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统筹中枢,改革线路出现端倪-《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深夜,潇湘省政府办公厅五楼,灯火通明。

  李一凡独自坐在长会议桌尽头,手边是一本厚达两百页的蓝皮调研报告——《粤港协同治理障碍分析与路径研究》。报告扉页处印有小字:“仅供内部审阅”。

  这本由凡星智库联合潇湘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撰写的秘密报告,凝聚着近百天的调研与情报收集,目标直指他重生后一直未曾忘却的一场风暴。

  这场风暴在上一世中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冲击大夏对外形象、国家安全和资本信心。而在这一世,他必须未雨绸缪。

  他翻开报告第一页,目录赫然醒目:

  大夏中央与地方治理结构在港执行障碍分析

  未来三年,风险预警建模与干预建议

  李一凡眼神渐冷

  报告清晰列出:2016年后,香江地区的“意识形态渗透”呈指数型增长。

  “体制问题,归根结底是系统问题。”李一凡在报告旁做下批注。

  “而系统问题,本质是治理逻辑与时代节奏之间的错位。”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一个电话。

  接通的是大夏网信办副主任卢延涛。

  “老卢,明天我准备动身去一趟香江。”李一凡语气简洁。

  “香江?”卢延涛一愣,随即压低声音,“你那边不是刚通过政改办试点吗?怎么突然盯上这摊子?”

  “不是盯,是接。”李一凡语气沉稳,“我要先走一趟,把凡星传媒驻港分支重新部署,顺便把几个教育和舆情方向的基金会摸一遍。”

  “这不是潇湘的事。”

  “但这是大夏的事。”李一凡断然。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随后传来一句低声的回应:“我支持你。但这趟,不简单。”

  挂断电话,他旋即拨出第二通。

  这一次是拨给李晓薇——凡星传媒总裁。

  “你准备一下,把大夏驻港办重新组建,换一批人,调老张回总部。新负责人我另有人选。”

  李晓薇立刻明白过来:“哥,你是准备动‘战略线’了?”

  “从现在起,香江是凡星传媒的主战场。”李一凡缓缓道,“我们不能等到事情出问题才去灭火,我们要在风起之前,把水泼下去。”

  “我明白。”李晓薇语气冷静,“我这就安排。”

  挂掉电话,敲门声响起,林允儿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

  “你又通宵?”

  “没有,只是今晚的事比较特殊。”李一凡放下笔,“允儿,我准备下周去香江。”

  林允儿愣了一下,随即坐到他身边。

  “是为了那份报告?”

  “是,也不全是。”他望着窗外,“我一直都知道,自己这辈子最终要做的,不是某个省长,也不是某项改革。”

  “而是守住一个时代的根基。”

  林允儿轻轻握住他的手:“我陪你。”

  几日后,香江,维多利亚湾上空。

  李一凡一行秘密抵达。他并未惊动当地政府系统,而是以“凡星集团海外产业调研”名义进行非公开访问。

  陪同他的除了李晓薇外,还有两名重要幕僚——

  一位是曾任星城市政研室副主任、现调任省政府信息中心的周睿,精通数据结构与治理模型构建;

  另一位是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大夏与国际舆论互动多年、刚被凡星智库聘为特约专家的庄维澄。

  三人组成了李一凡此行的“香江治理调研三人组”。

  第一站,他们直奔“香江青年交流促进基金会”总部。

  庄维澄出示一份文件:“这是他们过去三年获得外部资金的流向图。”

  李一凡冷笑:“拿了人家的钱,还想养出自己的狼?”

  第二站,是一家本地“独立网络媒体工作室”。

  李一凡直接拨通凡星旗下“微格数科”的负责人,要求立刻部署AI反制机制,先进行技术封控,再由法务组与平台法务协作准备取证材料,必要时提交香江执法系统进行调查。

  “技术系统,是意识形态的第一道防线。”他当众指出。

  当晚,李一凡召集凡星传媒驻港分支高管闭门会议。

  会上,他提出“四项再建”原则:

  1. 重建数据团队:将星城市“网络治理反制模型”在香江全面部署;

  2. 重建媒体矩阵:设立五大内容方向,以青年生活、文化传承、就业创业、湾区融合、国际传播为主线;

  3. 重建外联系统:加强与建制派主流媒体合作,设立联合内容实验室;

  4. 重建危机响应机制:所有网络舆情事件,2小时内必须完成舆情监测、风险分级、应对模型调用。

  “我不是来视察的。”李一凡目光炯然,

  “维多利亚岛,不能再陷入那种混乱里了。”

  全场肃然。

  香江调研结束的当晚,一份名为《香江治理重构建议备忘录》的文件,被加密送往政务院网信办、政改办和政务院副总办公室。

  落款人,李一凡。

  他附上简短批注:

  “香江的事,不只是香江的事。是制度型力量能否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统一秩序的试金石。”

  而四九城彼端,林建国缓缓放下报告,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这孩子,是打算把香江变成他的第二座星城啊。”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