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财对于孙利民的话毫不在意,不在乎的说:“他们已经走了,谁又会怀疑我们呢?”
孙利民还是不满的说:“你这样散漫,迟早会害死我们三个。”
张发财也不满的嘟囔:“还不是你,我们小组的资金,一直被你握在手里。我没钱吃饭了,不来找你,难道要饿死不成?”
孙利民不满的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你就不能忍一忍?等这段时间过去,他们一定会平抑物价,不可能任由这样发展下去的。”
张发财说:“现在已经这样了,我们也在朝不保夕的活着,谁知道哪一天,会不会忽然就死了。我不趁着现在享受享受,难道等临死的时候后悔?”
孙利民没有说话,但是呼吸沉重了几分。
张发财继续说:“这次你多给我拿些钱,我这年龄也差不多了,打算近期找媒婆,让给我介绍个婆娘。这样每天回家,还能有个人伺候我。”
孙利民说:“这样也好,结婚生子更有利于,我们融入周围环境。”
聂鹏飞正听着,忽然耳边传来,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聂鹏飞悄悄四下张望,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正在谨慎的靠近这里。最后停在这座小院门前,按照一定敲着门环。
正在地下室说话的两人,被突然的敲门声惊动,迅速离开地下室,把屋里恢复原样。
两人来到门边,又听到一阵规律的敲门声,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张发财轻手轻脚的,爬上角落的柴堆上,探着头向院外张望。
聂鹏飞这时才发现,这堆柴的位置极为巧妙,高度也刚好够一个人,探头看到院外。这个位置看外面,正好能看到,院子外三个方向,如果有埋伏,逃不过这个观察点。
聂鹏飞表示学到了,果然是经过培训的精英,就是不一般。
孙利民透过门缝,看到门外的人,显然也是认识。打开院门,一样的操作,一样的静等半个多小时。最后三人一起,再次进入地下室。
聂鹏飞借着月光,看清这人样貌,发现没有见过,心里暗自高兴,今晚是来对了,这不就查到三条大鱼。
只听新来的人说:“发财怎么今天也来了?”
张发财笑着说:“你来干什么,我就来干什么。”
这人也笑着说:“没办法,这帮王八蛋,实在太混蛋了。就靠着学校发的那点工资,别说吃好了,吃饱都是问题。尤其最近,我正跟我们学校,一个女老师谈恋爱,这钱就更不够花了。”
孙利民无奈的说:“你们两个的开销,实在太大了。我已经向上级,申请追加经费,上级答应过几天派人送来。你们等四天后,还是这个时间过来,我再给你们钱。”
既然等不了几天,两人自然没有意见,都答应下来。
孙利民又说:“司马林既然也打算结婚,我会想办法,向上级在申请,把你们的活动经费提高一级。”
聂鹏飞听到这里,暗暗记下这个名字,打算等一会儿,跟踪这个司马林,看他住在哪里。
至于孙利民的上级,只能等后面看情况,能不能碰到他们接头。等了没多久,三人散去,各自返回住处。
聂鹏飞悄悄跟随司马林,到他住处后,记下地址,就往毕云良家。
毕云良本来已经休息,听到敲门声急忙起来。他知道这个时候,能够来的只有聂鹏飞,而且肯定是有急事。
聂鹏飞见到毕云良后,取出已经编译好的电码,交给毕云良。然后对他说:“立刻发送上级,我在这里等着回复。”然后就来到屋外,上到房顶警戒四周。
毕云良也没耽误时间,火速发送电报,然后迅速关机。现在对于民间电台的管理,虽然没有鬼子时期那么苛刻。但还是要受到监管,并且需要报备。对于陌生电台,或者是没有报备的电台,查的依然很严格。
静静等待一个小时后,毕云良再次开机,迅速接收电报。聂鹏飞得到电码,心里默默破译。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让聂鹏飞继续关注,不要打草惊蛇,尽量摸清楚上下线。
聂鹏飞烧掉手里的电文,交代毕云良注意之后,才返回家。
接下来的时间,聂鹏飞暂时放下其他嫌疑人,全力盯着孙利民。很快就摸清楚他的上线,一个外贸公司的财务。而这个外贸公司,有着孔家的股份,从事对美贸易。
可惜,聂鹏飞对这个财务,连续跟踪十几天,都没在发现,他跟别的人,有异常接触。只能详细记录下这人信息,等着解放以后再酌情处理。
真正开始监视其他人,聂鹏飞才深深体会到,个人力量的渺小。随着他跟踪的人越来越多,牵连到的人也在不断扩大。
半年多下来,记录用去了三个笔记本,可疑人员高达四十多人。这还只是北平一个地方,上海呢?南京呢?还有其他的大城市。
毕云良小组因为是运输小组,很少参与监视等行动,聂鹏飞也不敢用他们。向上级申请派人,却因为辽沈大战在即,精锐力量都放在东北,一时之间难以抽调人手。无奈的聂鹏飞,只好继续自已辛苦,每天往来奔波。
这天一早,聂鹏飞刚要出门,忽然被闫阜贵拦住。闫阜贵拉着聂鹏飞,进到他家屋里,关上房门。
闫阜贵说:“小聂,我只道你见多识广。你跟我说句实话,前几天巡警来说的金圆券,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听着他们说的,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聂鹏飞最近,还真没注意这事,但他知道,历史上光头搞的金圆券,可是坑惨了老百姓。
原本预计目标,是发行20亿的金圆券,用来代替法币。并且规定,必须强制收兑黄金、白银和外币。
开始的时候,定的标准还算合理,一元金圆券收兑300万法币。100元收兑1两黄金,跟银元兑换是1比1。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都本着相信官府的心理,结果全都被坑的倾家荡产。
根据后来的统计,截止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量,比原本预计的超了500倍。
孙利民还是不满的说:“你这样散漫,迟早会害死我们三个。”
张发财也不满的嘟囔:“还不是你,我们小组的资金,一直被你握在手里。我没钱吃饭了,不来找你,难道要饿死不成?”
