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鹏飞看看赵明远笑着说:“刘海中明摆着是我们的人,即使真的上来再听话也不算是他的心腹,其他几个七级工年龄在那里放着,就算升上来也干不了两年。你说他还有选择的余地么?”
赵明远叹息着说:“你说这是何必呢?吴书记今年退下去已经是板上钉钉,他只要按部就班等着接位置就行,何必这样节外生枝?”
聂鹏飞意味深长的说:“谁不想做一个大权独揽的一把手?书记位置虽然很好,可要是能做出成绩兼着厂长岂不是更好?”
赵明远摇头叹息说:“按说老杨也是部队里出来,怎么会连这点团结共进的道理都不懂?”聂鹏飞若有所思的说:“权力迷人眼!身在局中又有几人能看的清?”
下午考核顺利结束也没有发生其他意外,这次轧钢厂终于结束没有八级工的局面,而且一次性就出现3名八级工,一个是钳工刘海中,一个是另一名钳工熊海,最后一人是焊工胡成功。
一直到考核组离开杨爱国都没有再出现,下班的时候聂鹏飞注意到杨爱国还在办公室里打电话。
三天后上级派出调查组核查易中海考核问题,结果重新考核后发现易中海实际只有六级水平,连七级工件加工都很勉强更不要说八级。最后结论是杨厂长为了面子和政绩,动用关系打算推出来一个八级工。
好在这种情况只是个例,但是上级领导依然怒斥杨爱国这种面子工程,直接停下他的书记任命并记过一次以观后效。已经退居二线的吴书记延迟退休,重新回到担任轧钢厂书记,并且要整顿不良风气。
经过这次事件打击,杨爱国在厂里行事低调,想要尽快淡化这件事情的影响。恰逢西北要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基地,杨爱国的老领导就安排他借调过去支援一年,一来避避风头二来也能积攒些资历,等到一年期满之后事情也淡化的差不多,正好可以回来接任书记职务。
杨爱国这次的事情可大可小,说严重些算是好大喜功蒙骗上级,往小了说只能算是急功近利识人不明。毕竟他做这些不涉及行贿受贿,也没有以权谋私的举动,最后受益的也是轧钢厂而不是他个人。所以在他老领导的力保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个记过的处罚给各方面有所交代,再外派支援西北将功补过。
杨爱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轧钢厂,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离开,而轧钢厂在吴书记主持下也开始扩建工作,聂鹏飞也不得不每天被动加班。
这天运气不错,居然只加班半个小时就完成工作,聂鹏飞开心的骑着车往家走,刚进大院就听到一阵熟悉的哭喊声,以及一阵阵召唤老贾的声音。聂鹏飞这才发觉贾张氏竟然已经离开三四个月,看样子这是在老家受不了要回来,八成是打算找易中海这个冤大头擦屁股。
趁着大家都被院子中央的贾张氏吸引注意力,聂鹏飞悄悄的闪身回到跨院,丝毫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藏身在跨院月亮门后面,听着外面越来越激烈的声音,果然是贾张氏在怒骂易中海,骂的那叫一个脏,简直是超乎聂鹏飞的想象力。
中间夹杂着贾东旭的劝解声和道歉声,再有秦淮茹柔弱的哭声和哀求声,反正聂鹏飞从门缝里看到易中海的脸比锅底都黑,但是又不敢反驳也不能反驳。这事当初确实是他出面找王主任帮忙,这才把贾张氏的户口给迁回老家,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世事变化太快。
谁能想到当初找找关系就能迁进城的农村户口,短短几个月时间就风云突变不能变更,而且他今天去找王主任才得知,因为城市粮食供应日渐紧张,上级已经打算劝返居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口,同时各工厂也要暂停招收农村人口,58年以前通过招工迁入户籍进城的人,也要清退一部分用以缓解粮食供应压力。这时候易中海才惊觉贾家这下要有大麻烦。
贾张氏自从贾东旭结婚之后越发懒散,而且前些年仗着老家的土地收成,那饭量可是从来没有克制过,一顿吃的比别人两顿都多。以前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拿捏贾家,所以从来都没有劝过贾家,后来虽然没有土地,而且也需要凭票买粮,但有自已偶尔帮衬加上东旭工资上涨,贾家也能顺利生活下去。
如果真要是这样继续下去,哪怕贾张氏真的没有城市户口,三家节省一点再劝她少吃些,也还是能维持下去。可偏偏这次贾张氏带回来一个惊天噩耗:今年粮食肯定会减产!恍如一道晴天霹雳砸在易中海头顶,让晕晕乎乎的难以反应过来,再结合王主任说的那些政策,聪明的易中海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明年可能要出现粮荒!
而且从贾张氏的话里不难推断出,这次的歉收行为不止一个地方。自知这次事情当初是自已欠考虑的易中海,面对着贾张氏的指责和辱骂也只能低头忍着,既不敢开口反驳也不能彻底撕破脸皮。最后许是贾张氏骂累,当然也可能是词穷,贾张氏坐在地上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寂静无声,围观的人这才意犹未尽的开始劝和。
刘海中挺着肚子高抬着头迈步走到院子中央,周围围观的人纷纷客气的打招呼。刘海中也确实有高傲的资本,本身就是工人最高的八级工,又挂着车间副主任的职务领着补贴,一个月工资算下来已经快赶上副厂长。
而且人家大儿子刘光齐也真争气,今年中专毕业直接分到毛纺厂宣传科,这只要一转正就是实打实的干部,院里谁见了不得敬重几分?院子里总共就四个干部,人家刘家就占两个。
刘海中走到贾张氏身边轻咳一声说:“贾嫂子你先别哭,我刚才听你说的意思,乡下现在已经开始缺粮?可是我看报纸上不是一直在说很多地方亩产万斤?你们公社怎么比人家差这么多?”
