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士兵11-《综影视之从火凤凰开始》

  柳如烟踏进江南水乡的那天,正赶上一场绵密的春雨。

  青石板路被雨打湿,泛着温润的光。两岸的白墙黛瓦浸在水汽里,像幅晕开的水墨画。

  她住的客栈就在河边,二楼的窗推开就是小桥流水,船娘摇着乌篷船从桥下过,橹声欸乃,混着雨丝落在水面的沙沙声,软得像棉花。

  客栈老板是个和善的中年女人,见她背着简单的背包,笑盈盈地递上杯热茶:“姑娘是来散心的?这雨好,洗得空气都干净。”

  柳如烟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笑了笑:“嗯,来歇脚。”

  这半个月的假,是赵首长特批的。

  任务结束后她在部队休整了几天,手臂上的伤拆了线,留下道浅疤,像条淡红色的细线。

  袁朗送她去车站时,把一个鼓鼓的帆布包塞给她:“他们说这是‘江南必备’,里面有伞,有防蚊液,还有本画的手绘地图。”

  她打开看,里面果然有把素雅的油纸伞,地图上用铅笔标着“最好吃的阳春面摊”“傍晚最适合看夕阳的桥”,旁边还有歪歪扭扭的批注:“队长说要是找不着路,就打他电话——但他大概率在忙,别抱太大希望。”

  柳如烟当时没忍住笑,把帆布包往肩上一甩:“替我谢谢他们。”

  “我会的。”袁朗站在车站门口,风把他的衣角吹得动了动,“我……要是有时间会过去,给你带基地门口那家的酱鸭。”

  她知道他忙。“蝰蛇”覆灭后,老A要对接后续的收尾工作,还要重新制定训练计划,他这个队长脱不开身。

  她没在意,只挥了挥手:“不急,我的假期很长。”

  在江南的前半个假期,她过得像株水草,慢慢在软水里舒展开来。

  每天早上,她被窗外的鸟叫声吵醒,披着外衣坐在窗边,看雨丝斜斜地织在水面上,船娘的歌声顺着风飘过来,断断续续的。

  等雨小了,就沿着河边的巷子慢慢走。

  巷子里的石板路被踩得发亮,墙头上垂着绿藤,偶尔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从墙缝里钻出来。

  路过早点摊,买碗阳春面,面条细滑,汤头是骨汤熬的,撒点葱花,热气腾腾地捧在手里,暖得能熨帖到心里。

  她去了地图上标的桥,傍晚时夕阳把河水染成金红,乌篷船从桥下穿过,船篷上的雨珠还没干,被夕阳一照,亮得像碎钻。

  有个老太太坐在桥边的石凳上织毛衣,见她站着看风景,笑着拍了拍身边的位置:“姑娘坐,这夕阳好看吧?天天看都看不够。”

  柳如烟坐下,听老太太絮叨家里的事——儿子在城里上班,孙子周末会来,家里的猫昨天偷了条鱼。

  她没怎么说话,只是听着,偶尔点头,心里却更松快。

  如果说青州的安稳是“歇脚”,那么江南的安稳是“扎根”,连空气里都飘着让人不想走的懒意。

  她把带来的茉莉干泡在茶里,清清淡淡的香混着雨气,从窗缝里飘出去。

  翻开那本没看完的江南画册,在空白页上画下看到的桥、船、墙头上的花,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窗外的雨声融在一起。

  第十天早上,袁朗的电话打来了。

  “我到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旅途的沙哑,还有点笑意,“他们的绘图技术得回炉重造了,我好像……迷路了。”

  柳如烟握着手机走到窗边,往下看。

  雨还在下,一个穿便服的身影站在巷口,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正抬头往两边的客栈招牌看,不是袁朗是谁。

  她忍不住笑了,推开窗喊:“这儿!”

  袁朗抬起头,看到她在二楼窗口,眼睛亮了亮,举了举手里的帆布包:“酱鸭带来了!”

