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君臣不是傻瓜,他们就算出东西拉拢扶余人。
顶多也就盼着他们带兵中立,不参与攻打丸都城就够了。
至于扶余人偷袭楚军粮草,逼着楚军撤离的事情,不会相信的。
毕竟楚军实力在这摆着,扶余人难道不怕事后报复?
徐庶笑道:“一般来说,高句丽人确实不会轻易相信。”
“但是你们可以说,担心我军势大会被强行吞并。”
“而扶余贵族,又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权利。”
“再加上去年大战折损骑兵好几千,部落上下都极为愤恨。”
“如此一来,高句丽人就能相信一半!”
太史慈开口道:“光是一半,还远远不够啊!”
高句丽跟扶余人,就是临时搭伙。
哪怕扶余人说的再好听,也不会这么简单取信于他们!
徐庶点头道:“光是如此,当然不行。”
“可只要我军假装退兵,被高句丽斥候看到。”
“届时他们国中上下,又当如何思索?”
呼列台下意识接口道:“贵军东征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兵力不足,而在于钱粮军械不能久支。”
“如果忽然撤离,高句丽人肯定以为是我军偷袭粮道得手。”
“贵军在丸都城外粮草不足,所以不得不走!”
徐庶笑道:“如此一来,能否取信于高句丽君臣?”
呼列台抱拳道:“贵军一退,确实足够说服他们相信了!”
高句丽大军困守孤城,不可能对外面造成影响!
三韩部落出兵北上,也只能堵住高句丽大军撤离之路。
所以楚军退却,这肯定是扶余人袭扰有功!
赵云开口道:“假设高句丽相信我军退走,又当如何?”
徐庶开口道:“这个时候,咱们就能开始第三步计划!”
“我军退却之后,高句丽人必然会请扶余大军入城犒劳!”
“只要你们能够成功混入城中,就能配合我军里应外合!”
“如此一来,我军兵不血刃就能破开丸都城!”
此番东征之战,就算强攻,肯定也能打得过!
可吕布不愿意投入太多,徐庶也不想本部大军伤亡太大!
所以这才反复设计,想要兵不血刃拿下丸都城!
徐庶这话一出口,甘宁微微一愣道。
“可按照方才布局,我军主力为了让高句丽人相信扶余大军,已经主动撤离丸都城。”
“就算他们在城内协助,可以偷开城门。”
“我军距离太远,又如何接应?”
扶余人兵力有限,可以配合开门,却敌不过高句丽上下好几万军!
徐庶笑道:“兴霸莫非忘了,我军在城外还有一支友军?”
甘宁依然不解道:“三韩兵马,战力较之高句丽大军都有所不如。”
“元直想要指望他们攻入城中,恐怕有些不可靠吧?”
三韩之兵,跟高句丽早已经是血海深仇。
让他们配合扶余人一起破城,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甘宁担心的是,他们战力太差,根本没办法完成目标!
徐庶笑道:“三韩之兵装备太差,训练不足,确实很难击破敌军。”
“可若是我军兵马,跟三韩之兵身份互换。”
“如此一来,是否能够配合扶余大军一起杀破敌军?”
甘宁点头道:“若是我军出手,当然可以!”
“可我军兵马方才…。”
说到这里,甘宁终于恍然大悟!
“我军撤离之时,可以让三韩兵马进行假扮!”
“而我军主力,实际上继续屯驻丸都城附近。”
“所以只要城门一开,敌军必败?”
徐庶点头道:“正是如此!”
丸都城被困之后,高句丽斥候只能死死躲在城中。
而楚军骑兵强势,可以彻底阻拦他们靠近军营。
只要趁着夜色昏黑之际,跟三韩兵马互换驻地。
城中那些高句丽士卒,根本不可能察觉!
大军撤离之时,可以让三韩兵马打着楚军旗号。
然后再调动一部分楚军,就走在最外围。
高句丽斥候远远看过去,哪能确定到底是谁撤走了?
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有心算无心,成功可能极大!
