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资本亮剑,凡星传媒打响舆论第一战》-《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七月的星城市,蝉声密布,火热的不只是温度,更是席卷全国网络的那场突发热议。

  0713男团演唱会在星城举行,主题《0713·不再说再见》。原本这是一场兄弟重聚、情怀拉满的盛会,却因为一个“突然断音三十秒”的技术事故,引爆了观众席、社交平台和整个文娱圈。

  但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李一凡没有选择回避或装聋作哑。

  因为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演出失误的争议,更是对星城市文化治理、对凡星传媒全网话语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他早已设下的“文化再出发”布局中的第一场舆论战。

  此刻,星城市文体中心顶层会议室,李晓薇、林兮儿、星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航、凡星智库的徐知非和市网信办主任陈肃言汇聚一堂,桌上放着数份来自各平台的热榜分析报告、舆情曲线变化图、转发来源图谱。

  “当前抖音、微博、小红书三个平台的热议中,我们负面关键词占比高达67%。主要集中在‘设备差’‘故意制造事故营销’‘背后势力炒作’三类话题。”林兮儿语速极快,但声音稳如冷铁。

  李晓薇一边翻看报告,一边冷静下结论:“不用怀疑,这绝不是单纯的粉丝失控,是有人在有意识地引导攻击。后台已经查到几个传播节点来自外省娱乐资本旗下的水军公司。”

  宋航皱眉道:“这些平台我们不是早有合作?为什么他们不配合压制虚假信息?”

  徐知非推了推眼镜:“平台方收到大量真实用户投诉,很难判定哪些是组织行为。再者——这次的攻击,打在了我们自己的软肋上。”

  李一凡走进会议室,目光扫过众人,落座后一锤定音:

  “软肋,也可以变成硬骨头。”

  全场安静下来。

  “这次事故,是个意外,但不是不能化解。它暴露出我们文化产品在传播机制上的脆弱,也揭示出星城舆论生态在全国文娱市场的边缘地位。现在,是我们集中亮剑的时候。”

  他顿了顿,看向李晓薇:“用你那张清单,调动凡星的所有新媒体资源,全平台出击——但是记住,这不是粉丝控评,不是删帖封号,而是系统性反制,要以文化正能量对冲阴谋操作。”

  李晓薇眼神一亮,点头:“我来做第一轮‘自曝 反转’剧本设计。”

  林兮儿立刻补充:“我这边准备发动星城市的网络志愿者系统,包括文创高校、青年社团,发动一批‘真实用户’视角的解读反击文章。”

  “对。”李一凡目光锋利,“不能让专业对抗只留在幕后。群众的眼睛最有力量。”

  宋航起身:“我去联络省委宣传部,拿到正面引导授权。”

  陈肃言也跟着点头:“我这边申请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启动星城市舆论监控红级响应。”

  会议不到三十分钟,整个星城市的新媒体矩阵开始运转。

  微博上,第一个登上热榜的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号,发布了一段演唱会后台的花絮视频,内容是技术人员满头大汗地抢修电路、艺人焦急却配合的画面。

  紧接着,#0713兄弟坚持完唱#的话题迅速爬升,十分钟后,一名文艺评论号以“真情和故障,哪一个更打动人心?”为题的长文刷屏。

  而凡星传媒官微,则在正午12点整发布了一篇权威声明,不回避技术问题,不推卸责任,诚恳致歉后,附上了演唱会所有技术日志、设备厂家名称、现场勘查报告。

  这篇声明的最后一句话震撼所有网友:“我们不是没有错,但我们不会躲。我们不仅要做最真诚的娱乐产品,还要建立起最坚实的舆论防火墙。”

  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一条来自知名音乐人:“说实话,我原本不看好你们,但今天这一篇,比很多大企业有骨气。”

  而舆论走向真正出现大反转,是在下午四点——

  李一凡亲自授权凡星传媒发布了一条未公开的现场音频资料,原版未剪辑,从断音那一刻起,0713的几位成员清唱了整整一分多钟,唱到沙哑、唱到眼眶泛红,依旧没有放弃。

  这段音频一出,转发过十万。

  随后,各大主流媒体入场,《人民日报客户端》《大夏青年报》发表评论:与其指责演出事故,不如致敬哪怕事故发生,也不放弃舞台的那份“真”。

  与此同时,李一凡在省委常委群内通报:“事件应对策略不止是澄清,更是一种制度演练。”

  赵建国很快转发评论:“可复制、可推广的舆论管控机制,星城模式值得全省学习。”

  晚间八点,星城市电视台播出一则专题片:《演出之外的30秒》,讲述0713兄弟团、现场技术团队、志愿者、甚至一位抢修电源的普通电工的故事。

  观众热泪盈眶,网络彻底反转。

  而舆论的背后,是李一凡在重建一整套“新文娱治理体系”的框架。

  凡星传媒只是执行机构,背后是星城市委、市政府对于新文化权力的整体建构,是星城市在从制造中心向文化高地转型的第一枪。

  “这不仅仅是一次演出事故应对,更是一次制度能力、媒体能力、文化底气的亮相。”李一凡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眺望远处被灯光映照的五一广场。

  他知道,这是第一战,也是宣言。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