赵明远叹息着说:“你说这是何必呢?吴书记今年退下去已经是板上钉钉,他只要按部就班等着接位置就行,何必这样节外生枝?”
聂鹏飞意味深长的说:“谁不想做一个大权独揽的一把手?书记位置虽然很好,可要是能做出成绩兼着厂长岂不是更好?”
赵明远摇头叹息说:“按说老杨也是部队里出来,怎么会连这点团结共进的道理都不懂?”聂鹏飞若有所思的说:“权力迷人眼!身在局中又有几人能看的清?”
下午考核顺利结束也没有发生其他意外,这次轧钢厂终于结束没有八级工的局面,而且一次性就出现3名八级工,一个是钳工刘海中,一个是另一名钳工熊海,最后一人是焊工胡成功。
一直到考核组离开杨爱国都没有再出现,下班的时候聂鹏飞注意到杨爱国还在办公室里打电话。
三天后上级派出调查组核查易中海考核问题,结果重新考核后发现易中海实际只有六级水平,连七级工件加工都很勉强更不要说八级。最后结论是杨厂长为了面子和政绩,动用关系打算推出来一个八级工。
好在这种情况只是个例,但是上级领导依然怒斥杨爱国这种面子工程,直接停下他的书记任命并记过一次以观后效。已经退居二线的吴书记延迟退休,重新回到担任轧钢厂书记,并且要整顿不良风气。
经过这次事件打击,杨爱国在厂里行事低调,想要尽快淡化这件事情的影响。恰逢西北要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基地,杨爱国的老领导就安排他借调过去支援一年,一来避避风头二来也能积攒些资历,等到一年期满之后事情也淡化的差不多,正好可以回来接任书记职务。
杨爱国这次的事情可大可小,说严重些算是好大喜功蒙骗上级,往小了说只能算是急功近利识人不明。毕竟他做这些不涉及行贿受贿,也没有以权谋私的举动,最后受益的也是轧钢厂而不是他个人。所以在他老领导的力保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个记过的处罚给各方面有所交代,再外派支援西北将功补过。
杨爱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轧钢厂,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离开,而轧钢厂在吴书记主持下也开始扩建工作,聂鹏飞也不得不每天被动加班。
这天运气不错,居然只加班半个小时就完成工作,聂鹏飞开心的骑着车往家走,刚进大院就听到一阵熟悉的哭喊声,以及一阵阵召唤老贾的声音。聂鹏飞这才发觉贾张氏竟然已经离开三四个月,看样子这是在老家受不了要回来,八成是打算找易中海这个冤大头擦屁股。
趁着大家都被院子中央的贾张氏吸引注意力,聂鹏飞悄悄的闪身回到跨院,丝毫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藏身在跨院月亮门后面,听着外面越来越激烈的声音,果然是贾张氏在怒骂易中海,骂的那叫一个脏,简直是超乎聂鹏飞的想象力。
中间夹杂着贾东旭的劝解声和道歉声,再有秦淮茹柔弱的哭声和哀求声,反正聂鹏飞从门缝里看到易中海的脸比锅底都黑,但是又不敢反驳也不能反驳。这事当初确实是他出面找王主任帮忙,这才把贾张氏的户口给迁回老家,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世事变化太快。
谁能想到当初找找关系就能迁进城的农村户口,短短几个月时间就风云突变不能变更,而且他今天去找王主任才得知,因为城市粮食供应日渐紧张,上级已经打算劝返居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口,同时各工厂也要暂停招收农村人口,58年以前通过招工迁入户籍进城的人,也要清退一部分用以缓解粮食供应压力。这时候易中海才惊觉贾家这下要有大麻烦。
贾张氏自从贾东旭结婚之后越发懒散,而且前些年仗着老家的土地收成,那饭量可是从来没有克制过,一顿吃的比别人两顿都多。以前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拿捏贾家,所以从来都没有劝过贾家,后来虽然没有土地,而且也需要凭票买粮,但有自已偶尔帮衬加上东旭工资上涨,贾家也能顺利生活下去。
如果真要是这样继续下去,哪怕贾张氏真的没有城市户口,三家节省一点再劝她少吃些,也还是能维持下去。可偏偏这次贾张氏带回来一个惊天噩耗:今年粮食肯定会减产!恍如一道晴天霹雳砸在易中海头顶,让晕晕乎乎的难以反应过来,再结合王主任说的那些政策,聪明的易中海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明年可能要出现粮荒!
而且从贾张氏的话里不难推断出,这次的歉收行为不止一个地方。自知这次事情当初是自已欠考虑的易中海,面对着贾张氏的指责和辱骂也只能低头忍着,既不敢开口反驳也不能彻底撕破脸皮。最后许是贾张氏骂累,当然也可能是词穷,贾张氏坐在地上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寂静无声,围观的人这才意犹未尽的开始劝和。
刘海中挺着肚子高抬着头迈步走到院子中央,周围围观的人纷纷客气的打招呼。刘海中也确实有高傲的资本,本身就是工人最高的八级工,又挂着车间副主任的职务领着补贴,一个月工资算下来已经快赶上副厂长。
而且人家大儿子刘光齐也真争气,今年中专毕业直接分到毛纺厂宣传科,这只要一转正就是实打实的干部,院里谁见了不得敬重几分?院子里总共就四个干部,人家刘家就占两个。
刘海中走到贾张氏身边轻咳一声说:“贾嫂子你先别哭,我刚才听你说的意思,乡下现在已经开始缺粮?可是我看报纸上不是一直在说很多地方亩产万斤?你们公社怎么比人家差这么多?”