置。

  “陛下,你之前传信到官渡,说要和臣详谈。

  不会是要讨论这些事情吧?”

  “那倒不是,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刘协把一份写着叛党、政变参与者名单和罪名的记录给了刘彻。

  “这上边受牵连的几十人,好多都是朝廷大员,咱们最少先把他们处理好,再把空缺的官位补充上。

  等朝廷能正常轮转了,再谈其它的也不迟啊。”

  刘协之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暂时不杀那些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不舍得。

  说到底,这些人都是心向汉室的,无非是做法激烈了些,心急了点。

  何况这里边还有自己的皇后伏寿、国丈伏完。

  前国舅董承、董贵妃已经死在自己面前了,这把他可不能再让皇后、国丈死了。

  刘彻看着那份名单,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陛下,你是局中人,中元节事件你也全程都在。

  你觉得名单上这么多人,有没有被冤枉或者裹胁的?”

  “嗯?”

  此言一出,本来还有些忐忑的刘协,不由一愣。

  “明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能有什么意思,当时我人在官渡,许都发生的事情,我又没亲眼看见。

  当然是得问问陛下,这些人罪名是否属实了!”

  刘彻没打算和刘协打哑谜,当即把自己的态度摆明了。

  “这……”

  刘协一开始想的是,能保住皇后一家,再顺便救下几个比较有实力的忠臣就行。

  没成想,曹操居然直接装糊涂,把这些人的生杀大权交给了自己。

  明白意思后,刘协心里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

  “曹操你不对劲啊!这都能忍?”

  想想年初的时候,一份还没对曹操形成实际威胁的衣带诏,就能让曹操一怒之下灭了好几个全族。

  这把伏完他们密谋许久,把当时的司空府都差点攻下来,他居然就这么算了?

  “怎么了陛下?你身体不舒服?”

  看着面色阴晴不定的刘协,刘彻略带关心地问道。

  “没,我没有……

  明公刚才说得对,这些人里肯定有罪不至此或者受人胁迫的。

  朕……朕应该谨慎处理,绝对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见刘协领了自己的情,刘彻还不忘敲打一下刘协。

  “陛下,这事许都、颍川乃至整个天下,大家都看着呢。

  其他的臣不管,但为首的那几个,绝对不能轻易放过。

  否则,陛下还怎么取信天下,还怎么威加四海?”

  ……

  “快,传下去,曹操和陛下密谈,竟然没追究政变之人责任,而是全凭陛下做主!”

  “快,传下去,曹操为了奉承陛下,有意放过政变之人,陛下翻身做主!”

  “快,传下去,曹操臣服陛下,不敢提起政变之事,陛下掌控朝堂!”

  自从刘协下旨彻查许都政变那天开始,也不知道从哪传出了小道消息。

  把刘彻和刘协两人谈话的内容公布了出去。

  而且越传越邪乎,最终版本成了陛下掌控朝堂,曹操臣服陛下,政变之事不了了之。

  这事对刘彻来说,倒是没什么,毕竟他就是当事人,而且传播开来的最终版本,也符合刘彻的最终目的。

  但是这些传言对于其他诸侯以及汉室忠臣的冲击力可就大了!

  尤其是准备和曹操死磕到底的袁绍。

  起初是不信,但多方查证之后发现,当时参与之中的朝廷官员,确实大部分都没出事。

  确定了这一切后,袁绍看着手里的“衣带诏”,瞬间就觉得不香了。

  “皇叔,我还想着明年开春一举灭了曹操呢。

  但许都传出来的消息,似乎证明曹操没有挟天子、图谋汉室江山的意思啊!

  你看这闹的,明年咱们拿什么借口去讨伐曹操呢?”

  刘备此时早有了换个“合作伙伴”的想法。

  原因无他,只因为袁绍这人太优柔寡断,还总是瞻前顾后。

  如今听了袁绍的话,刘备更是坚定了离开袁绍换个合作伙伴的心意。

  “袁将军,你和曹操自小就认识,后来在朝廷沉浮多年。

  曹操他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

  他能这么做,我觉得完全是在蒙蔽天下英雄。

  你可是世食汉禄的汉室忠良啊,怎么能轻易被曹操蒙蔽呢?”

  虽说决定要离开袁绍另寻出路,但刘备一时间又舍不得袁绍这个大靠山。

  思来想去,他还是准备再劝劝袁绍,看能不能让袁绍下定决心消灭曹操。

  袁绍听了刘备的话,当即陷入沉思。

  按讨伐董卓以及之前的种种事情来看,曹操确实是个一心为汉室的有志青年。

  但自从讨董联军解散,曹操这人就变了。

  “唔……这事急不得,玄德还是容我考虑考虑吧。”

  袁绍始终还是犹豫不决,只得先把刘备搪塞过去。

  至于还要不要坚定地和曹操对着干,这事还是得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商量。

  至此,曹操的形象,在天下人眼中有了微妙的变化。

  不少人都认为可能是曹操头风病的原因,让他变得忠君爱国了。

  但同时更多的人还是认为一个挟天子、杀忠臣、屠城的权臣,不可能轻易改变自己。

  更别提那些希望在乱世闯出一番天地的诸侯们了,他们才不管曹操是什么人。

  他们在意的是,当自己要和曹操争锋的时候,能不能在法理上有个借口。

  ……

  此时的秦岭,马腾、韩遂以及关系群雄,在得了朝廷“默许”之后,联合起兵十余万,正兵分三路,讨伐张鲁。

  “都说西蜀之地是天府之国,汉中更是秦蜀咽喉,易守难攻啊!”

  马腾站在嘉陵江北口的沮县城池上,看着阳平关外的巍巍群山,不由感慨道。

  “自从出槐里,沿渭水一路西进,经陈仓、出散关、走陈仓道一路向南。

  这一路真可谓跋山涉水、艰难坎坷啊!”

  “父亲,张鲁不过徒有其名,这沮县是他西边大门,不是也被咱们轻易攻下了吗?

  您尽管放心,儿马超,只需数千兵马,不出时日定能攻下阳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