捋清楚徐庶整个计划之后,太史慈终于缓缓点头道。
“元直之计,确实极为可行。”
“不过眼下之局,咱们还有一个小问题。”
“此番大军东进,当以何为借口?”
上次大战之后,高句丽已经称臣纳贡了!
从这一点来说,就属于楚王附庸!
以宗主国的身份,去打人家附属国,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啊!
若是以前,太史慈也不必在乎这些虚名。
可眼瞅着马上就要天下归一统了,楚王殿下也即将登临大宝!
这个时候,还是要尽量照顾一下楚王声誉啊!
徐庶笑道:“以弱击强,确实需要极大勇气。”
“可以强击弱,找个借口又有何难?”
“就说他们去年给的粮食有毒,冀州百姓吃了之后死伤者众!”
“所以楚王殿下震怒,要高延武亲自去往冀州解释一番!”
“若是他们抗拒不从,咱们当然就是师出有名了!”
高延武又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去冀州亲自解释?
可只要高延武不去,那楚军东进就是讨伐不臣!
管它是真是假,找个借口给外人去看就是了!
徐庶这话一出口,太史慈终于笑道。
“既如此,就依元直之计,开始安排吧!”
“这一回,本将亲自带兵向前。”
“兴霸,子龙,辛苦二位一同前去助力!”
“呼列台将军,可以先行返回部落之中准备配合。”
“至于三韩之兵,本将也会派出使者进行通知!”
听到太史慈吩咐,场中诸将立即各自应命!
五月下旬的时节,辽东之地夏粮将收。
有了这批粮食支持,太史慈这回出兵也更大气了。
四万步卒加上三千骑兵整顿完毕,一路往东直奔丸都城!
与此同时,三韩之兵五万余人也收到消息。
同样是大军北上,直奔丸都城!
建安十七年,六月初五,丸都城。
高句丽王宫之中,高延武正气的破口大骂!
“该死的楚军,该死的吕布!”
“简直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众爱卿,眼下之局,咱们应该如何应对?”
高延武这会儿,是真的快要被气疯了!
顶多也就盼着他们带兵中立,不参与攻打丸都城就够了。
至于扶余人偷袭楚军粮草,逼着楚军撤离的事情,不会相信的。
毕竟楚军实力在这摆着,扶余人难道不怕事后报复?
徐庶笑道:“一般来说,高句丽人确实不会轻易相信。”
“但是你们可以说,担心我军势大会被强行吞并。”
“而扶余贵族,又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权利。”
“再加上去年大战折损骑兵好几千,部落上下都极为愤恨。”
“如此一来,高句丽人就能相信一半!”
太史慈开口道:“光是一半,还远远不够啊!”
高句丽跟扶余人,就是临时搭伙。
哪怕扶余人说的再好听,也不会这么简单取信于他们!
徐庶点头道:“光是如此,当然不行。”
“可只要我军假装退兵,被高句丽斥候看到。”
“届时他们国中上下,又当如何思索?”
呼列台下意识接口道:“贵军东征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兵力不足,而在于钱粮军械不能久支。”
“如果忽然撤离,高句丽人肯定以为是我军偷袭粮道得手。”
“贵军在丸都城外粮草不足,所以不得不走!”
徐庶笑道:“如此一来,能否取信于高句丽君臣?”
呼列台抱拳道:“贵军一退,确实足够说服他们相信了!”
高句丽大军困守孤城,不可能对外面造成影响!
三韩部落出兵北上,也只能堵住高句丽大军撤离之路。
所以楚军退却,这肯定是扶余人袭扰有功!
赵云开口道:“假设高句丽相信我军退走,又当如何?”
徐庶开口道:“这个时候,咱们就能开始第三步计划!”
“我军退却之后,高句丽人必然会请扶余大军入城犒劳!”
“只要你们能够成功混入城中,就能配合我军里应外合!”
“如此一来,我军兵不血刃就能破开丸都城!”
此番东征之战,就算强攻,肯定也能打得过!
