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洪家-《重生之红色巅峰》

  调研组回去后,君凌立刻在县委会议上摊开《S城经济民生协同发展图谱》。

  “接下来要打组合拳。”

  他用激光笔点向自贸区地块。

  “这里建民生科技中心。”

  张巍盯着图谱上的“港口—社区”联动模型,忽然发现所有经济项目都标注着“民生辐射半径”。

  当天下午,君凌蹲在智能产业园的电路板生产线旁,指尖划过某块芯片:

  “这个定位模块能不能加入应急呼叫功能?”

  工程师愣住时,杨墨递上《工业反哺民生方案》,里面规划着将生产线30%产能用于生产社区安防设备。

  深夜的港口调度中心,君凌看着无人集装箱卡车在轨道上有序运行,忽然问陈默:

  “这些运输系统能不能在暴雨天自动切换为物资配送模式?”

  陈默翻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早已调研过的技术参数:

  “预留了接口,随时能改。”

  次日清晨,君凌主持召开“经济民生双轨推进会”,要求每个招商项目必须配套民生工程:

  “智能产业园旁建职工医院,数字经济园区内设社区养老中心,”

  他敲了敲投影仪,

  “经济指标里要加入‘民生贡献率’。”

  台下的人员快速记录,笔下的“招商引资”与“适老化改造”首次出现在同一张纸上。

  午后的自贸区施工现场,君凌戴着印有“产城融合”字样的安全帽,检查刚落成的“科技体验馆”。

  馆内陈列着智能助行器、远程问诊设备等,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灾害应急模拟系统”。

  “开放时,先请社区老人来体验。”

  他对杨墨说。

  “经济成果要让老百姓摸得着。”

  晨光微熹时,君凌站在窗前望着自贸区方向。

  手机震动,是陈默发来的消息:

  “港口已完成应急改装测试。”

  君凌回复:

  “好。”

  他知道,当经济发展的齿轮开始为民生转动,S 城才能真正成为 “有速度更有温度” 的城市。

  在省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马副主任对着镜头微笑:

  “个别干部热衷于搞‘面子工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背离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核心。”

  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Gdp增速”图表,背景屏幕上,S城的经济数据曲线与民生指数形成鲜明对比。

  君凌看完这段访谈,伸手关掉电视。

  杨墨气得攥紧拳头:

  “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咱们的民生工程哪项不是实打实的?”

  “杨墨,”

  君凌平静地摇摇头:

  “他针对的不是工作,别深究。”

  看着杨墨欲言又止的模样,他知道年轻人猜到了些什么,但洪家与君家的宿怨,不该牵扯进来。

  君凌清楚,对方作为洪家的代言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借题发挥打压自己而已。

  可这些家族斗争的内情,他不愿让杨墨等人卷入。

  当晚的县委扩大会上,君凌将马副主任质疑的“民生作秀论”转化为议题:

  “既然有人认为我们在作秀,”

  他推开《民生项目第三方评估报告》。

  “那我们就把所有工程的‘素颜’亮出来——下周开放所有在建项目,欢迎媒体和百姓随时抽查。”

  陈默握着钢笔的手顿了顿,忽然想起君凌曾说“真正的底气,是经得起素颜出镜”。

  会后,陈默留了下来:

  “书记,这事不简单。”

  “这个马副主任的背景可不简单……”

  “我知道,”

  君凌抬手打断,望向窗外的夜色,

  “有些账,不是算在当下的。”

  陈默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喉结动了动,只得重重点点头,转身离开。

  其实君凌不像他表面那么镇定。

  洪家在省里盘根错节,尤其在这个经济大省,从金融到地产都有他们的触角。

  而自己以君家子弟身份调任S城主抓民生,早已被洪家视为眼中钉。

  马副主任的“作秀论”只是试探,真正的杀招或许藏在更深的暗处。君凌嗅到了一丝不安。

  洪家或许正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将民生工程与家族斗争捆绑,进而全盘否定的时机。

  君凌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要将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做成“铁证”:

  开放所有施工现场接受百姓监督,每笔资金流向附村民签字等。

  深夜办公室里,君凌对着S城地图沉思。

  洪家擅长操控资本,但他偏要在民生与经济的结合点上破局——推动智能养老设备生产线落地,将应急物资需求转化为自贸区电商订单,让每个民生项目都成为拉动就业和消费的引擎。

  “当民生变成生产力,”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洪家的刀就砍在了钢板上。”

  次日清晨,陈默进来时,看见君凌正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原本空白的板面已经列满条目。

  “通知下去,”君凌头也不抬,

  “明天召开产业融合专题会,让自贸区和社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都参加。”

  “书记,您……”

  陈默看着白板上的布局。

  君凌转身时,他看着陈默略显震惊的表情,忽然笑了:

  “别想太多,路要一步步走,坎要一道道过。”

  这话既是说给陈默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洪家借马副主任的访谈大做文章,省内政商场合频繁出现“民生作秀”的论调。

  某场经济论坛上,洪家的人公然质疑:

  “S城花大价钱装电梯,不如多引进几个十亿级项目。”

  君凌在S城接到消息时,正蹲在港口查看数据。

  杨墨拿着手机匆匆赶来:

  “书记,省里到处散播‘君家搞民生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的说法!”

  与此同时,梁书记在省委会议室里接完电话,脸色凝重。

  电话那头的领导虽未明说,但对“S城发展模式”的担忧已不言而喻。

  梁书记思虑再三,还是抓起电话:

  “通知君凌,明天来省里汇报工作。”

  君凌抵达省委时,洪家派系的几位干部正从会议室走出。

  马副主任擦肩而过时,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君书记,省里很关心S城的‘面子工程’进展啊。”

  君凌直视对方目光:

  “您要是有兴趣,下次可以一起去S城看看老百姓的‘面子’——他们脸上的笑容,比任何Gdp数字都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