  他上来时,头发和肩膀都沾了雨珠,却没顾上擦,先把帆布包递过来:“老板说这是刚出炉的。”

  柳如烟接过包,竟然还有点热气透过布渗出来,带着香味。

  她拿了条毛巾递给他:“先擦擦,别感冒了。”

  袁朗接过来随便擦了擦,往窗边的椅子上一坐,看着她桌上的画册:“画得不错啊,比他们的鬼画符强。”

  “他们的地图也挺有用的。”柳如烟泡了杯茉莉茶递给他,“就是标得太绕。”

  “谁说不是,看来啊,他们需要得继续练。”

  袁朗喝了口茶,眼睛弯了弯,“这地方真不错,比基地的训练场强多了。”

  那天他们没去什么热闹的地方。

  袁朗洗了把脸,跟着柳如烟去了巷口的早点摊。

  老板还记得她,笑着问:“姑娘,这是你先生?”

  柳如烟摇头,接话:“是朋友,来看看我。”

  老板“哦”了一声,给他们端上两碗阳春面,多加了个荷包蛋。

  两人坐在小桌边,就着雨丝吃面。袁朗吃得快,却没忘了把自己碗里的荷包蛋夹给她:“你多吃点,看你还是瘦。”

  柳如烟没推,慢慢把荷包蛋咽下去,暖意在胃里散开。

  吃完面,沿着河边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雨不大,袁朗撑开油纸伞,举在她头顶。伞不大,两人靠得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皂角味,混着雨气,很干净。

  “基地那边……很忙吧?”她没看他,看着水面上的涟漪。

  “还行。”袁朗踢了踢路边的小石子,“收尾工作差不多了,新的训练计划也定了,他们盯着就行。

  我跟赵首长磨了半天,才批了一天假。”

  柳如烟点点头,没再问。

  她知道这一天来之不易,不用追问“为什么不多待几天”——他是老A的队长,基地是他的责任,就像过去“阿烟”是她的责任一样。

  “等忙完这阵子,”袁朗忽然说,声音比平时低,“我再申请个长假,带你去看海。

  老A有个训练基地在海边,沙滩比这儿的河岸宽多了。”

  柳如烟抬头看他。雨丝落在他睫毛上,他眼里却亮得很,像落了星星。她笑了:“好啊。”

  不用多说,就这一个“好”字,足够了。

  那天下午,他们坐在客栈的窗边,袁朗翻她的画册,她给他讲这半个月的事——桥边的老太太,早点摊的老板,乌篷船的船娘。

  袁朗没怎么说话,只是听着,偶尔在她讲到“猫偷鱼”时笑出声。

  傍晚时,袁朗的手机响了,是基地打来的,说有紧急训练任务,让他立刻回去。

  “这么快?”柳如烟愣了一下。

  “老A就这样,说走就得走。”袁朗收起手机,没什么懊恼,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别总熬夜。”

  “知道了。”柳如烟送他到巷口,把伞塞给他,“路上小心。”

  “嗯。”袁朗接过伞,又回头看了她一眼,“酱鸭记得吃。”

  他转身走进雨里,步子还是那么稳,很快就消失在巷子的拐角。

  柳如烟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没了,才慢慢走回客栈。

  桌上的酱鸭还放在那里,温温的。

  她拿出两个碗,把酱鸭分成两份,一份自己吃,一份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客栈的冰箱里——等他下次来,再热给他吃,如果他还能来的话。

  剩下的几天,她还是每天逛巷子、看夕阳、画画。

  只是坐在窗边时,会多泡一杯茶,放在袁朗坐过的那张椅子前。

  离开江南那天,雨停了。老板帮她拎着背包送到巷口:“姑娘还来不?”

  “来。”柳如烟笑了笑,“下次带朋友一起来。”

  她没直接去军区办公室,而是悄悄去了基地,袁朗大概率在忙,但她想在基地附近的小镇住几天,等他忙完——不用见面,知道他在不远的地方,就好。

  火车启动时,她翻开画册,在空白页上画了把油纸伞,伞下两个人影,背景是小桥流水。

  旁边写了行小字:

  江南雨歇,等风也等你。

  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江南的水汽,软乎乎的。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像江南的雨,落下来,润了土,就能等到底下的种子,慢慢发芽。

  喜欢综影视之从火凤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