可吕布不愿意投入太多,徐庶也不想本部大军伤亡太大!
所以这才反复设计,想要兵不血刃拿下丸都城!
徐庶这话一出口,甘宁微微一愣道。
“可按照方才布局,我军主力为了让高句丽人相信扶余大军,已经主动撤离丸都城。”
“就算他们在城内协助,可以偷开城门。”
“我军距离太远,又如何接应?”
扶余人兵力有限,可以配合开门,却敌不过高句丽上下好几万军!
徐庶笑道:“兴霸莫非忘了,我军在城外还有一支友军?”
甘宁依然不解道:“三韩兵马,战力较之高句丽大军都有所不如。”
“元直想要指望他们攻入城中,恐怕有些不可靠吧?”
三韩之兵,跟高句丽早已经是血海深仇。
让他们配合扶余人一起破城,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甘宁担心的是,他们战力太差,根本没办法完成目标!
徐庶笑道:“三韩之兵装备太差,训练不足,确实很难击破敌军。”
“可若是我军兵马,跟三韩之兵身份互换。”
“如此一来,是否能够配合扶余大军一起杀破敌军?”
甘宁点头道:“若是我军出手,当然可以!”
“可我军兵马方才…。”
说到这里,甘宁终于恍然大悟!
“我军撤离之时,可以让三韩兵马进行假扮!”
“而我军主力,实际上继续屯驻丸都城附近。”
“所以只要城门一开,敌军必败?”
徐庶点头道:“正是如此!”
丸都城被困之后,高句丽斥候只能死死躲在城中。
而楚军骑兵强势,可以彻底阻拦他们靠近军营。
只要趁着夜色昏黑之际,跟三韩兵马互换驻地。
城中那些高句丽士卒,根本不可能察觉!
大军撤离之时,可以让三韩兵马打着楚军旗号。
然后再调动一部分楚军,就走在最外围。
高句丽斥候远远看过去,哪能确定到底是谁撤走了?
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有心算无心,成功可能极大!
捋清楚徐庶整个计划之后,太史慈终于缓缓点头道。
“元直之计,确实极为可行。”
“不过眼下之局,咱们还有一个小问题。”
“此番大军东进,当以何为借口?”
上次大战之后,高句丽已经称臣纳贡了!
从这一点来说,就属于楚王附庸!
以宗主国的身份,去打人家附属国,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啊!
若是以前,太史慈也不必在乎这些虚名。
可眼瞅着马上就要天下归一统了,楚王殿下也即将登临大宝!
这个时候,还是要尽量照顾一下楚王声誉啊!
徐庶笑道:“以弱击强,确实需要极大勇气。”
“可以强击弱,找个借口又有何难?”
“就说他们去年给的粮食有毒,冀州百姓吃了之后死伤者众!”
“所以楚王殿下震怒,要高延武亲自去往冀州解释一番!”
“若是他们抗拒不从,咱们当然就是师出有名了!”
高延武又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去冀州亲自解释?
可只要高延武不去,那楚军东进就是讨伐不臣!
管它是真是假,找个借口给外人去看就是了!
徐庶这话一出口,太史慈终于笑道。
“既如此,就依元直之计,开始安排吧!”
“这一回,本将亲自带兵向前。”
“兴霸,子龙,辛苦二位一同前去助力!”
“呼列台将军,可以先行返回部落之中准备配合。”
“至于三韩之兵,本将也会派出使者进行通知!”
听到太史慈吩咐,场中诸将立即各自应命!
五月下旬的时节,辽东之地夏粮将收。
有了这批粮食支持,太史慈这回出兵也更大气了。
四万步卒加上三千骑兵整顿完毕,一路往东直奔丸都城!
与此同时,三韩之兵五万余人也收到消息。
同样是大军北上,直奔丸都城!
建安十七年,六月初五,丸都城。
高句丽王宫之中,高延武正气的破口大骂!
“该死的楚军,该死的吕布!”
“简直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众爱卿,眼下之局,咱们应该如何应对?”
高延武这会儿,是真的快要被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