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心态加持之下,城中守军一个个拼死防卫!
太史慈调兵向前几番试探,确实没办法迅速破城。
因为很多防御弱点,都被高句丽士卒多次加固。
想要强攻破城,除非调动三韩之兵拿命去填。
至于本部大军亲自陷阵?太史慈可不舍得!
双方大军互相拉扯一个月左右,徐庶建议增加进攻强度。
建安十七年,七月初五,楚军大营之中。
将近一个月下来,楚军一直都是远程压制,精锐突袭的策略。
虽然看起来丸都城附近打的热火朝天,实际上双方伤亡都不大。
徐庶忽然要提升进攻强度,玄珠颇为不解道。
“军师之前不是说,大幅强攻会导致士卒伤亡太大。”
“所以咱们只需要假装攻城,然后再迅速撤离就能达成目标。”
“为何今日之局,忽然又要进行调整?”
太史慈不舍得楚军战死,三韩兵马也不是大白菜!
一旦加强攻势,肯定要有人顶上去。
楚军不上,那还能谁上?
徐庶笑道:“前期攻势相对平稳,是因为城防坚固,破绽未出。”
“可我军若是一直佯攻,然后再忽然撤离。”
“城中守军,必然会觉得其中有诈。”
“而此时加强攻势,可以趁机打消敌军疑虑,玄珠将军明白了么?”
玄珠眼神迷惑道:“末将不知,还请将军解惑!”
因为高句丽大军欺压的缘故,三韩兵马最近一直颇为团结。
内部打仗几乎没打过,外部大战也就是被动防御高句丽大军。
玄珠根本没啥临阵经验,所以他还真不知道徐庶什么打算。
徐庶耐心解释道:“如果你是守军主将,忽然看到我军强攻,心里将会如何作想?”
玄珠想了想开口道:“要么我军已经找到城池破绽,要么就是粮草消耗太大不能持久,所以必须尽快破城!”
徐庶点头道:“可丸都城防御,依然固若金汤。”
“如此一来,我军忽然加强攻势又是如何?”
玄珠恍然道:“军师是故意迷惑敌军,让高延武觉得,是扶余人从背后发力已经切断我军粮草供应。”
“如此一来,咱们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破城。”
“所以加强攻势,也就顺理成章了?”
徐庶笑道:“正是如此!”
“放心吧,城破之后,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所以后续攻势,还请三位将军务必想办法提高强度!”
楚军东征,是为了彻底剿灭高句丽大军主力!
可三韩之兵北上,一是为了报仇,二是为了抢粮食!
徐庶的言下之意很清楚,这个时候多出力。
城破之后,分给你们的粮食就能更多!
至于楚军本部?坐镇城外,盯着三韩之兵发力就行了!
玄珠跟朴武等人对视一眼之后,立即抱拳应诺!
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此番对付高句丽人,光靠三韩兵马根本打不过。
既然有求于楚军,姿态当然要放低!
在三人指挥之下,攻城之势越来越猛烈!
虽然城头之上的守军,依然能够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挡。
可城外大军悍不畏死进行猛攻,同样引起城内注意。
高句丽王宫,议事大殿之中。
金烈神色凝重道:“大王,城外敌军攻势,这几天越来越强。”
“虽然我军目前,还能继续坚守。”
“可真要是敌军不惜死活拿人命去填,恐怕绝非长久之计啊!”
城中守军,只有四五万人。
可楚军跟三韩之兵相加,将近十万人!
楚军金贵,太史慈舍不得让他们亲自陷阵。
但是三韩兵马对于太史慈来说,那就是替死鬼啊!
高延武沉声道:“国相以为,敌军为何忽然变招?”
乙支信拱手道:“目前来看,应该有两种可能。”
“第一,太史慈已经不想继续耗下去了。”
“所以他这才加强攻势,想要尽快破城!”
金烈摇头道:“三韩之兵虽然是楚军附庸,可他们也不傻。”
“一旦伤亡太大,他们就会出工不出力。”
“如此一来,敌军攻势就没办法继续保持!”
