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烟花之外,是兄弟,是时代》-《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时间已临近盛夏,星城之夜却因一场名为《0713·不再说再见》的演唱会而提前点燃。

  万人齐聚湘江之滨,星河灿烂,火树银花。0713少年组合站上那座象征青春、岁月与羁绊的T型舞台,仿佛宣告着一个时代的重启,也在这夜晚,以音乐与烟花点燃了亿万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而此刻的李一凡,站在市政府办公楼的观礼平台,身边是市委书记陈启明、市长李志远,站位没有刻意安排,却自然分出了层次。

  “这种演唱会,还真不是小打小闹啊。”陈启明望着江面上的炫彩烟火,忍不住感慨。

  李志远点头:“是‘演’更是‘祭’。0713不是普通偶像,是一群历经风雨还愿意在大夏的土地上,讲出兄弟情义的人。烟花,是他们对青春的告别,也是这座城市对他们的回应。”

  李一凡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前,不止是一个演出现场,更是一张雄心勃勃的文化版图徐徐展开。

  ?

  演唱会之外,是系统工程。

  0713的项目看似一场音乐演出,实则早已成为“文化强省战略”的示范样板。在李一凡主政潇湘的规划中,文化不再是“软性资源”,而是具有高溢价能力与长尾效应的产业动能。

  这一次,他把三个层级的人马全部调动起来:

  省一级,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文旅厅、文联、网信办组成“文化产业推动小组”,专职负责舆论引导、版权输出、地方政策匹配。

  市一级,星城市专门设立“演艺经济工作专班”,陈启明坐镇指挥,李志远全程跟进,财政一次性拨款3000万文化产业专项补贴,地铁、公交、外卖、酒店、电商平台形成联动,启动“0713演艺消费季”。

  项目执行层,则是凡星传媒操盘整个演唱会事务——从前期品牌打包、社交话题引爆、票务系统开发,到后期视频剪辑、纪录片跟拍、音乐周边联名商品,形成完整闭环。

  这不仅是一场演出,而是一场城市运营与政企合作的总动员。

  ?

  灯光暗下的那一刻,0713成员身穿经典白衬衣,背对观众缓缓走出。音乐响起,是那首耳熟能详的《不再说再见》。

  “如果重来一次,我们还是兄弟……”

  唱到这一句,全场掌声雷动,许多观众眼眶湿润。而台上的胡彦斌、王铮亮、陈楚生、张远、苏醒、王栎鑫、陆虎……早已热泪盈眶。

  这是他们的成人礼,也是青春的谢幕,更是未来的启程。

  这一刻,凡星传媒的现场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600万,微博热搜第一名定格为:

  #0713不再说再见#

  而幕后真正的操盘手,李一凡,仍在市政平台上静静看着。他并不需要站到舞台中央,但他的手笔,早已在这绚烂烟花之中铺陈。

  ?

  演唱会结束当晚,潇湘省委宣传部即召开文化产业闭门会议。

  陈明远主持会议,李晓薇以凡星传媒总裁身份出席。她用PPT展示了0713演唱会的五项核心数据:

  ? 现场票务收入1.2亿;

  ? 周边授权衍生品收入5700万;

  ? 线上直播平台合作收入3200万;

  ? 文旅引流带动城市住宿餐饮增收近5亿;

  ? 星城市短视频曝光总量超9.7亿次。

  “我们证明了一件事:一场演唱会,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经济引擎,更可以成为一省文化自信的图腾。”她的声音清亮有力,落下时,满场无一人质疑。

  李晓薇走出会议厅,给哥哥李一凡发了条短信:

  【哥,你要的文化引爆点,我们做到了。】

  ?

  第二天清晨,李一凡主持召开“潇湘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在座者不乏省委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厅、网信办等各大系统干部,但李一凡仍像往常一样直接切题:

  “一个省的文化能力,决定它的情绪引导力、共识凝聚力和品牌外溢力。潇湘的发展,不能只有GDP的增长数字,更要有精神文化的成长曲线。”

  “我们要让星城市成为大夏内陆演艺之都,要把湘江烟花打造成全国文化IP。不只是0713,还要有‘城市记忆计划’、‘光影潇湘’、‘未来剧场’等系统项目。”

  会议结束后,他特批一份报告——

  由省委办公厅牵头,文化产业在全省列入“十四五”三大引擎之一,设立“文化治理试验区”。

  凡星传媒被正式列为战略协同机构,参与顶层规划的编制与落地。

  ?

  夜晚,回到省府官邸,李一凡坐在书房,一边翻看当天人民日报评论文章《0713:不再说再见,是文化自信的回响》,一边思索更长远的事情。

  他知道,文化是最难掌控、也最能穿透人心的力量。

  而在他身后,不只是烟火与歌声,还有整个潇湘的未来。

  这条路很远,但他已迈出了第一步。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