孙利民不满的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你就不能忍一忍?等这段时间过去,他们一定会平抑物价,不可能任由这样发展下去的。”
张发财说:“现在已经这样了,我们也在朝不保夕的活着,谁知道哪一天,会不会忽然就死了。我不趁着现在享受享受,难道等临死的时候后悔?”
孙利民没有说话,但是呼吸沉重了几分。
张发财继续说:“这次你多给我拿些钱,我这年龄也差不多了,打算近期找媒婆,让给我介绍个婆娘。这样每天回家,还能有个人伺候我。”
孙利民说:“这样也好,结婚生子更有利于,我们融入周围环境。”
聂鹏飞正听着,忽然耳边传来,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聂鹏飞悄悄四下张望,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正在谨慎的靠近这里。最后停在这座小院门前,按照一定敲着门环。
正在地下室说话的两人,被突然的敲门声惊动,迅速离开地下室,把屋里恢复原样。
两人来到门边,又听到一阵规律的敲门声,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张发财轻手轻脚的,爬上角落的柴堆上,探着头向院外张望。
聂鹏飞这时才发现,这堆柴的位置极为巧妙,高度也刚好够一个人,探头看到院外。这个位置看外面,正好能看到,院子外三个方向,如果有埋伏,逃不过这个观察点。
聂鹏飞表示学到了,果然是经过培训的精英,就是不一般。
孙利民透过门缝,看到门外的人,显然也是认识。打开院门,一样的操作,一样的静等半个多小时。最后三人一起,再次进入地下室。
聂鹏飞借着月光,看清这人样貌,发现没有见过,心里暗自高兴,今晚是来对了,这不就查到三条大鱼。
只听新来的人说:“发财怎么今天也来了?”
张发财笑着说:“你来干什么,我就来干什么。”
这人也笑着说:“没办法,这帮王八蛋,实在太混蛋了。就靠着学校发的那点工资,别说吃好了,吃饱都是问题。尤其最近,我正跟我们学校,一个女老师谈恋爱,这钱就更不够花了。”
孙利民无奈的说:“你们两个的开销,实在太大了。我已经向上级,申请追加经费,上级答应过几天派人送来。你们等四天后,还是这个时间过来,我再给你们钱。”
既然等不了几天,两人自然没有意见,都答应下来。
孙利民又说:“司马林既然也打算结婚,我会想办法,向上级在申请,把你们的活动经费提高一级。”
聂鹏飞听到这里,暗暗记下这个名字,打算等一会儿,跟踪这个司马林,看他住在哪里。
至于孙利民的上级,只能等后面看情况,能不能碰到他们接头。等了没多久,三人散去,各自返回住处。
聂鹏飞悄悄跟随司马林,到他住处后,记下地址,就往毕云良家。
毕云良本来已经休息,听到敲门声急忙起来。他知道这个时候,能够来的只有聂鹏飞,而且肯定是有急事。
聂鹏飞见到毕云良后,取出已经编译好的电码,交给毕云良。然后对他说:“立刻发送上级,我在这里等着回复。”然后就来到屋外,上到房顶警戒四周。
毕云良也没耽误时间,火速发送电报,然后迅速关机。现在对于民间电台的管理,虽然没有鬼子时期那么苛刻。但还是要受到监管,并且需要报备。对于陌生电台,或者是没有报备的电台,查的依然很严格。
静静等待一个小时后,毕云良再次开机,迅速接收电报。聂鹏飞得到电码,心里默默破译。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让聂鹏飞继续关注,不要打草惊蛇,尽量摸清楚上下线。
聂鹏飞烧掉手里的电文,交代毕云良注意之后,才返回家。
接下来的时间,聂鹏飞暂时放下其他嫌疑人,全力盯着孙利民。很快就摸清楚他的上线,一个外贸公司的财务。而这个外贸公司,有着孔家的股份,从事对美贸易。
可惜,聂鹏飞对这个财务,连续跟踪十几天,都没在发现,他跟别的人,有异常接触。只能详细记录下这人信息,等着解放以后再酌情处理。
真正开始监视其他人,聂鹏飞才深深体会到,个人力量的渺小。随着他跟踪的人越来越多,牵连到的人也在不断扩大。
半年多下来,记录用去了三个笔记本,可疑人员高达四十多人。这还只是北平一个地方,上海呢?南京呢?还有其他的大城市。
毕云良小组因为是运输小组,很少参与监视等行动,聂鹏飞也不敢用他们。向上级申请派人,却因为辽沈大战在即,精锐力量都放在东北,一时之间难以抽调人手。无奈的聂鹏飞,只好继续自已辛苦,每天往来奔波。
这天一早,聂鹏飞刚要出门,忽然被闫阜贵拦住。闫阜贵拉着聂鹏飞,进到他家屋里,关上房门。
闫阜贵说:“小聂,我只道你见多识广。你跟我说句实话,前几天巡警来说的金圆券,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听着他们说的,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聂鹏飞最近,还真没注意这事,但他知道,历史上光头搞的金圆券,可是坑惨了老百姓。
原本预计目标,是发行20亿的金圆券,用来代替法币。并且规定,必须强制收兑黄金、白银和外币。
开始的时候,定的标准还算合理,一元金圆券收兑300万法币。100元收兑1两黄金,跟银元兑换是1比1。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都本着相信官府的心理,结果全都被坑的倾家荡产。
根据后来的统计,截止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量,比原本预计的超了5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