乙支信开口道:“第二种可能,就是楚军后方生变。”
“太史慈没办法持续消耗,所以这才想要尽快破城!”
高延武皱眉道:“楚军局势稳固,后方如何生变?”
乙支信开口道:“冀州楚军渡河在即,兵力越多越好。”
“但是辽东之地距离冀州太远,必须早作准备。”
“所以吕布命令太史慈,不能在丸都城拖延太久。”
“或者扶余人骑兵南下,在浑河附近切断敌军粮草供应。”
“楚军几万人粮草不足,太史慈不敢长久消耗。”
“只有这两种可能,才会让太史慈加强攻势以求尽快破城!”
金烈神色一振开口道:“冀州离丸都城这么远,就算有吕布书信,也不可能迅速送达!”
“大王,末将以为,肯定是扶余人那边偷袭得手了!”
人在绝望的时候,看什么都像是救命稻草!
虽然金烈也知道,扶余人偷袭楚军粮草的可能性极小!
可此时此刻,他是真的希望果真如此!
高延武对乙支信开口道:“国相的意思呢?”
乙支信沉声道:“目前来看,具体情况还不好说。”
“可无论如何,我军必须拼尽全力继续死守!”
“等到十天半个月之后,自然能见分晓!”
如果真的是楚军粮草不足,太史慈又没办法越过扶余人封锁,从襄平城继续输送粮草。
最多十天半个月左右,楚军主力肯定会主动撤离!
高延武点头道:“既如此,传令军中务必拼死守卫!”
“但凡有功之将,本王绝对不吝重赏!”
丸都城这地方,也算是地形特殊。
因为背靠大山,再加上东西两侧地形起伏的缘故。
城外大军,只能从南门附近发起主攻。
而城中兵马,足足四五万人!
哪怕轮换守城,也能分成好多班次。
在高延武亲自坐镇,又许以重赏的条件下,城中守军自然全力以赴!
双方一攻一守,又持续十来天!
建安十七年,七月十六,楚军大营之中。
强攻十来天之后,该演的戏都演差不多了。
后续步骤,也要紧锣密鼓进行衔接!
太史慈调兵向前几番试探,确实没办法迅速破城。
因为很多防御弱点,都被高句丽士卒多次加固。
想要强攻破城,除非调动三韩之兵拿命去填。
至于本部大军亲自陷阵?太史慈可不舍得!
双方大军互相拉扯一个月左右,徐庶建议增加进攻强度。
建安十七年,七月初五,楚军大营之中。
将近一个月下来,楚军一直都是远程压制,精锐突袭的策略。
虽然看起来丸都城附近打的热火朝天,实际上双方伤亡都不大。
徐庶忽然要提升进攻强度,玄珠颇为不解道。
“军师之前不是说,大幅强攻会导致士卒伤亡太大。”
“所以咱们只需要假装攻城,然后再迅速撤离就能达成目标。”
“为何今日之局,忽然又要进行调整?”
太史慈不舍得楚军战死,三韩兵马也不是大白菜!
一旦加强攻势,肯定要有人顶上去。
楚军不上,那还能谁上?
徐庶笑道:“前期攻势相对平稳,是因为城防坚固,破绽未出。”
“可我军若是一直佯攻,然后再忽然撤离。”
“城中守军,必然会觉得其中有诈。”
“而此时加强攻势,可以趁机打消敌军疑虑,玄珠将军明白了么?”
玄珠眼神迷惑道:“末将不知,还请将军解惑!”
因为高句丽大军欺压的缘故,三韩兵马最近一直颇为团结。
内部打仗几乎没打过,外部大战也就是被动防御高句丽大军。
玄珠根本没啥临阵经验,所以他还真不知道徐庶什么打算。
徐庶耐心解释道:“如果你是守军主将,忽然看到我军强攻,心里将会如何作想?”
玄珠想了想开口道:“要么我军已经找到城池破绽,要么就是粮草消耗太大不能持久,所以必须尽快破城!”
徐庶点头道:“可丸都城防御,依然固若金汤。”
“如此一来,我军忽然加强攻势又是如何?”
玄珠恍然道:“军师是故意迷惑敌军,让高延武觉得,是扶余人从背后发力已经切断我军粮草供应。”
“如此一来,咱们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破城。”
“所以加强攻势,也就顺理成章了?”
徐庶笑道:“正是如此!”
“放心吧,城破之后,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所以后续攻势,还请三位将军务必想办法提高强度!”
楚军东征,是为了彻底剿灭高句丽大军主力!
可三韩之兵北上,一是为了报仇,二是为了抢粮食!
徐庶的言下之意很清楚,这个时候多出力。
城破之后,分给你们的粮食就能更多!
至于楚军本部?坐镇城外,盯着三韩之兵发力就行了!
玄珠跟朴武等人对视一眼之后,立即抱拳应诺!
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此番对付高句丽人,光靠三韩兵马根本打不过。
既然有求于楚军,姿态当然要放低!
在三人指挥之下,攻城之势越来越猛烈!
虽然城头之上的守军,依然能够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挡。
可城外大军悍不畏死进行猛攻,同样引起城内注意。
高句丽王宫,议事大殿之中。
金烈神色凝重道:“大王,城外敌军攻势,这几天越来越强。”
“虽然我军目前,还能继续坚守。”
“可真要是敌军不惜死活拿人命去填,恐怕绝非长久之计啊!”
城中守军,只有四五万人。
可楚军跟三韩之兵相加,将近十万人!
楚军金贵,太史慈舍不得让他们亲自陷阵。
但是三韩兵马对于太史慈来说,那就是替死鬼啊!
高延武沉声道:“国相以为,敌军为何忽然变招?”
乙支信拱手道:“目前来看,应该有两种可能。”
“第一,太史慈已经不想继续耗下去了。”
“所以他这才加强攻势,想要尽快破城!”
金烈摇头道:“三韩之兵虽然是楚军附庸,可他们也不傻。”
“一旦伤亡太大,他们就会出工不出力。”
“如此一来,敌军攻势就没办法继续保持!”
乙支信开口道:“第二种可能,就是楚军后方生变。”
“太史慈没办法持续消耗,所以这才想要尽快破城!”
高延武皱眉道:“楚军局势稳固,后方如何生变?”
乙支信开口道:“冀州楚军渡河在即,兵力越多越好。”
“但是辽东之地距离冀州太远,必须早作准备。”
“所以吕布命令太史慈,不能在丸都城拖延太久。”
“或者扶余人骑兵南下,在浑河附近切断敌军粮草供应。”
“楚军几万人粮草不足,太史慈不敢长久消耗。”
“只有这两种可能,才会让太史慈加强攻势以求尽快破城!”
金烈神色一振开口道:“冀州离丸都城这么远,就算有吕布书信,也不可能迅速送达!”
“大王,末将以为,肯定是扶余人那边偷袭得手了!”
人在绝望的时候,看什么都像是救命稻草!
虽然金烈也知道,扶余人偷袭楚军粮草的可能性极小!
可此时此刻,他是真的希望果真如此!
高延武对乙支信开口道:“国相的意思呢?”
乙支信沉声道:“目前来看,具体情况还不好说。”
“可无论如何,我军必须拼尽全力继续死守!”
“等到十天半个月之后,自然能见分晓!”
如果真的是楚军粮草不足,太史慈又没办法越过扶余人封锁,从襄平城继续输送粮草。
最多十天半个月左右,楚军主力肯定会主动撤离!
高延武点头道:“既如此,传令军中务必拼死守卫!”
“但凡有功之将,本王绝对不吝重赏!”
丸都城这地方,也算是地形特殊。
因为背靠大山,再加上东西两侧地形起伏的缘故。
城外大军,只能从南门附近发起主攻。
而城中兵马,足足四五万人!
哪怕轮换守城,也能分成好多班次。
在高延武亲自坐镇,又许以重赏的条件下,城中守军自然全力以赴!
双方一攻一守,又持续十来天!
建安十七年,七月十六,楚军大营之中。
强攻十来天之后,该演的戏都演差不多了。
后续步骤,也要紧锣密鼓进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